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近地层光照环境异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平均光照水平呈单峰变化趋势,6份林隙光照水平最高,而最大值出现在7份;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光照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6份变异程度较大,5份最小。2)各月份林隙光照空间变异程度不同,并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除5份以外,其他月份林隙光照自相关部分空间异质总空间异质中占主要部分,并表现出较强变异趋势。3)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出现位置一致,均位于林隙东侧,但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强弱及分布复杂程度不同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光照 微环境异质性
  • 简介:“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植被毁坏严重,立地因子植被恢复法适用于地震灾区复杂立地条件植被重建。研究灾区植被破坏类型基础上,将损毁植被坡面划分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土石边坡3种类型,并对不同坡面进行立地因子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植被恢复技术,促使灾区尽快植被重建,并为立地因子植被恢复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汶川地震 微立地因子 植被恢复 坡面
  • 简介: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优良笋材两用丛生竹种,研究立竹器官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可为麻竹林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麻竹2生立竹叶、枝、秆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等9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麻竹林2生立竹地上部分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除Zn枝>叶>秆外,其他8种营养元素含量均为叶>枝>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均为N>K>P>Ca>Mg>Mn>Fe>Zn>Cu。2生立竹地上部分9种营养元素积累量249.13kg/hm^2,枝(106.25kg/hm^2)>秆(82.01kg/hm^2)>叶(60.87kg/hm^2),其中以N素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达61.0%;9种营养元素含量在地上部分器官中分配比例枝(37.0%)>叶(35.9%)>秆(27.1%)。建议麻竹林经营过程需适当增施氮肥,促进竹林生长和效益产出。

  • 标签: 麻竹 地上部分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多样变化,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采用α-多样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指数(相似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植物多样变化.对比2002和2003不同类型固定样地植物多样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各实验样地α-多样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β-多样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实验样地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样地 荒漠化治理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防沙治沙对策 群落
  • 简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之一,未来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脆弱,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结了鄱阳湖地区过去几十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估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湿地结构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对策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环境异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林隙表层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下层,但土壤密度相反;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有相对高极差和变异系数。土壤物理性质总空间异质程度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异质均为表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各向异性,土壤孔隙度趋近于各向同性,其他3个物理因子随空间距离增大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变异函数相互影响较小。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均以中低等级斑块为主,相对较高等级斑块仅分布0-20cm土层中,并位于林隙中心以北范围内。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土壤物理性质 微环境异质性
  • 简介:长汀县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开采,实行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林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
  • 简介:研究地表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渗透影响,通过对丹江口库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35块样地进行地表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和根系采集和室内实验,分析4种植被类型根系结构特征、土壤渗透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0~10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均高于10~20cm土层;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不同植被类型间均表现相同趋势,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等指标均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根系直径0.5~5mm范围内根系结构特征参数土壤入渗特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Kostiakov入渗模型中,直径介于0.5~5mm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b值正相关,a值负相关。丹江口库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能优于灌木林和针叶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值均随根系结构参数值增大而增大,且直径0.5~5mm径级范围内根系对土壤渗透能力增强作用最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土壤入渗 根系特征 入渗模型 根系径级 丹江口水库
  • 简介:寻求合理保护耕作措施,试验设计了砾石覆盖、秸秆覆盖、覆盖留茬组合措施和4个风速等变量,研究风速、覆盖物和覆盖度风蚀量、抗风蚀效率、风沙流结构关系,比较多种措施之间抗风蚀效果优劣。结果表明:1)4个设定风速下30%~90%覆盖度秸秆覆盖抗风蚀效率54%~92%之间,砾石覆盖26%~72%,30%砾石覆盖或30%秸秆覆盖3种留茬高度组合措施下,平均抗风蚀效率均在70%~78%之间;2)随着覆盖度增加,砾石覆盖措施最小可抑制有效风速值从8.0m/s逐渐增大到12.5m/s,秸秆覆盖措施从10.1m/s增加到了14.3m/s;3)覆盖处理下0~62cm高度内输沙量大部分集中0~26cm;4)覆盖留茬组合措施输沙量多集中60cm以内。

  • 标签: 砾石覆盖 留茬 风蚀 风洞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案例,根据研究不同季节影像特征,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石漠化土地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实用,对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自20099份以来,中国西南五省、市遭受历史特大干旱,造成了数千万人饮水困难,上百万公顷粮食绝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数百亿元经济损失,均为历史之最。经调查发现,本次特大旱灾有以下8大特点:农村重于城市、海拔高地区重于海拔低地区、有林区轻于无林区、无湿地地区重于有湿地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重于非喀斯特岩溶地区、农村工矿地区重于无工矿地区、无水利工程地方往往重于有水利工程地方、干旱水土流失区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8个特点干旱因果关系,阐述了本次旱灾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 标签: 历史 干旱 灾害 思考
  • 简介:评价农业政策环境拓展APEX模型淮河中上游坡面尺度适宜,将其应用于淮河中上游3个径流小区,采用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扩展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结合多目标函数技术自动校正模型,并使用1982—1986日径流和产沙数据实测值模拟值评价模型适宜。结果表明:湿度条件2径流曲线数初始值(CN2)、损耗系数(CNI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EC)以及最大径流率-降雨能量调整因子(APM)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CN2和CNIC对地表径流模拟影响较大;模型校正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百分误差绝对值(APE)小于20%,纳希-苏特克利夫有效系数(EF)和R2分别大于0.45和0.55;模型验证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APE小于25%,EF和R2分别大于0.4和0.5。这说明APEX模型适用于淮河中上游坡面尺度,可用于评价该地区不同土地管理措施水土流失。

  • 标签: APEX模型 水土流失 模型校正 验证 淮河中上游
  • 简介:巴山山地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亦是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探讨该地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变化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实际意义。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依次经过1生植被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杂灌草群落及以栓皮栎、檀子栎或栓皮栎建群种阔叶林群落等不同阶段,形成地带植物群落大致需要40~50a;2)物种多样会随立地环境变化有所差异,阴坡各物种多样指标明显高于阳坡,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相对较低,随着植被群落演替进行,各指标均呈波浪上升趋势;当植被恢复25a时,各多样指数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3、2.5、0.89和0.8;到地带植物群落阶段时,各物种多样指标又略有降低并趋于稳定。该结论对于充分利用植被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改善,并根据植被演替进程采取相应的人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植被自然恢复 演替 物种多样性 退耕地 巴山
  • 简介:给黄羊滩及类似地区流动沙地人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黄羊滩流动沙地营造不同树种的人工林,探讨不同人工林地天然植被恢复效果和防止风蚀差异。造林7后调查资料表明:从物种丰富度衡量,小叶锦鸡儿和侧柏人工林加快了天然植被恢复进程,新疆杨和欧美杨107人工林延缓了天然植被恢复进程,沙枣和榆树人工林对天然植被恢复影响不大;欧美杨107和新疆杨人工林1生草本占绝对优势,随林地环境条件改善,1生草本逐渐减少,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增加,侧柏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地天然植物种生活型结构已趋于多样化。新疆杨和欧美杨107人工林地处于流动沙地阶段,沙枣和榆树人工林地处于半固定沙地阶段,侧柏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地处于固定沙地阶段。相同沙漠化阶段林地间天然植被相似系数较大,不同沙漠化阶段林地间相似系数较小。该地区人工造林树种以小叶锦鸡儿和侧柏最佳,沙枣和榆树次之,不宜选择新疆杨和欧美杨107等杨树品种。

  • 标签: 沙地 植被恢复 土壤风蚀
  • 简介:砒砂岩一种特殊泥岩、泥沙岩,黄河中下游粗泥沙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以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目的,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生态脆弱区典型流域,以航片基本信息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1990和2002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统计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采用限制影响因素法,评价研究区土地资源,并与2002土地利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2,基本农田、林草地类增加,坡旱地减少.1990,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0.55,20020.67.2002,农地类土地资源呈两级趋势,具备灌溉条件水浇地Ⅰ等适宜,旱梯田坡旱地Ⅲ等适宜.林地类土地资源有90.32%属Ⅱ等适宜.牧草地类土地资源属于Ⅰ等适宜和Ⅱ等适宜.通过分析,Ⅲ等适宜农地更适合草类生长.保持现有水浇地和旱梯田面积,将Ⅲ等适宜农地退为草场,研究区农林牧用地结构将达到1.0∶2.5∶4.8.

  • 标签: 地类 适宜性 旱地 水浇地 梯田 牧草地
  • 简介:CLIGEN目前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时间降水总历时比率、最大降水强度平均降水强度比率)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100日气象数据,对CLIGEN模型产生日、降水量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降水量均值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对标准差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降水量概率分布;对日、最大降水量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对极值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20d以内累积频率平均相对误差8.9%;CLIGEN产生最大降水强度平均降水强度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趋势,对小降水量或短历时模拟结果偏高,对大降水量或长历时模拟结果偏低。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CLIGEN 降水要素 模型评估 黄土塬区
  • 简介:地表地形测量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基础,对地表形态动态监测、水文过程模拟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形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2大类,前者包括测针法、链条法、差分GPS法等,后者包括超声波测距法、红外线传感器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激光测距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全面回顾各方法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基础上,分析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常用方法:统计方法指数、地统计学指数和分形及多重分形模型。认为:1)差分GPS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将在亚毫米一,厘米级地表地形测量及地表粗糙度多尺度特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简单、方便测针法可能在野外测量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以地表地形测量技术基础,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亟需形成一套完整“测量一定量化一模型应用”范式,同时应加强对地表地形空间异质和各向异性研究发展统一地表粗糙度定量化方法

  • 标签: 地表微地形 地表粗糙度 定量化 接触式 非接触式
  • 简介:通过样地法对小浪底水库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群落间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1)、Margalef物种丰富度(D2)、种间相遇概率(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多样指数进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指数与其所处环境关系。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类型群落中,多样指数随演替时间表现出复杂关系;2)土壤含水量对H'、P、Jsw、D1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厚度H'、D1、P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指数坡度无相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多样指数H'、D1有显著正相关;3)多样指数H'乔木、灌木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草本群落D1相关不显著;4)乔木林群落恢复时间Jsw、H'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多样指数(P、D1、D2恢复时间关系不显著(p〉0.05);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约6种;5)物种多样指数H'灌木盖度和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些单优群落随高度增加和盖度提高,多样指数反而表现出降低;6)草本植物群落高度和盖度物种丰富度指数D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相关不显著。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退化生态系统 土壤因子 植被恢复 低山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