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性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性依据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测定10种生物源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系统地观察家蚕中毒反应症状。对其毒性分级:抗生素类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属于剧毒级;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中,虫酰肼属于剧毒级,氟铃脲、吡丙醚属于低毒级;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中,杀虫单属于高毒级;植物杀虫剂中,印楝素和苦参碱属于低毒级;微生物杀虫剂中,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剧毒级,苏云金杆菌属于低毒级。同时,虽然同属于生物源农药大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甚至是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处理家蚕后中毒表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出现相同的中毒反应症状的家蚕,所对应药剂的作用毒理并不一定相同。

  • 标签: 生物源类农药 家蚕 毒性评价
  • 简介:为了更好地了解螺旋粉虱(AleurodicusdispersusRussell)对寄主植物的化学选择机制,运用H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技术,研究了螺旋粉虱雌雄成虫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番石榴(Psidiumguajava)、番木瓜(Caricapapaya)、香蕉(Musasupientum)、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大叶榄仁(Terminaliaesculentum)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7种植物及其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螺旋粉虱雌虫对印度紫檀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的正趋向作用;螺旋粉虱雌雄虫对散尾葵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的负趋向作用。在剂量反应试验中,螺旋粉虱雌虫的EAG反应随着印度紫檀挥发油和散尾葵挥发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mol/L时,EAG反应最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螺旋粉虱田间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螺旋粉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
  • 简介: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所采取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型乳房的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 标签: 中药复方 乳房炎 奶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