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和颂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设在北京,最初以承接影视作品宣传工作起家,成功将中小影片如《我愿意IDO》、《北京遇上西雅图》、《激战》等影片营销成票房黑马,刺激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而后又接到如《西游降魔篇》、《狼图腾》、《天将雄师》等大片的邀约,强强联合为电影保驾护航。

  • 标签: 电影市场 文化传播 宣传工作 影视作品 《激战》 强强联合
  • 简介:2008年4月,湖北省政府为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开展了执行力大讨论,启动了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核心是解决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提高执行力。现结合森林公安工作实际,就执行力建设谈4点看法。

  • 标签: 森林公安 效能建设 政府行政 教育活动 文明执法 依法行政
  • 简介: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自2008年起开始执行《ITTO新行动计划2008-2013》(简称《新计划》)。《新计划》是在回顾和总结《ITTO横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的。(新计划)充分认识到,热带木材和木材产品贸易伴随国际贸易的增长和生产国加工技术的进步所发生的变化,特别参考了国际森林政策框架,借鉴了森林执法与管理和千年发展目标,强调减少贫困及社区和林区居民的利益,同时认为需要通过合理的环境管理来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 标签: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 ITTO 环境管理 加工技术 国际贸易 产品贸易
  • 简介:为研究林分结构的动态变化,该文提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这个定解问题,得到了用单木的直径生长和枯损来描述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型,对一块小叶松林分的直径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和预测的直径分布与样本数据非常吻合.

  • 标签: 生长模型 林分结构 偏微分方程 直径生长 林木枯损率
  • 简介:在对2000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的主要背景和内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2000年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价.

  • 标签: 2000年 森林采伐限额 林木采伐 政策 评价 中国
  • 简介:通过对休宁县四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导致经营方案执行不力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 标签: 经营方案 编制 执行
  • 简介: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八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颁布,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为我国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

  • 标签: 法制轨道 八年 一九 牧业生产 红面猴 国家二级保护
  • 简介:马尼拉新闻在线(TheManilaBulletinOnline)2006年3月14日讯: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负责人AngeloReyes命令暂时不取消当地政府部门与群众监督管理林地的社区林管理协议。社区林管理协议给予了社区为维持生计而可持续性地开发森林资源的权利,并贯彻实施森林保护计划。

  • 标签: 资源与环境 管理协议 森林资源 菲律宾 社区 自然资源
  • 简介:运用网络最优化原理分析和探讨合理造材的理论模型,以使原条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原条 造材 优化模型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城市生态住区 宜居城市 评价模型 指标权重体系
  • 简介:利用马尾松标准地数据,对包括林分密度效应倒数模型在内的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进行拟合对比和分析论证,为选择合适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效应模型、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引入起源属性参数建立林分密度效应模型,既兼容了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分密度效应的共性,又体现了差异性,且精度优于不分起源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 标签: 马尾松 密度效应模型 哑变量
  • 简介: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是湿地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研究和实施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和科研价值。本文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为掌握湿地生态环境情况提供专业的监测模型

  • 标签: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模型 湿地
  • 简介:利用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从生长和收获的一致性出发,由材积收获方程对年龄取微分导出材积生长模型,并建立断面积生长模型,从而为预估森林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收获模型 马尾松人工林 生长模型 森林生长量 辅助变量 林分材积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人们对森林碳固定作用的关注。碳存储速率依赖于生态系统流通量(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呼吸),量化为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在没有密集采样点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估测森林净生态系统交换的方法准确地估计林分水平和更大尺度的碳固定量。本文通过祸合遥感估算的叶面积指数和生长过程拟合模型,估计了佛罗里达州内9770公顷湿地松人工林一年里净生态系统交换总量。地面图神经网络模型和陆地卫星数据估计的森林叶面积指数平均值是1.06(数值范围0-3.93,包括森林边界)。输入神经网络叶面积指数值,湿地松拟合模型(SPM2)估计的森林净生态交换值在-5.52Mg·hm^-2·a^-1到11.06Mg·hm^-2·a^-1之间,平均值是3.47Mg·hm^-2·a^-1。年总的碳储量是33920t,约合3.5t/hm^2。估计的叶面积指数和森林净生态交换均对对施肥高度敏感。

  • 标签: 类神经网络 叶面积 碳交换 湿地松 净生态交换 森林碳
  • 简介: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较多,概括地讲常规的做法有标准木法和数表法两大类。而选用标准木法和数表法,必然涉及到径阶整化和林分平均因子计算方法。但是,径阶整化和林分平均因子计算.从理论到实践都存有一定的误差,是一个尚待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还表明,凡林木间接测定因子如树高、中央直径等,因选用仪器、测定技能和测定部位等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如树高±5%、中央直径±5-10%,这是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又未予修

  • 标签: 林分蓄积 标准木法 径阶 中央直径 树高 主要树种
  • 简介:根据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历史数据,建立了不等间隔时间序列GM(1,1)预测模型模型精度96.2%。预测结果表明,到2000年,该省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都有所增长,将分别达到213.6万公顷和9225万立方米,从而为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和采伐限额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森林资源部分数据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森林资源 预测模型
  • 简介:在水杉人工林中选择林分结构、林龄相同的标准地进行调查,按径阶选择8株标准木,测定每株标准木的胸径、树高、叶面积和各部分的生物量。应用相对生长分析法,通过多元筛选建立了水杉人工林各器官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单株D~2H和叶面积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与生物量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单株胸径和生物量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高度与含水量间呈二次函数关系。这些模型的建立,为分析林分结构,评价光合生产能力,探讨水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水杉人工林 相对生长分析 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