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适宜的收获时期能提高人参的产量和成品参质量。目前,我国人参的采收期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经国内外研究证明:8月下旬至9月中旬采收为适期。这个时期不仅人参皂甙含量较高,而且淀粉含量也多,因而人参浆足质实,所加工的生晒参,根形丰满,皱纹程度小,质实而坚。加工红参,因淀粉含量高,转亦成红糊精量也多,所以色红,饱满充实,角质透明。采收期过晚,参根中糖类增加,淀粉和皂甙成分减少,加工的成品参皱缩程度大,生晒参干瘪抽沟,红参易出黄皮,影响成品参质量。

  • 标签: 人参皂甙 生晒参 收获时期 采收期 红糊精 质实
  • 简介:本文采用生物物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了人参含水率对于产品质量的关系,以及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得出了前人未作过的规律性的结论。此项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人参质量和加工工艺均有很好地指导意义,在生产实践和社会流通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 标签: 含水率 社会流通 生物物理 加工工艺 水通道 酶动力学
  • 简介:(一)清末至民国初年,从事医事活动具有广泛影响的医家张锡纯、字寿甫、原籍山东诸城县,其先人移居河北盐城。生于1860年,殁于1933年。张氏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其祖父精于医学,少年时代在祖父监护下受诸子百家教育之时兼习医理。经两次乡试不中,遂弃功名而专志于医,到清末在医界渐有名望。民国初年,曾在国民党、军阀统治时代的军队里任职,官致军医正,曾移师武汉,受到当时内政部之器重。军阀混战,官运凋零,又转入医界,1918年受聘在沈阳开办立达中医院,任院长之职。直奉战争战火燃起,则返回故里,悬壶于沧州。1921年迁入天津,设中西医汇通社,招收门入、弟子授业,晚年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育中医人材计有500余人。其间论著、文章颇丰,在多种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由于长期行医、授业、著述、办学,使张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在京津和东北一带可谓名声鹊起,有人赞其为“轩岐的功臣,医林之楷模”。

  • 标签: 上党人参 张锡纯 西洋参 野党参 《医学衷中参西录》 谬误
  • 简介:80年代以来,我国规模引种西洋参至今约20年,种植面积近4000多亩,形成华北、东北、西北3大产区及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小规模零星种植的崭新局面。目前无论在生产规模以及科研水平均跨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在基层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就规模生产中存在的一些认识和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敬请国内同仁不吝施教。1西洋参品种的纯化和质量稳定很有必要人参类植物芽胞的形态通常是药商辨别鲜根品种的主要依据,果柄和叶柄相对长度也是参类植物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近年在我国北方一些参场考察调研过程发现,国产西洋参(包括当代进口种子)的芽胞种型有较大的分化。1997年在黑龙江省五常、依兰等地考察过程也充分证实这一点。据资料记载在北美西洋参有3种明显区别的地区性变种。所谓北部变种是长有绿色的叶柄和成丛的芽胞;南部变种其茎和叶柄下部带有紫色,子头一般较大,并含较多浆果种子;而西部变种

  • 标签: 西洋参 种植业 几个问题 人参 种型分化 芽胞
  • 简介:影响中药材品质、质量、有效成分含量的原因,是由中药材的产地、品种、土壤、温度、水质、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包装、贮运方法等因素决定的。要想产出品质好,有效成份含量高的中药材。必须按照中药材GAP生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准确掌握品种、产地、采收时期等影响品质的关键要素,及改进措施。

  • 标签: 中药材 质量 改进 建议
  • 简介:论述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意义、发展趋势及可能存在问题.阐明中药指纹图谱是中药质量控制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并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是最终解决中药质量评价科学性的关键,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质量控制 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