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建立芦笋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对其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扩增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150ng的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μL2×Mastermix;优化的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设定温度退火60s,72℃延伸45s,循环30次;然后72℃延伸10min,4℃保存;筛选到了21条引物并确定其最优退火温度。实验结果为芦笋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芦笋 ISSR 体系优化
  • 简介:为建立穿心莲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ity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MSAP)反应体系,本研究以穿心莲叶片为材料,提取总基因组DNA,采用L25(55)正交试验对穿心莲MSAP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MSAP引物进行了筛选,以期建立穿心莲MSAP最佳反应体系。优化后的体系具有稳定的图谱,清晰丰富的条带。运用优化后的体系,在穿心莲MSAP的8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有效引物。筛选出的引物组合特异性良好,能够用于后续穿心莲甲基化的相关研究。为其他药用植物MSAP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穿心莲 MSAP 预扩增 选择性扩增 引物筛选
  • 简介:为建立暴马丁香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本研究以暴马丁香基因组DNA为模板,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出各影响因子比较适宜的浓度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对暴马丁香ISSR-PCR反应有影响的模板DNA、dNTPs、Mg2+、TaqDNA聚合酶和引物浓度等5种因素4个水平进行了优化试验。暴马丁香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最终确定为: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是40ng,Mg2+浓度为2.0mmol/L,引物浓度为0.4μ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为1.5U,dNTPs浓度为0.2mmol/L。利用该体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0条引物。这一体系的建立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为以后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暴马丁香的有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暴马丁香 ISSR-PCR 单因子试验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农作物不同品种进行鉴定具有高效、准确、成本低等显著特点。为建立软枣猕猴桃资源鉴别方法,本研究选用28对SSR引物对10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共16个样品进行鉴别,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一号’与‘魁绿’无位点差异,其余资源间均存在3个以上的位点差异。田间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一号’与‘魁绿’差异不显著,其余资源间差异显著。在遗传特性表型上‘长江一号’与‘魁绿’相似度极高,而其余8份种质资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别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软枣猕猴桃 SSR 鉴别
  • 简介:本研究利用Me2Em4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影响梾木属SRAP-PCR反应体系的Mg2+、Taq聚合酶、dNTP和引物浓度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梾木属SRAP-PCR20μL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合为:Taq聚合酶2.0U、Mg2+浓度1.5mmol/L、dNTP浓度0.15mmol/L、Primer浓度0.30mmol/L、模板DNA浓度5.5mg/L以及含有2μL不含Mg2+的10倍稀释缓冲液。各因素对梾木SRAP-PCR反应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Taq聚合酶、Mg2+和Primer。最后运用优化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SRAP标记,可用于梾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梾木属 SRAP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 简介:为有效利用SSR-PCR技术分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3),即3因素4水平,对影响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引物,模板DNA浓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样量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银缕梅的最佳SSR-PCR反应体系:10μL2×PCRMix、40ng模板DNA、10μmol/L引物,其余用ddH_2O补齐至20μL。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15min,95℃变性30s,57.5℃退火1.5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60℃延伸30min,扩增产物4℃保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以1.5~2.0μL为最佳。利用优化后体系进行引物筛选,从18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体系的建立可以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银缕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银缕梅 正交设计 SSR-PCR 最佳上样量 引物筛选
  • 简介: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的大部分区域为干旱贫瘠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地区的面积逐年扩大,因此抗旱资源的筛选与育种利用,将对提高干旱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7份抗旱性较好的无性系后代5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设盛花期控水15d和正常浇水2个处理,测定3个生理指标、4个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采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对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含水量产量下降,各项指标对干旱胁迫敏感,其抗旱系数因材料不同有差异,上述指标均可作为抗旱评价指标。根据某一指标对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对马铃薯的抗旱性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品种抗旱性由高到低为:定薯1号、克新1号、冀张薯8号、东农311、大西洋;得到6份高度抗旱材料、7份中度抗旱材料、4份低度抗旱材料。采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对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可以较好揭示抗旱性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全面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性;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对马铃薯进行抗旱性评价是准确可靠的。

  • 标签: 马铃薯 抗旱资源 抗旱系数 隶属函数
  • 简介:为了丰富栽培小麦转化受体基因型,优化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本研究评价了21份四川优良小麦品种(系)的幼胚再生能力,并以筛选到的最佳受体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抑菌剂浓度、共培养方式和农杆菌菌株等易互作的6个因素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筛选剂卡那霉素(Kanamycin)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21份材料中‘5157’、‘川农16’、‘R364’、‘川麦42’‘、内麦8号’的绿苗率超过了30%,可作为优良转基因受体加以利用。以‘5157’为受体材料建立农杆菌转化体系,正交试验表明菌液浓度和农杆菌菌株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经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菌株用C58C1,幼胚不经预培养,在菌液OD值为0.4的农杆菌中侵染40min,共培养介质选用培养基,抑菌剂为200mg/L羧卞青霉素(Carbenicillin),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mg/L。本研究为四川小麦遗传转化提供了5个候选基因型,为建立和优化小麦幼胚转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

  • 标签: 小麦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正交设计 幼胚培养
  • 简介:辣椒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的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11个种(亚种)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41对SSR多态性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的实用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1、0.4198、0.7247、1.4232、0.665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 标签: 辣椒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紫外线B(UV-B)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UVRESISTANCELOCUS8蛋白作为UV-B的光受体在植物响应UV-B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草莓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目前关于草莓的UV-B光受体报道较少。为研究草莓中UV-B受体蛋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丰香’草莓中编码UV-B光受体蛋白的cDNA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并构建了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32a-UVR8,利用中心点响应面法优化了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包括诱导温度,IPTG浓度,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编码草莓UVR8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FaUVR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长1317bp,编码43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7.28kD,等电点pI为5.85,重建蛋白质三维结构表明该蛋白包含7个β-片状螺旋结构;原核表达得到69.7kD的融合蛋白,对四个诱导条件优化表明将工程菌培养至菌液OD600=0.7,加入浓度为0.55mmol/L的IPTG,在27.72℃下诱导9h,可获得最大量重组蛋白79μg/mL。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寻找与FaUVR8蛋白互作的下游蛋白,以及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草莓 FaUVR8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 简介: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简称:省资源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其前身是建于1975年的“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水稻‘三系’育种队”。1976年经自治州政府批准,定名为“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热带水稻品种研究所”,为自治州科委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1989年海南建省后,更名为“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为省科技厅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2002年转制为民营研究所。

  • 标签: 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 研究方向 研究进展 民营研究所
  • 简介:菜薹原产中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产蔬菜之一。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研究,但在菜薹上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ISSR主要是由单一引物且以重复序列为主要引物序列的PCR标记,其反应条件受模板DNA、TaqDNA聚合酶、Mg2+、dNTP和引物等因素的影响。正交试验设计能明确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建立最优化的反应体系。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TaqDNA聚合酶、dNTP、引物、Mg2+4种因素3个水平对菜薹I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菜薹的ISSR反应体系并在7个菜薹品种中进行了验证。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TaqDNA聚合酶1U、dNTP250μmol/L、引物0.25μmol/L、1×PCRbuffer、Mg2+2.5mmol/L、模板DNA30ng。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菜薹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 标签: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Tsen et Lee)
  • 简介:本研究对219份茄子种植资源进行耐涝性鉴定,获得了219份材料的耐涝表型数据。用196个SSR标记对219份茄子种质资源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219份茄子材料的群体结构亲缘关系,并采用TASSEL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方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最终得到了219份茄子材料的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与茄子耐涝性紧密关联的27个分子标记,为茄子耐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茄子 耐涝性状 SSR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 简介:以CTAB法提取的马蹄金叶片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表系统分析了DNA、Mg^2+、dNTP、Taq酶、引物5种ISSR反应成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Taq酶、dNTP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正交设计可以应用于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用这种方法建立的马蹄金ISSR优化反应体系为:1×buffer,25ng模板DNA,1.75mmol/LMg^2+,225μmol/LdNTP,0.91μmol/L引物,1.25U7TaqDNA聚合酶,总体积20μl。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马蹄金的地理变异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

  • 标签: 马蹄金 ISS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优化
  • 简介:为了明确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骨干育种亲本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和利用价值,本研究对102份水稻资源中的抗稻瘟病基因Pid2、Pid3、Pi9、Pi2/Pizt、Pita、Pi5Pib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他们的分布情况和抗病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02份水稻资源中,Pita和Pi5检出率相对较高,为31.37%和29.41%,其次是Pib、Pi2/Pizt、Pid2和Pid3,检出率分别为18.62%、9.8%、1.96%和1.96%;本研究中没有检测到Pi9。同时,我们发现多基因聚合的品种较携带单基因或不含抗病基因的品种抗性强;其中龙粳41携带抗稻瘟病基因最多(4个),表现为抗病。在被检测基因中,Pi2/Pizt、Pita和Pi5对黑龙江水稻稻瘟病抗性贡献都较大,但当Pita和Pi5聚合时对黑龙江省水稻抗瘟性改良最大。本研究为黑龙江省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以及抗瘟基因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黑龙江 水稻资源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检测
  • 简介:本研究利用4种父本育性较强的二倍体香蕉(Musaspp.)种质,比较不同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检测香蕉花粉活力的效果,以期筛选适合香蕉花粉活力快速检测的方法。结果显示:醋酸洋红和I-KI染色法处理后的香蕉花粉形态较模糊,而TTC法与MTT法的染色效果较好,花粉形态较清晰,容易区分染色与未染色的花粉;适合香蕉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15%,pH值为5.8;MTT染色法结果与离体萌发法结果相关性最好,说明MTT染色法的结果较其他染色法准确、可靠。利用MTT染色法,本研究比较了17份二倍体香蕉种质的花粉活力,结果显示:‘Calcutta4’(M.acuminatassp.burmannicoides(AA))、BGY3(M.balbisiana(BB))、Malaccensis(M.acuminatassp.malaccensis(AA))、Balbisiana(M.balbisiana(BB))等4份野生类型种质,以及双单倍体种质‘CIRAD930’(M.acuminatassp.malaccensisvar.DHPahang(AA))的染色率超过50%,而3份改良二倍体种质和4份栽培类型种质的染色率低于30%。

  • 标签: 二倍体香蕉 花粉生活力 测定方法 MTT染色法
  • 简介:为获得南瓜ISSR最优扩增体系,为后续南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密本’南瓜为筛选体系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的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瓜ISSR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10×Buffer,2.0mmol/LMg2+,0.3mmol/LdNTP,1UTaq酶,0.48mmol/L引物,75ng的DNA。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进行退火温度的优化,最终确定每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891对85个南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南瓜的ISSR分子标记。

  • 标签: 南瓜 I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 简介:SRAP标记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以霍山石斛总DNA为模板,对石斛SRAP反应体系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经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斛属植物稳定可靠、重复性强的SRAP反应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30ng、2.5mmol/LMg2+浓度、0.8μmol/L的上下游引物、200μmol/L的dNTPs以及Taq酶1U。该体系的建立为SRAP标记应用于石斛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原植物鉴别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石斛(Dendrobium) SRAP标记 优化
  • 简介:为了确保反应体系的可行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的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新疆大蒜野生近缘种为材料,采用L16(44)正交法,对其反应体系进行4因素4水平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蒜野生近缘种PCR扩增影响最大的是dNTPs浓度,影响最小的是Taq酶浓度。筛选出15对引物,经过程序和温度筛选,最终确定SRAP的反应程序为:94℃条件下预变性1min,其次在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1min的环境下进行5个循环的反应,再与前5个循环相同环境下,提高其退火温度至52℃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2μL10×PCRBuffer,dNTPs浓度0.225mmol/L,引物浓度0.250μmol/L,Taq酶用量1.000U,模板DNA用量75.000ng,ddH2O补足20μL,为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大蒜野生近缘种 SRAP 正交试验 反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