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的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的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的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的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的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
  • 简介: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侵蚀性退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贵州岩溶山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贵州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需对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约束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以及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脆弱生态环境对贵州岩溶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为:石漠化、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三个方面。最后提出了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标签: 贵州岩溶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 土地资源 约束
  • 简介:高岭土矿山的开发已经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建立一个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矿山生态恢复。本文以福建省闽清县白中镇普贤高岭土矿山废弃地为例,讨论了高岭土矿山的生态补偿问题,分别为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方式、补偿金的使用以及补偿标准。而其中补偿标准又是最为重要的,主要由矿山开发前为林地时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矿山开发后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决定。计算结果表明,该矿山开发前所具有的生态价值为2050280.86元,矿山开发后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为1971762.6元,因此,开发此矿山大致需要补偿4022043.46元,补偿标准为251377.72元/hm^2。

  • 标签: 高岭土矿山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 简介: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因其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毁坏植被为特点,且涉及的部门行业复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造成的水土流失有轻有重,人们对其产生的危害认识有偏差。根据其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和发生演变过程的相似性,分为阶梯上升期、平顶期、收缩下降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对公民的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非资源性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规律
  • 简介:水库、水电站建设要淹没大量的土地,造成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溪洋水电站库区建设与天门山风景区自然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紧密结合,使工程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眼前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对现在所讲究的资源型经济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 标签: 工程建设 自然资源保护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泉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25hm2,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本文针对泉州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分布状况,以及补充耕地资源的途径,以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形成规模积聚效应.

  • 标签: 耕地 资源 土地开发整理
  • 简介: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 标签: 开发建设 人为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 简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隧洞施工中产生的石碴第二次开发使用,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方便施工、减少建设费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的目的。

  • 标签: 水土保持 洞碴 再利用
  • 简介:为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金安桥水电站重塑地貌2^#弃渣场和3^#弃渣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受工程施工扰动的灌草丛、林地和农田的原地貌土壤作为对照,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土壤容重为重塑地貌大于其原地貌;②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为原地貌高于其重塑地貌,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③重塑地貌2^#和3^#渣场的表层渣体粒径都较粗,〉5mm粒径的颗粒组成百分比就达到64.53%和65.11%,比例不合理,而原地貌农田的土壤粒径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④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为原地貌大于重塑地貌,而全磷、速效磷含量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电工程建设 土壤理化性质 影响
  • 简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关键,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和设计的基础,其重要内容就是项目区背景及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本文通过对现有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同时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土壤侵蚀模数 预测 开发建设
  • 简介: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出福建生态型耕地开发整理模式,期望此项工作能取得更大成效.

  • 标签: 耕地开发整理 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态体系
  • 简介:结合生态农村园发展的要求及对同安造水村的综合考察,从多角度来分析市场形势和造水村的人文、地理等各条件的综合状况,为造水村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同安区汀溪镇发展成为厦门市的后花园提供借鉴。

  • 标签: 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造水村
  • 简介: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子的干扰和破坏,打破了地表基底的稳定,损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以至引发生态退化。通过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危害等情况,结合生态恢复学相关理论,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体系及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 标签: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生态恢复
  • 简介:通过高唐水电站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提出建设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控制方法和要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唐水电站 水土保持设施 工程监理
  • 简介:根据调查结果,江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每年扰动的土地面积845.88km2,搬动土石方6.56亿m3,平均每年由此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779.39km2,水土流失量1903.25万t。本文对该省近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对策措施。

  • 标签: 江西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分析
  • 简介:湿地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的主要栖息、繁殖地,鸟类及其生存、栖息的环境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为湿地开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目前国内的湿地鸟类旅游只是简单地涉及到观鸟等单个项目,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泉州湾湿地鸟类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鸟类的赋存状况、可观赏性的基础上,结合鸟类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提出鸟类旅游专项产品,指出湿地鸟类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以期对湿地鸟类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旅游开发 鸟类 湿地 泉州湾
  • 简介: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是小水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小水电开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标签: 小水电建设 水土保持 防护措施
  • 简介: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其前身分别是原福建农学院的土壤农化系和原福建农业大学的土地与环境学系.福建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创立于1958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陆续创办了土地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并于1994年更名为土地与环境学系.

  • 标签: 福建农林大学 农学院 环境学 资源 20世纪90年代 福建农业大学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量在不断加大,其水土流失防治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首先要确立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其次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监测技术体系,其三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其四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中严把监测部分的质量,其五制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嗣度,最后要严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关。

  • 标签: 水土保持监测 管理 开发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