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安全。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为探索48%仲丁灵乳油在南方稻田应用可行,2011年通过田间试验了该药剂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安全。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7d施用48%仲丁灵乳油1080~3600g(ai)/hm2,对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具有较好防除效果,对阔叶杂草鸭跖草、节节菜和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牛毛毡具有明显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在示范基础上推广应用。

  • 标签: 48 仲丁灵乳油 稻田 杂草 防治 安全性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第二种选择——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努力及大量研究开展,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生物多样,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选择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选择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选择等,对昆虫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生物学特性,群集就是其中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群集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类型划分群集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群体和静止期群集二大类型.(一)活动期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一般、本质特征名词概念,它们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或者有趣生活语言,使得枯燥无味基本概念变得丰富多彩,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难度,通过对相似概念比较,使易混淆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概念清晰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本文就如何进行生物概念有效教学做一探讨。

  • 标签: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概念 有效性 方法
  • 简介:1984年以前,我站一代甘蔗二点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习性,而剥查有较大难度,极易漏查,处在蔗蔸底部极大多数是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气温影响也较大,

  • 标签: 甘蔗二点螟 性诱剂 越冬代 羽化期 诱芯 预测预报
  • 简介:双拥公园内栽培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其环境中昆虫种类也很丰富,通过对双拥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进行采样调查,共收集到蝶类6科37属44种共1062只。通过调查基本掌握双拥公园中蝶类多样与相似度情况,并分析了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分布规律,为本公园保护与利用蝶类资源提供技术帮助。

  • 标签: 蝶类多样性 不同生境 相似性 双拥公园
  • 简介:通过试验及对大田调查可知施了广谱增产菌甘蔗在明显旱情结束时农艺性状有四项指标提高,一项指标降低,表明甘蔗施了广谱增产菌后耐旱增强。在甘蔗将要收获时对大田进行调查,施广谱增产菌农艺性状有五项指标较高,有两项指标减少,表明甘蔗施广谱增产菌直到收获时耐旱仍然保持强。对两次大田调查数据分别用模糊数学分析,结果表明施广谱增产菌甘蔗在不同情况下耐旱程度表现出较强、一般、较弱三类。

  • 标签: 广谱增产菌 甘蔗 耐旱性 模糊数学聚类分析
  • 简介:茄28星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loctopunctataFabricius)我国茄科植物上重要害虫种类。本文以此虫为材料,研究了该虫交配起始时间与交配持续时间,以及不同交配持续时间其产卵量和孵化率影响。结果表明,该虫交配起始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分别为(36.61±3.24)min和(49.87±1.06)min,且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雌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交配持续时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表明延长交配时间与雌虫贮存精子数量相适应。同时,结果还表明,该种类至少需要10min以上交配才能导致卵孵化。

  • 标签: 茄28星瓢虫 交配起始时间 交配持续时间 产卵量 孵化率
  • 简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日益被人们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由于其自身特点,雷击事故频发,也日益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太阳能设备雷电防护是保障该产业安全发展重要保障。从太阳能产品雷电防护出发,在探讨太阳能产品防雷设计同时重点分析太阳能产品防雷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防护建议。

  • 标签: 太阳能产品 防雷设计 防雷安全
  • 简介:从患病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幼鱼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FYZY-001),ATB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3bp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242091);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嗜水气单胞菌同源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YFYZY-0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毒力因子检验表明分离嗜水气单胞具有强毒力致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22种抗菌药物中链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

  • 标签: 胭脂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毒力因子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环境因子中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分布、生长发育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选择,区域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适宜是蝗虫暴发成灾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规律依据区域环境因子对蝗灾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通过黏胶型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重要依据,具有较强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7d分别作为雌蛾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
  • 简介:稻水象甲是水稻上一种重要害虫。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我国自1988年发现该虫至今已有数省市出现分布,但江西尚未发生。本文从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探讨了稻水象申对我省水稻生产安全所构成威胁并提出了检疫对策。

  • 标签: 稻水象甲 检疫
  • 简介:采用活体生测法对前期工作中离体初筛出5株水稻细菌条斑病生防菌和5株水稻纹枯病生防菌分别进行复筛、温室防效测定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株GN233、GN222和GN223菌悬液对水稻苗期细菌条斑病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33对细菌条斑病温室防效最好,达到28.90%,而药剂"稻丰TM多·福"可湿粉剂温室防效为34.20%;5株生防菌对水稻纹枯病均有不同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22和GN211菌悬液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44.4%和27.8%,而药剂"稻丰"可湿粉剂防效为33.3%;此外,筛选出生防菌株GN222、GN233和GN211均对水稻生长具有促生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细菌条斑病和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 标签: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纹枯病 生防细菌 活体筛选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