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Sheldon在我国分布极广,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常导致水稻恶苗病、棉花红腐病、玉米基腐病、甘蔗梢腐病、马铃薯干腐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近二十年来又因作为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的生产菌而引起世人

  • 标签: 串珠镰孢 棉花红腐病 水稻恶苗病 植物病原菌 植物生长素 干腐病
  • 简介:针对白补药(SalviascapiformisHance)的病害发生现状,采用林间调查法和组织分离法对病害进行调研,结合形态鉴定的方法对致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其导致的真菌病害为白补药炭疽病。

  • 标签: 白补药 胶孢炭疽菌 炭疽病
  • 简介:根据2010-2018年的调查和鉴定,初步明确上海地区含笑真菌病害有11种分别为:含笑炭疽病、含笑煤污病、含笑拟盘多毛孢叶枯病、含笑叶点霉叶枯病、含笑链格孢霉黑斑病、含笑尾孢霉叶斑病、含笑大茎点霉叶斑病、含笑盾壳霉叶斑病、含笑壳二孢叶斑病、含笑镰孢霉基腐病,并描述了11种真菌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及发生情况。

  • 标签: 含笑 真菌病害 鉴定
  • 简介:通过标本采集和鉴定,初步确定上海地区非洲菊真菌病害有11种,分别为疫病、菌核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绢病、斑点病、褐斑病、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及污斑病,描述这11种真菌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及发生情况。

  • 标签: 非洲菊 真菌病害 鉴定
  • 简介:为了明确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本文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叶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8个在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均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8个分离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色至深灰色,菌落中央产生橘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大小为(15.6~18.0)μm×(3.6~6.0)μm。对其中之一的分离株YRRC-1进行rDNA-ITS区段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536bp的rDNA-ITS序列,该序列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对应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分离病菌的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序列鉴定结果,认为瑞昌山药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 标签: 山药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rdna-its序列 胶孢炭疽菌
  • 简介:2016年,江西省南昌县和新建县的直播水稻出现大面积的斑块状枯黄,调查发现这些水稻的根部具有根结,同时从土壤当中分离到大量的根结线虫2龄幼虫。运用分子生物技术对采自这2个水稻种植地的根结线虫进行鉴定,确定该根结线虫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graminicola)。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病是水稻产区一种重要的线虫病害,在我国江西则是首次发现。

  • 标签: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水稻 鉴定 江西
  • 简介:连续3年在江西省境内,对松枯梢病的分市、危害及病原菌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及病原鉴定。结果证明松枯梢病遍布我省6个地区、10个市及30余个县的火炬松林、湿地松林,从苗木到幼树仍至大树均可发病.发展迅速,危害较严重.已有成片死亡、马尾松发病很轻。该病害病原苗是Diplodiapinea(Desm)Kickx。

  • 标签: 松树 枯梢病 分布 病原菌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9株木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木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木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的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木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的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和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和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木霉菌3种,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和T9),为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和T4);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本实验室从江西庐山珙桐树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拮抗放线菌,编号为JD211。为明确放线菌JD21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JD211的粗提物可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根霉、胶孢炭疽病菌、犁头霉、西瓜枯萎病菌等真菌的生长,其中对稻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抑制率高达90%以上。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JD211初步鉴定为奈良链霉菌(Streptomyeesnaraensis)。

  • 标签: 放线菌JD211菌株 抑菌作用 分类鉴定 奈良链霉菌
  • 简介: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G5。该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G5进行序列分析,该菌株16SrDNA序列与链霉菌属的13个放线菌的同源性为99%。用传统细菌的方法对G5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链霉菌的特征和特性相一致,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

  • 标签: 拮抗作用 放线菌 鉴定 分离 链霉菌
  • 简介:"闽抗330"是1982年省农科院植保所薯病组从"闽抗329"的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抗瘟新品种。1983~1987年经省甘薯育种攻关协作抗瘟组和本所薯病组在室内和安溪、惠安、仙游、罗源、宁德、福鼎、龙岩等35个县(市)以及浙江庆元县,江西省宜春市等田间多点试验、示范。1987年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安溪县37000多亩)结果:抗

  • 标签: 甘薯品种 罗源 江西省宜春市 农科院植保所 多点试验 异株
  • 简介:(六)植病流行的时间动态植病流行的时间动态是流行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时间动态主要研究病害流行速度及其变化规律。一、流行的类型及其防治策略1.流行速度潜能和类型不同病害的流行速度不同,有的差异很大。据报道,在最适的条件下,一个生长季中病害数量增长倍数

  • 标签: 流行学 流行速度 时间动态 中心课题 菌量 小麦条锈病
  • 简介:(四)植病流行的系统观一、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任何系统都具有三个基本的特

  • 标签: 流行学 寄主植物 曲线斜率 接种量 接种体 协生作用
  • 简介:(七)植病流行的空间动态植病流行的空间动态着重分析病害传播距离、传播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其定量的研究是定量流行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它既涉及到生物学过程又涉及到物理学过程,这里仅作扼要介绍。1.一般考虑病原物传播体依种类不同而有多种类型,如孢子、菌丝片段、菌核、细菌细胞或菌脓等等。它们都具有一种或多种特性以适应传播。稻瘟病菌靠传播体数量巨大使得其侵染发病得以成功;多数气传病害的孢子体积小、重量轻而得以被气流传播;有些病原

  • 标签: 空间动态 植物病害流行学 气传病害 稻瘟病菌 定量的 模型设计
  • 简介:2014-2017年,对龙海市浮宫镇蜡彩袋蛾(ChalinlarminatiHevlaerts)的发生为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天敌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蜡彩袋蛾在福建省龙海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野外调查结果发现,该虫主要危害香樟、洋蒲桃、树葡萄和脆桃等树木,而对荔枝、龙眼和金煌芒果等危害较轻。试验中偶然发现了蜡彩袋蛾寄生天敌——绒茧蜂,该蜂成虫羽化期和蜡彩袋蛾羽化期基本吻合,且对蜡彩袋蛾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抑制害虫大发生,具良好的控制作用。

  • 标签: 蜡彩袋蛾 生物学 生态学 绒茧蜂
  • 简介:采用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1株分离自健康茶树叶片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并通过对峙培养和发酵液的抑菌试验研究其对真菌的抗生作用。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FHM-1对7种茶树内生真菌和10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发酵液对供试的16种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拟盘多毛孢的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its鉴定 对峙培养 抗真菌作用
  • 简介: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炎所采取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 标签: 中药复方 乳房炎 奶山羊
  • 简介:现代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一门新的生物学部门——入侵生物学运用而生。入侵生物对生物入侵的定义是某种生物从原来分布的区域扩张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地区内过度繁殖、扩散并持续下去。入侵种和本地植物竞争空间和食物,破坏栖息地和食物网,降低水质,并且传播疫病和寄生虫,从而使当地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入侵地的农、林、牧、渔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则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入侵生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物种才会成为入侵种和什么样的群落才容易被入侵。因为生物入侵现象的复杂性,入侵生物的研究进展较缓慢,尚处在积累经验和资料的初步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从多学科角度开展综合性的研究。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