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沙棘果实产量与骨干枝、果枝、花序数,花序果密度和果枝果密度等表型数量具有相关关系,可通过抽样调查果密度、果枝密度和百果重3因子估算果产量;以小样本抽样调查果密度和果枝密度,确定果枝和3年枝平均长度是提高调查精度的关键环节;树冠不同方向和部位果枝及果枝上、中、下段的百果重差异很大,应选择半阴面中位果枝,采摘全部果实,随机抽取100粒果称量得百果重。调查估算果产量与剪枝摘果实测果产量的平均误差10%,准确率90%。

  • 标签: 沙棘 果密度 果枝密度 百果重 果产量
  • 简介:2006年9月27-28日,高原圣果达旗项目都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内蒙古达旗白泥井镇的敖包梁、盐店地区和东胜区109国道神山段,对沙棘林病虫害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通过取样分析、挖根检查,发现沙棘林有多种病虫害。

  • 标签: 沙棘林 内蒙古 虫害调查 109国道 技术人员 取样分析
  • 简介:沙棘雌株叶产量与果枝数量、新梢数量、叶数量和百叶重量具有相关关系,可通过抽样调查果枝数、新梢密度、叶密度和百叶重4因子估算叶产量;以小样本抽样调查新梢密度和叶密度平均数估计叶总数,确定果枝和新梢平均长度是提高调查精度的关键环节;树冠不同方向和部位果枝新梢的百叶重差异明显,应选择半阴面中位或阴面上位果枝新梢,摘下全部叶称量百叶重。

  • 标签: 沙棘 新梢密度 叶密度 百叶重 叶产量
  • 简介:1983年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从泰来东方红林场引入中国沙棘实生苗定植试栽,1993年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市果树浆果试验站分两批引入沙棘品种9个,一个雄性品种,试验证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在黑龙江、内蒙等地引种栽培是很成功的。在山东济南北京等地也大量结果。

  • 标签: 中国沙棘 引种选育 俄罗斯大果沙棘 杂交种 沙棘品种 实生苗定植
  • 简介:本文借鉴其它树种选优经验,制定了“黄土高原中部沙棘种质资源调查及选优方案”。把选优同种质资源清查工作结合进行。对该区沙棘分布较为集中,且具代表的靖边县、黄龙县、陇县的沙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类及选优,提出了适于陕西省沙棘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划分出25个沙棘类型,为沙棘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共选出适于当地繁殖栽培的优良单株80个。其中有29个丰产优良单株,1个大果型优良单株。

  • 标签: 沙棘 种质资源 调查 选优
  • 简介:公路两侧栽植绿篱不仅起到美化作用,而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公路路基,过去朝阳地区喜欢利用家榆栽植绿篱,但榆树绿篱易受虫害及牲畜的危害.与之相比沙棘美化及保护路基的作用比家榆好的多,其抗牲畜的危害大大的好于家榆绿篱,用沙棘栽植绿篱比家榆绿篱更耐旱、耐剪,冬季枝条上的果实所起的美化效果,是家榆及其它树木所不能比拟的.

  • 标签: 沙棘 家榆 绿篱 保护公路
  • 简介: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海省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沙棘种质资源比较丰富,除分布有中国沙棘,还有大量的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本文通过调查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果实的成熟期与生长情况、出汁率与出种率及其所含的多种生化成分。

  • 标签: 西藏沙棘 肋果沙棘 果实 种子
  • 简介:弧目大蚕蛾(NeorisharaldiSchawerda)是荒漠地区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新疆全疆都有分布。随着滴灌节水的实施、优良沙棘品种的引进,在北疆的戈壁荒漠区发展起了大面积的沙棘林。与此同时荒漠害虫弧目大蚕蛾也大量侵入。通过使用"阿维灭幼脲",进行飞机喷雾防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沙棘 弧目大蚕蛾 荒漠害虫 阿维灭幼脲 飞机喷雾防治
  • 简介:通过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沙棘人工林的调查和定位观测,沙棘人工林具有良好的防护效能。据测定,沙棘枯枝落叶的持水率290%,树冠截雨率49%;沙棘的初渗速度比荒山提高42%,土壤水分提高12.9个百分点;4~7年生沙棘林年平均减少径流40388.9m^3/km^2,减少泥沙流失量1001.83t/km^2;沙棘林地表层土壤容重比荒坡减少2.2%,土壤团粒提高4.72%,沙棘林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等含量明显高于荒坡对照区。同时,沙棘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已被广泛的开发利用,因此沙棘已被誉为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重要生态经济林树种。

  • 标签: 沙棘 人工林 防护效能
  • 简介:为了观察苎麻叶凝胶经皮用药的安全,采用苎麻叶凝胶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正常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及皮肤刺激实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苎麻叶凝胶均未引起家兔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结果显示,苎麻叶凝胶皮肤给药使用安全。

  • 标签: 苎麻叶凝胶 急性毒性 刺激性 过敏反应
  • 简介:观察了8个杂交优良沙棘无性系反映丰产的单枝果实密度、百果重,反映抗旱的落果率、果生长恢复率,反映丰产和抗旱综合表现的单株果产量,比较和评价了8个杂优沙棘丰产和抗旱的差异,给出了防落果,育大果,促高产措施的建议。

  • 标签: 沙棘 果密度 百果重 果枝数 单株果产量 落果率
  • 简介:功能食品具有营养、感官享受和调节生理活动的三大功能。沙棘作为卫生部批准的77种药食两用型植物之一,富含蛋白质、脂类、糖、水、矿物质、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素,具有进行深度开发的基础条件,可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功能食品研发。沙棘功能食品研发中,要选择重要的功能因子进行有序开发,产品种类应紧跟顾客关注热点,产品外在形态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销售应与国际社会接轨。通过沙棘功能食品的研发,可以有效促进人体营养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奠定稳固基础。

  • 标签: 沙棘 成分 功能性食品 开发 思路
  • 简介:本文对阜新进行的“丘依斯克”和“中国丰宁”沙棘亚种间的杂交子代林的研究,选育出了7个表型良好的杂交类型。果实颜色以黄色、橘红和橘黄为主。果实百果重40~70g,成熟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明显优于其母本俄罗斯引进类型。在生长势和抵御沙棘木蠹蛾危害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沙棘亚种间的杂交子代,无论在果实方面,还是在生长势和抗性方面,都初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杂交优势,在阜新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标签: 沙棘 杂交类型 适应性
  • 简介: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的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等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的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的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的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的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对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的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的必要和重要措施。

  • 标签: 沙棘 新梢 干旱胁迫 相关性
  • 简介:本文评估了沙棘叶水提物在大白鼠体内的适应原活性和毒性。提取物的剂量依赖适应原活性的研究采取将小鼠置于低温(5℃),低压(428mmHg),抑制(C-H-R)的环境下的30min前口服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水提物。在亚急性毒性中,连续14d每天口服10倍和20倍最大有效剂量(每天口服1g/kg体重和2g/kg体重)和连续30d每天口服最大有效剂量(每天口服100mg/kg体重)后,研究血清和血液的生化参数和血液参数的变化。发现相对于对照组,重要器官的器官重量/体重比无显著变化(除肝脏和肾脏在1g/kg体重剂量和2g/kg体重剂量)。实验组小鼠的生化参数和血液参数也无显著变化。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口服沙棘叶水提物时,提取物的LD50大于10g/kg体重。这些结果表明,沙棘叶水提物在亚急性(30d)下给予最大有效剂量也具有潜在的无毒的适应原活性。

  • 标签: 沙棘 适应原 低温 低压 直肠温度 毒性
  • 简介:西干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带,水土流失始终是困扰运行管理的难题,而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贫瘠,御严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沙棘为西干渠生态林建设的首选树种.

  • 标签: 水土流失 沙棘 造林
  • 简介:针对砒砂岩地区困难立地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2-10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地区人工种植沙棘后,随着沙棘林龄的增长,植物种类逐步增加。在造林初期,林下草本植物以一年生且旱生的植物地蔷薇为优势种群;造林3a后,以多年生植物赖草、阿尔泰狗娃花为主要优势种;造林8a,地带植被—百里香和本氏针茅成为林下建群种,一年生草本所占比重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层次结构合理。

  • 标签: 砒砂岩地区 沙棘群落 植物多样性
  • 简介:从俄罗斯引进22份第三代沙棘良种种子,分别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东胜播种育苗,开展不同品种实生子代适应对比分析。一年的试验初步表明,平均出苗率较高的5个品种依次为:俄实09〉俄实04〉俄实18〉俄实21〉俄实05;平均株高靠前的5个品种依次为:俄实15〉俄实04〉俄实01〉俄实20〉俄实05。

  • 标签: 沙棘 引种 实生子代 适应性 俄罗斯
  • 简介:本论文以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籽油作为化妆品原料制成的沙棘化妆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化妆品的安全。经实验测定各项微生物及卫生化学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通过人体皮肤斑贴实验的人体安全检验研究添加沙棘籽油的化妆品的安全。结果表明产品对皮肤没有刺激,对人体皮肤未引起不良反应,沙棘化妆品是安全很高的产品。

  • 标签: 超临界CO2萃取 沙棘籽油 沙棘化妆品 人体安全性检验
  • 简介:通过对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1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1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的景观异质对比分析,以期从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更好地指导类似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在种植沙棘后的砒砂岩区,沙棘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等指数,从2003年向2008年略有增加。区域内持续的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区域化、片段化的沙棘林,导致了这些指数的变大。沙棘破碎化指数从呈微弱减小趋势,在造林面积几乎增加一倍的前提下,部分斑块整合到一起,致使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随着沙棘等生态工程的不断推进,区域内景观多样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所提高,同时整个景观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向更加和谐的景观系统转变。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斑块密度 边缘密度 聚集度 破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