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和2012年分别用不同浓度2.4-D+Frankia悬液灌注小麦、水稻、玉米、黄秋葵和小决明等植物根系,结果这些植物根系都产生了不同数量的结瘤,其中小决明和黄秋葵结瘤率最高,其值分别为80.0%和42.8%;小决明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游离Frankia固氮活力也明显提高,分别相当于沙棘根蘖苗根的71.79%和70.51%,这可能与小决明属于豆科植物以及根瘤内已有内共生的Frankia有关。相差12年的两次试验结果表明,Frankia是一种耐储、广普型,2.4-D是一种有效的诱导Frankia和宿主共生结瘤信息化物——结瘤因子。人工培养的Frankia可以提高植物自身固氮能力。

  • 标签: 沙棘 FRANKIA菌 储藏 草本植物 2.4-D 结瘤
  • 简介:沙棘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植物,可以作为药品、水果、饲料,还可以作为固土固沙植物。受到研究者、生产商、制药商的关注,沙棘在蒙古广泛分布在其他植物不能生存的地方,其分布广泛,种类较多。

  • 标签: 沙棘 蒙古 分布区 野生 应用 形态
  • 简介: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综述,本文全面描述了黄土高原红桦林分布范围、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生长状况。用生物学、生态学、演替学的理论分析了黄土高原红桦林在区域植被带谱中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奇特特征,进一步解读了为什么喜光、喜温凉、不耐庇荫的强阳性树种红桦承担强耐荫性树种云冷杉的角色——亚顶极树种占据顶极树种的地理位置或取代其功能而独立成带的主要原因,即红桦自身特性、环境特点和反复干扰。

  • 标签: 黄土高原 红桦林带 分布 演替 解密
  • 简介: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sinensis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水量是影响中国沙棘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中国沙棘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论述,并对考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沙棘 资源分布 生态保护 年降水量
  • 简介:位于黄河上游的祁连山南麓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位.区内海拔高度2300~3600m的范围内,分布着各种类型的中国沙棘林分.青海云杉+中国沙棘、白桦+中国沙棘这2种自然林分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3000m之间的脑山区仿建;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青杨+中国沙棘这2种人工混交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m以下的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布设;而中国沙棘纯林及林草复合类型,在脑山区及浅山区的阴坡、半阴坡,均易于人工仿建;海拔3000m以上高寒山区,属于中国沙棘林分的封禁管护范围.生产实践中应仿拟中国沙棘林的自然分布模式,合理布局,科学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中国沙棘林分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

  • 标签: 祁连山 沙棘 地理分布 组成特征 生态价位
  • 简介:选用沙棘木蠹蛾虫生真菌菌株B05进行室内带菌载体和生长繁殖最佳条件选择及室外布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载体优于海绵载体。不同琼脂含量的PDA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琼脂含量为5.0g/l的培养液为最佳。室外无纺布带菌效果试验表明无纺布带菌施方法为有效途径。在室外持续15-18d再进行布最佳,有利于保证有一定浓度的侵染源。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虫生真菌 施菌方法
  • 简介:本文对沙棘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如天然维生素E,类胡罗卜素,植物甾醇,磷脂,不饱和必须脂肪酸,沙棘黄酮化合物等在沙棘植物中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描述,并且对目前在中国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各种提取方法和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 标签: 沙棘 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 含量 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