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行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是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基本方针,积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培养健康森林,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林业有害生物 公害防治 天敌种类 榆蓝叶甲 春尺蠖 生态安全
  • 简介:女贞尺蛾是危害桂花、女贞、丁香等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闽西北地区暴发成灾,因此观察并掌握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对于该虫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

  • 标签: 女贞尺蛾 桂花 生物学特性 防治
  • 简介:西府海棠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是颐和园重要的观赏树种,开展以西府海棠为寄主的有害生物普查对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园林树木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多年的监测调查.获得颐和园西府海棠有害生物名录,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西府海棠的养护提供参考,其他种类的观赏海棠也可借鉴。

  • 标签: 西府海棠 颐和园 病虫害调查 生态调控
  • 简介:对闽东沿海木麻黄更新地5种相思与木麻黄二代连栽林的生物量和林分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林分长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强,7年生林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木麻提高64.85%、16.05%和13.51%;3种相思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都较好,相对冠长和根冠比均比木麻黄的小,抗风性和抗干旱能力较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可作为闽东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更新或重建树种在适宜地栽培。

  • 标签: 相思树种 闽东沿海 生物量 林分结构 根冠比 相对冠长
  • 简介:在城市生态系统日臻完善的今天,园林植物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有害生物问题是城市园林植物建设的最大障碍,必须要加强对应治理。本文分析了城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新时期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园林植物 有害生物 发生特点 防治策略
  • 简介:通过龙架山森林公园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森林公园对生物群落类型及其特有性、生物群落面积、栖息地连通性等生物群落特性影响一般;2)森林公园对特有物种、保护物种等群落安全影响一般;3)森林公园建设及运营对病虫害爆发、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入侵、重要遗传资源流失等系统完整性影响一般。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森林公园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 标签: 森林公园建设 生物多样性 影响
  • 简介:显生宙时期发生过多次生物大灭绝,发现既有地内成因,也有地外成因.地内成因包括海平面升降、海洋环境恶化、食物链破坏、大规模火山爆发、气候骤冷或骤暖、地球磁场变化等;地外成因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等.无论是地内成因还是地外成因,气候变化会影响地球的生存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自然生物能适应气候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是因为自然环境有自身的演变规律.前南斯拉夫学者Milankovich提出:由于地球轨道三要素(黄道倾斜、岁差、偏心率)微小的、准周期性的改变,从而引起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迁.如今,这种自然变化规律正在被人为地打破,人类社会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作用于自然,造成气候失律现象严重.气候问题的紧迫性亟须我们对全球环境变化作出深刻的伦理反思.从伦理学角度反思气候失律,需要明晰两个内容:一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应该将人类的长远发展和共同利益放在个人权利之前,遵循“善”优先于“正当”、“效用”优先于“权利”的原则;二是人类应该遵循“限度生存”的法则,一方面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另一方面应对个人偏好和生活方式施以节制,甚至对其进行“再道德化”,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并愿意过一种有限度的生活.

  • 标签: 生物大灭绝 气候失律 气候伦理
  • 简介:草本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自然界的景观、生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黑河地区随机选取60个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样地开展林下草本植物调查,采用样方法,将外业采回的样品测定干鲜比,然后利用样品干鲜比,根据调查样方内草本植物总鲜重,计算各种郁闭度条件下草本植物总干重(生物量).然后换算成以吨为单位草本植物的量总干重(生物量).结果发现林下草本植物的生物量与郁闭度成负相关关系.

  • 标签: 黑河 郁闭度 草本植物 生物量
  • 简介:以雅长林场12a生光皮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光皮桦的生物量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光皮桦人工林平均单株总生物量为115.45kg/株,其中树干占有的生物量最大,比重达到56.54%,细根占的比重最小,仅占0.24%。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65.28kg)〉树枝(14.95kg)〉树皮(12.90kg)〉根蔸(11.76kg)〉粗根(5.37kg)〉树叶(4.23kg)〉中根(0.71kg)〉细根(0.28kg)。(2)光皮桦乔木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3.52%,其生物量为122.38t·hm^2。林下植被生物量含量较少,仅8.48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48%。不同结构层次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122.38t)〉枯落物层(4.26t)〉灌木层(2.35t)〉草本层(1.87t)。

  • 标签: 光皮桦 人工林 生物量 研究
  • 简介: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是林木生物质能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及前提,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规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可持续性。基于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相关数据,引用PSR理论模型构建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各省市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将各省市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等级,指明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林木生物质能源 区域发展潜力 PSR模型 TOP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