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提取高质量的植物基因组DNA是顺利开展RAPD分析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中,改进的Doyle和Doyle等人的CTAB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法被证实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值得推荐.更多还原

  • 标签: 提取 基因组DNA RAPD技术
  • 简介:西藏Shannan红鹿自然保护区是西藏的红鹿的地理分发的中心。这份报纸论述烘便的小团组在绿植物的时期期间在2013和2014期间收集了的199红鹿的DNA分析的结果。我们成功地与12microsatelliteloci从87个DNA小团组和坚定的单个鉴定提取了DNA。我们在R软件与Capwire评估了人口和各种各样的人口估计的基因差异。87个成功地提取的小团组来自50个个人。在人口,等位基因的平均数字是7.58吗??

  • 标签: 人口估计 基因差异 DNA 西藏 鹿 等位基因
  • 简介: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提取红刺玫的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最适合的方法为磁珠法提取。以红刺玫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SSR反应体系并确定反应条件,从2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性强和稳定性好的有用引物12对;以有用引物进一步对红刺玫月季植物进行SSR,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百分率为67~100%。该研究结果为红刺玫和月季亲缘关系分析、杂交亲本选择、以及杂交品系的鉴定奠定基础。

  • 标签: 红刺玫 DNA提取 SSR引物筛选
  • 简介:在天坛圜丘坛完整的前提下,从进入圜丘坛门开始,到祭天活动结束,主祭者和参与者们都经历过一个空间序列,产生过相应的联想。正是这个空间序列与产生过的相应联想,使天坛的圜丘坛在中国古人视野中更具有神秘的氛围,也给后人留下了古人宇宙观状况和巧妙营造空间氛围的信息载体。说其是一笔财富,也不为夸张。清乾隆皇帝冬至圜丘祀天,入圜丘坛门,经牺牲所西侧路与牺牲所南门前路,到南外坛西石牌楼。这是第一个拐尺形的空间。这一空间,始有圜丘坛门,沿途槐树夹道,树外右侧有外坛墙,左侧有牺牲所院墙,前有石牌楼。

  • 标签: 空间序列 空间环境 空间氛围 圆丘坛 圜丘 天坛
  • 简介:分别以雷竹嫩叶的基因组DNA和幼穗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为490bp及262bp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包含1个长为228bp的内含子。其编码区共编Ns8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中OsFCA、小麦中TaFCA的一致性分别为79.8%与69.9%,表明雷伢中可能存在调控开花的自主调控途径。

  • 标签: 雷竹 OsFCA同源基因 开花 自主调控途径
  • 简介:竹子射击通过internodes的快速的延伸快速成长。为了验证DNAmethylation是否影响竹子,射击延伸,我们在竹子(Phyllostachyspraecox)的五个发展阶段比较了DNAmethylation层次,包括年轻竹子射击40厘米最后(S1),竹子射击2厘米最后(S2),年轻的叶(Y1),叶(Y2),和老化叶(M),由基于KpnI/MseI和Acc65I/MseI平台使用放大碎片长度多型性(AFLP)。到在竹子射击(S1和S2)的unmethylatedDNA地点的methylated的多型性比率在叶(Y1,Y2和M)比那高。到在S2的unmethylatedDNA地点的methylated的多型性比率最高(32%)。我们的结果建议DNAmethylation在种阶段的竹子极大地变化了,特别在internodes的快速的延伸的舞台。

  • 标签: DNA甲基化 甲基化水平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心理发展 发育时期 AFLP
  • 简介:对景观空间序列与交响乐曲式进行相关性对比探讨,发现二者具有视觉与听觉的时空通感和理性与感性的精神共鸣,借鉴音乐表情提出利用景观表情带动景观意境组织;以哈尔滨道外公园为应用案例进行景观主题与景观空间序列的规划设计,融合西方交响乐曲式结构的同时,沿用了传统隐喻抒怀的创作思路,在现代景观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包容性和不定性,以期为构思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景观空间序列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

  • 标签: 园林 空间序列 交响乐 曲式 审美共同性
  • 简介:分层序列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本文将其用于山西省管涔山森林经营局千秋沟林场落叶松经营类型的森林收获调整.结果表明:使用该法,决策者可将对不同目标的要求落实到合理的水平上;该法求解简单,是进行森林收获调整有力的数学工具

  • 标签: 分层序列法 森林收获调整 多目标决策 平衡率 欧氏距离
  • 简介:五唇兰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以及此生代谢产物,DNA提取较为困难。为获得高质量的五唇兰基因组DNA,文中采用传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常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和改进的CTAB法对五唇兰基因组DNA的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比传统CTAB法和常规SDS法都好,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DNA,电泳条带清晰,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为2.0以上。

  • 标签: 五唇兰 基因组DNA 提取
  • 简介:对废弃4年、9年和14年的3块废弃农田的木本植物物种组成、植物密度和种群结构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表征。在每块废弃地上,建立70个100m2样地,鉴别和计数幼苗、幼树和成年树。在4年龄林分中有13科17物种,9年龄林分中有29科48物种,14年龄林分中有22科44物种。在不同的演替阶段,林分中优势种不同。Lonchocarpusacuminatus在4年龄林分中重要值最高,Myrospermunfrutescens,榆梧桐和破布木在9年龄林分中重要值最高;Caesaeriacorymbosa,南美假樱桃、墨西哥丁香和红花风铃木在14年龄林分中重要值最高。从4年龄到14年龄的废弃地,总的立木度从5011株/hm2增加到9631株/hm2。胸径在1cm以上的植株总的基面积也随废弃农田年龄增加而增加。总的来讲,小的植株(胸径小于10cm)的基面积超过总的基面积的一半。9年龄林分物种丰富度最高,14年龄和4年龄林分次之。总之,相比于林分结构属性,次生林植物种类构成可以快速恢复到成熟林水平,这与热带干早森林总的演替趋势是相一致的。

  • 标签: 中美洲 早地森林 新热带植物区:恢复 次生演替 废弃农田 森林恢复
  • 简介:美国Myriad案是引发已分离DNA分子是否具有可专利性论争的重要案件。2011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推翻纽约南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认定已分离DNA分子具有可专利性,这一裁判的根本性逆转更是激起利益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持久争辩。争辩中,对立双方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即基因、天然DNA和已分离DNA三者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应予以区分。因而,认为所有基因及DNA分子都不具有可专利性是不可取的,但不加区分地一律赋予授权资格同样毫无依据。判断已分离DNA分子的可专利性资格,重点应考量与天然DAN分子的组分差异,并采用多重标准综合判断。同时,应严格将科学发现排除在可专利性资格范围之外。

  • 标签: 基因 天然DAN分子 已分离DNA分子 可专利性 科学发现
  • 简介:收集60个杉木人工林样地的直径序列分布,用4种方程式拟合直径序列(y)和株号序列(x)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性最显著,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相关性次之,且当P=0.01时,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5,无论自由度大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举例说明杉木人工林直径序列的这种线性及非线性分布,在确定抚育间伐的间伐木最大胸径与间伐蓄积量时的应用。

  • 标签: 杉木人工林 直径序列 线性分布 非线性分布
  • 简介: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了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新鲜叶片和硅胶干燥后放置3个月的叶片基因组DNA,并对影响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新鲜的降香黄檀叶可以得到质量较高的DNA,硅胶保存后部分叶片所提的DNA有降解。优化后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模板的DNA20ng,TaqDNAPolymerase2.5U,Mg^2+5mmol·L^-1,dNTP0.3mmol·L^-1,引物(S37)0.4μmol·L^-1。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min;94℃,30s,36℃1min,72℃2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

  • 标签: 降香黄檀 DNA提取 RAPD
  • 简介:简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和特点,概况了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与前景。

  • 标签: 竹类植物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在森林公安日常侦办的案件中,常能遇到很多疑似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残体。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检查和法律制裁,往往对野生动物尸体进行剥皮、肢解,或是烹饪、加工等,使涉案动物丧失其宏观形态学特征,导致这些涉案生物检材无法用常规形态学检验的方法进行鉴定,使森林公安民警的办案受到一定影响。

  • 标签: 生物检材 DNA 森林公安民警 案件现场 动物尸体 宏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