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联合国全球千年生态系统评价中,干旱生态系统和土地退化、荒漠化是其主要内容.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价基础上,分别介绍如何正确理解荒漠化、荒漠化成因、荒漠化影响范围、荒漠化对生态系统及其人类社会影响、荒漠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关系、未来不同发展途径对荒漠化影响以及如何防治荒漠化等问题.

  • 标签: 荒漠化 生态系统评价 全球变化 联合国
  • 简介:CLIGEN是目前较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的时间与降水总历时的比率、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比率)的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的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的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年的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年的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的100年日气象数据,对CLIGEN模型产生日、月、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月和年降水量均值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对标准差的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月和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对日、月和年最大降水量的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对极值的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的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在20d以内的累积频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CLIGEN产生的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的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对小降水量或短历时的模拟结果偏高,对大降水量或长历时的模拟结果偏低。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CLIGEN 降水要素 模型评估 黄土塬区
  • 简介: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量化研究,客观评价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效益,以长江上游为对象,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其划分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6个自然地理类型区.利用区域降水量和产流特征参数,计算了长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采用水源调节"替代工程的影子价格"原理,计算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水资源涵养量为1288.5亿m3,主要集中在高山峡谷森林区,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431.6亿元.

  • 标签: 涵养水源 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价值 长江上游 针阔混交林 水源涵养
  • 简介: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并迅速推广运用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其核心是一个在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过程.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应用PRA,对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尝试性研究,主要采用PRA的半结构访谈、问题树等方法,调查分析当地社区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完成相关数据的集成及图示表达,此外,还选取部分景观组分进行格局分析.结果显示:PRA为人为因子信息获取及相关评价分析,提供了一个主动而有效的途径,它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结合,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诠释与解析现状格局成因及预测未来演变趋势.在蔡家川流域,近期导致景观格局变异的主要人为干扰,是由外来利益群体的直接行为与本地核心问题--'缺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 标签: 吉县 格局 问题树 PRA 农村社会 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