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英德市岩背茶叶公司前身是英德市岩背镇(现并入黄花镇)南房村的一个村办茶场。种有茶园200多亩,茶树品种多为黄金桂,梅占及其它品种兼有之。办场头几年,因投入不足,管理也不善,加上强采、滥采,导致茶树未老先衰,失去了应有的生产力,对此,群众失去信心,茶场涣散。上世纪90年代,在上级业务部门——英德市茶叶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指导下,茶场改为承包责任制,把茶园作为科技兴茶、改造落后茶园的技术样板。

  • 标签: 英德市 茶叶 岩背 效益 优质 生态
  • 简介:若干年来,我市在推行名优茶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03年全市产茶1208吨,产值3150万元,其中名优茶383吨,产值2773万元(占总产值的88%)。下面就我市名优茶机制的推广工作作一小结交流。

  • 标签: 名优茶机制 经济效益 推广工作 东阳市 设备选型 技术培训
  • 简介: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产茶大国。目前,国内的茶园种植面积全球第一,茶叶产量全球第一,但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非为世界第一。一方面,与在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上,茶类品牌众多,而茶商却缺乏品牌的现状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各产茶区对有关茶园高产优质落实并不到位有关。

  • 标签: 经济效益 高产优质 茶园 茶叶产量 中国茶叶 种植面积
  • 简介:目前,生态普洱茶已成为普洱茶消费的时尚。就生态普洱茶开发、生产的有关问题作了沦述,以期推动云南茶产业的发展。

  • 标签: 茶产业 消费 生态 普洱茶 发展 生产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长远经济作物的茶叶生产,其管理体制应实行何种形式?应怎样进行承包?各地都在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完善。在农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势下,我县体制改革前的“公社、大队、生产

  • 标签: 管理体制 农业生产 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茶工艺 设茶
  • 简介:为提高开化龙顶名茶的经济效益,研究了三种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汽热杀青及配套机制工艺加工开化龙顶名荼与其它工艺相比,品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雨水叶的加工质量接近于晴天叶的水平,夏秋茶香气提高明显,且明显减少了夏秋荼的苦涩味,色泽更加翠绿,全年经济效益可提高20%-50%。

  • 标签: 开化龙顶名茶 机制工艺 汽热杀青 经济效益 品质 茶产业
  • 简介:“飞来紫茶”是栽种在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地区的一种珍稀紫鹃茶树品种,受原始种的限制,直至2016年前仍处于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状态,近两年我们通过套用惠州地区新型紫茶品种的生态栽培模式,采用人工遮荫、覆盖、茶林间作等方式提高遮光度,改善茶园田间小气候,以此提高紫茶的品质.

  • 标签: 紫茶 生态栽培 品质影响
  • 简介:结合当前我国推行的生态文明建设长远规划的需要和茶园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原生态茶园发展的理念,并对原生态茶园的含义、建园基础、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论述原生态茶园发展的一些可行性的基本思路.

  • 标签: 原生态 茶园 理念
  • 简介:生态茶园是指依据植物生态学和茶树栽培学的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光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种植模式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要求,通过选择适宜地段开园,科学规划,处理好树、草、病虫害防治关系等手段,人为地创造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园地生态系统和谐统一,能降低茶园开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绿色、生态茶叶生产.

  • 标签: 生态茶园建设 规范化技术 潮州市 管理 茶树生长 生态系统
  • 简介:为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和改善茶叶产品品质,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系数,可靠的路径是解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而建设生态茶园则是主要路径。本文介绍了生态茶园主要内涵、建设模式,结合对福建省安溪县部分乡镇的走访调查,着重分析了生态茶园套种根瘤菌大豆与名贵树种两种技术的背景、方法及效益,并对两种套种接种技术的普及情况、适用程度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生态茶园 套种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