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的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的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的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沙剂 植被 民勤沙区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的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的生长和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的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和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的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的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的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的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
  • 简介:为了解决干旱牧区柠条地雨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柠条地深松形成线状沟截流和在旱季剪枝减少柠条腾发量措施来增加雨水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深松后的柠条地土壤密度降低,平均下降0.21g/cm^3,柠条的株高和冠幅增长量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54%和30.71%,水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剪枝后的柠条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增长速度快,株高和冠幅的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31.15%和32.32%;剪枝柠条和对照组柠条的株高与冠幅在试验结束时二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柠条 深松 剪枝 水利用效率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口库湾、干流水葫芦生长情况的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水葫芦的生长对水口库区南平段水质的影响,初步探讨水葫芦生长的成因,提出治理水葫芦的建议.

  • 标签: 水口库区 水葫芦 水质 影响 建议
  • 简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峦大杉的胸径与树高生长模型进行了测定,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了胸径与树高的最佳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峦大杉胸径与树高最佳相关模型为H=1.6928e“1037D,相关系数r=0.945,剩余标准差为0.106,经显著性检验,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总体系统误差为-0.0153%,精度较高。

  • 标签: 峦大杉 胸径 树高 相关模型 回归方程
  • 简介:采用黄土、石英砂尾矿、硅藻土等无机粉体对生活污泥进行固化,制备可用于花卉生长的轻质颗粒。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探究各无机试剂的最佳添加量和工艺条件为:污泥50%、黄土30%、石英砂尾矿10%、高岭土5%、硅藻土2%、Al2(SO4)33%、烧成温度930℃、和焙烧时间50min。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黄土添加量从0~100%变化,轻质颗粒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到7.35MPa后开始下降。石英砂尾矿用来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当含量为30%~40%时制得的轻质颗粒抗压强度、吸水性等达到最佳性能。硅藻土的多孔结构以及污泥中有机质挥发,使产品具有高孔隙度和吸附性,吸水率为50%。通过对轻质颗粒的X衍射与S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污泥为主原料制备用于花卉生长的轻质颗粒性能优越,符合GB/T17431—1998。

  • 标签: 污泥 黄土 石英砂尾矿 轻质颗粒 烧制
  • 简介:为了探寻保水剂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的适宜施用量,以不施BJ2101一L保水剂为对照,在番茄定植前沟施不同用量(30.0、37.5、45.0和52.5kg/hm^2)的保水剂,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期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番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番茄缓苗期、开花期、幼果期的耕层土壤水分,提高了开花期及幼果期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且其效果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促进了番茄根系及茎秆、叶片的生长发育,且随施用量的增加,保水剂用量30.0、37.5、45.0和52.5kg/hm^2水平较对照分别增产了3.48%、7.83%、11.01%和10.29%,生物量增加了24.9%、56.7%、94.0%和82.7%,水分产出率提高了-0.2%、3.9%、6.2%和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9.1%、50.4%、81.5%和69.2%。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施用量为45kg/hm^2的效果最佳。

  • 标签: 保水剂 番茄 施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果农间作是晋西黄土区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采用定位监测方法,以4、6和8年生苹果与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高,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含水量随着距离果树距离的增大而增高;2)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8年生间作系统>4年生间作系统>6年生间作系统,8年生间作系统比4年生间作系统高3.13%,比6年生间作系统高10.38%;3)随着树龄的增长,间作大豆平均株高、生物量和产量均逐渐减小,其中8年生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受影响最严重.随着果树树龄的增长,建议增加果农界面的距离或适时停止复合经营.

  • 标签: 不同树龄 果农间作系统 土壤水分 晋西黄土区
  • 简介:烤烟碳氮代谢是重要的代谢过程,有机物料是作物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烤烟的碳氮循环。通过盆栽试验,将玉米秸秆、猪粪和生物炭调节碳氮比为25∶1,分析不同有机物料在相同碳氮比下,对烤烟和植烟土壤主要碳氮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与猪粪,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玉米秸秆,则会降低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烟叶碳氮关键酶活性;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分别达到33.3μg/(g·h)、14.42mg/(g·min)和5.08mg/(g·h)。与对照(不施有机物料)相比,添加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烟叶氮、磷、钾质量分数。植烟土壤添加猪粪,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值1.78mg/kg),但土壤蔗糖酶活性却基本不受有机物料种类的影响;同时,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氮质量分数显著提升。特别是猪粪处理中,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物料的施用,促进土壤硝化作用,提高硝态氮质量分数。因此,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烤烟碳氮代谢,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品质;添加猪粪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营养元素质量分数。

  • 标签: 烤烟 土壤碳氮比 化学成分 有机物料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黄河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采用环刀法,对宁夏5种黄河护岸林的根系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岸林约有85%的根量分布在0~60cm的范围内,是无林地即芦苇地根量的2—3倍;护岸林林地0~60cm范围内的土壤密度远远小于芦苇地的土壤密度,土壤饱和导水率较对照区有所提高;林地根量的增加,使土壤变的更加疏松、透气、透水,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来源,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强了土壤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

  • 标签: 根量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混交林 纯林
  • 简介: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物一般可分为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类。这3大类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胶体吸附、微生物降解、径流淋失与挥发等途径进行迁移转化。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大措施对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污染物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可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非点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化肥 农药 重金属
  • 简介:为了解植被与坡面径流侵蚀动力的关系,通过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草类植被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和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植被完整程度的差异,对坡面径流的流速有显著影响。试验小区上坡面径流流速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裸地小区(0.27m/s)〉铲草小区(0.24m/s)〉剪草小区(0.16m/s)〉原状坡面小区(0.1m/s)〉除草剂小区(0.08m/s),径流雷诺数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被越完整,径流运动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相应的坡面径流深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径流含沙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的径流含沙量都随试验进行而逐渐降低,植被结构越完整,径流舍沙率降低的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应地径流输沙率也从最大裸地小区的400g/min降低到3g/min。

  • 标签: 径流流速 雷诺数 径流阻力 径流深 径流含沙量 植被覆盖
  • 简介: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的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的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植物种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的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的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 简介:政和县星溪里小流域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前,由于森林过度砍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十年九灾,堪称当时政和的"小黄河".1995年被列入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小流域项目后,进行"山、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做到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项措施达到群体防护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拦蓄了地表径流,削减了洪水流量,大大缓解了洪水的危害.2001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 综合治理 防洪减灾
  • 简介:地球上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的下部向土水势低的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的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
  • 简介:在坡地上通过坡面水系工程设计与建设,可改变水系紊乱的局面,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利用坡面径流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旱涝保收的目的;其技术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基层单位推产。

  • 标签: 低丘红壤 工程措施 坡面径流水 资源
  • 简介: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应用CIRAS-2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通过测定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山杏(Prunussibiri-caL.)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过程,探讨土壤水分变化对山杏光合作用日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杏光合作用日变化过程和光合午休的原因,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而明显不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Wr)在56.1%~66.1%之间时,山杏没有发生光合作用午休现象,但超出此土壤水分范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当Wr在93.2%~77.0%之间时,山杏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当Wr在49.3%~37.3%之间时,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开始由气孔因素向非气孔因素转变,当Wr小于37.3%后,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非气孔因素限制,即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2)当Wr在49.3%~77.0%之间时,山杏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 标签: 光合生理生态 山杏 光合午休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 简介:通过利用短期施水代替降雨的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本氏针茅的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的光化学活性在施水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和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施水条件下,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诱导速率较慢.

  • 标签: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