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不同节数(芽数)嫩枝插,进行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节数(芽数)嫩枝插扦插皆可生根,但生根率差异较大;1~2节(1~2芽)插生根率低,3节(3芽)以上生根率较高,生根率随节数(芽数)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6节(6芽)插,生根率最高。

  • 标签: 节数 插穗 嫩枝 扦插 生根率
  • 简介:用水-丙酮(3:7)分离出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籽提取物,用葡萄糖凝胶LH-20柱型层析分离为9组。其中的三组通过清除分析和色素载体,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用液相色谱耦合电解质谱来进行单体和低聚体原花色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沙棘籽中除了原花色素还有齐聚花色素,还包括三氢和双氢二甲苯黄丙酮单体和纯三氢二甲苯黄丙酮单体的混合物。通过葡萄糖凝胶LH-20柱型层析来进行聚合体的分馏。LC—MASS分析降解产物的片段表明儿茶素、表儿茶素、桔儿茶素和表桔儿茶素都是主要的组成单位。儿茶素占到所有单体的56.1%,而81.9%的延长单体组成了原飞燕草素单体。平均的聚合度(mDp)介于4.5~31.6之间。原飞燕草素的比例在所有的组分之间是最高的,从51.4%~88.5%。

  • 标签: 沙棘 抗氧化活性 色素载体
  • 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的茎段(1~3芽段)插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的植物。沙棘插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为16℃~26℃。外源激素对沙棘短茎段插生根表现出良好的诱导效应,而且对插苗的生长发育一定的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粉,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的早期结瘤。

  • 标签: 沙棘 短茎段插穗 微繁 不定根 水培 外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