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废弃矿山生态恢复逐渐发展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区域地形测量则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兴地形测量技术,在废弃采石场地形测量中应用较为广泛。在介绍日本Topcon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实例实现地形测量及后期成图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特别是影像全站仪测量过程中不需要用棱镜进行光线反射,极大地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同时对测量人员的安全性也有保障,适用于常规测量难以实现的困难立地地形测量。

  • 标签: 影像全站仪 测量 采石场 地形图
  • 简介:采用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提高了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城镇用地 地区 技术支持 土地利用调查
  • 简介:本文以2012年冬季福建省中部某个区域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经过地形辐射校正后利用NDVI来反演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后与该区域外业验证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性较大,NDVI估算值相比外业验证值相对偏大,说明NDVI像元二分法反演低植被区植被覆盖度偏高。

  • 标签: 冬季 地形辐射校正 植被覆盖度 回归分析
  • 简介:针对福建连江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的现状,开展对台湾相思引种造林调查。连江黄岐半岛现有林保存情况说明,台湾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能抗“台风”、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是沿海丘陵贫瘠山地较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

  • 标签: 黄岐半岛 相思树引种 水土保持 探讨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对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及学习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针对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把主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放在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治理上,但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这一问题,特别创作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普网站"水土流失生命流失"(www.fzsz.net/地理组/水土流失、生命流失,或www.fzsz.net/comp/luse),确定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网络协作学习为辅的主题思想,制定了由初步学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归纳整理→总结探究→网络创新这六大部分组成的主体框架结构.目的是:展示最新水土保持案例和学生学习成果,为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水土保持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 标签: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水土流失 中学 福州 水土保持工作
  • 简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基础。将景观生态中的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的。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在我国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损失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系列评估模型方法,对1990年和2000年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类与分区评估。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西南和西北地区;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强度均较1990年有所降低,但经济损失却增加了34.8%。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 标签: 水土流失 经济影响 损失评估 中国
  • 简介: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土的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的硬度是混剂土硬度的5.2—32.9倍。

  • 标签: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 简介: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的TM遥感影像3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时段不同植被盖度类型比较分析得出:盐池县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盖度植被和中高盖度植被,2003年较1989年变化幅度分别为64.62%和72.04%。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和蒸发,二是荒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全县禁牧封育等,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和蒸发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同降水、蒸发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中等盖度主要以半固定沙地、退化土地、退化草场为主,2003年占全县总面积的70.65%,是盐池县的主要植被覆盖类型,该类型面积大,生态脆弱,是未来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

  • 标签: 植被盖度 NDVI 降水 蒸发 盐池
  • 简介:为了研究风蚀区水土流失量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对2008—2009年新疆戈壁荒漠区水土流失监测系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风速、地形坡度、土壤紧实度呈线性相关,同时分析了各因子影响程度,以及对工程实际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荒漠 风蚀 影响因子 SPSS 新疆
  • 简介:摘要萤石矿浮选生产,含氟废水排放河中,排水口一侧河岸土壤长期遭受污染,草本植物发生枯萎死亡,植被逐渐消失,地表裸露。河岸植被缓冲带消失,导致河水侵蚀河岸的现象发生并发展,侵蚀缺口向内向下游蔓延,河岸侵蚀逐年加剧。本文就这一造成河岸侵蚀个案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个人看法和对策。

  • 标签: 萤石浮选 废水排放 河岸侵蚀
  • 简介:植被对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减缓径流、削减洪峰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乔木型、乔灌混交型、灌木型不同植被降水径流及泥沙观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降水径流及泥沙的影响,为水土流失治理采用生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植被类型 降雨径流泥沙 水土流失 影响
  • 简介:土壤中优先流的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及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大于其斥水性的峰值含水率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及斥水性的双重影响,导致与湿润锋的运移趋势并不一致,黑垆土对照CK组及优先流O-C-30组(除7.04%含水率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及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流的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对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土壤初始含水率 优先流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 简介: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土壤磷形态,结果表明:施入P肥后土壤中无机磷的含量产生了变化,施入PK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都有增加;除施入K、PK外,施肥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Al-P的含量都比未施肥的高;施肥后Fe—P的变化比较大,而Fe—P的减少是由于南方土壤中的铁大多是以高价存在,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O-P是一种无效磷,施肥后土壤中的O-P含量均沉积于土壤而比对照的高;施入N、P、K、PK、NK、NPK后降低了两种土壤中Ca-P的含量。因此,为了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发育,可以给马尾松增施NP、PK、NPK肥。

  • 标签: 施肥 马尾松 土壤磷
  • 简介: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造成的影响,通过在土表下20cm处铺设3cm厚秸秆隔层的土柱试验表明:在灌溉水分入渗时,秸秆隔层阻碍了土壤重力水入渗,降低了土壤重力水由土壤上层向下层入渗的速率;在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秸秆层隔断了土壤的毛细管,使秸秆层以下土壤水很难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而向地表运移并蒸发.秸秆深层覆盖可以使深层土壤水分的蒸散量减少2%~3%,对深层土壤的蓄水保墒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秸秆深层覆盖 土壤水分 入渗 蒸发 灌水 毛细管
  • 简介:为明确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对提取坡度的影响,本文以下辛佛煤矿井田为例,在ArcGIS10.2支持下,分别用5种不同等高距等高线(5m、10m、15m、20m和25m的等高距)生成不规则三角网,6种不同采样间距(1m、5m、10m、15m、20m和25m的采样间距)转换为栅格,2种不同单元(以井田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块为单元)统计坡度信息。结果表明:随着等高距和采样间距增大,井田平均坡度趋于平缓;地块平均坡度分级一致面积比例下降,且等高距影响远大于采样间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10000地形图生成DEM,提取坡度时用5m等高距等高线和5m采样间距较好。

  • 标签: DEM 坡度 ARCGIS R2V
  • 简介: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是降水、植被、土壤、地形等各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综合结果,本文对坡面土壤侵蚀的降雨、植被、土壤、地形、人为因子及诸因子的综合分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在单因子与土壤侵蚀关系方面,研究得已比较深入,降雨、土壤性质、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已较为清晰。同时,指出了下一步坡面土壤侵蚀研究重点:加强对影响坡面土壤侵蚀多因子综合研究,为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合理改变耕作方式、人为活动等控制坡面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坡面 土壤侵蚀 因子 研究进展
  • 简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水土保持对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24个备选自变量因子中筛选出的由"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流失治理度"和"ln‘河口镇到龙门区间年降雨量’"3个自变量组成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883,在α=0.00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该回归方程"解释"了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76.5%的变化;2)水土流失治理度能够很好地"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减少的趋势;3)当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处于最大观测值时,水土流失治理度由0增加到50%,计算年输沙量减少幅度超过20亿t/a;4)治理程度相同时,水土保持对黄河年输沙量的影响是降雨量大的大于降雨量较小的。

  • 标签: 输沙量 水土保持 减沙 黄河
  • 简介: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系列显著性突变点的无参数识别方法分析延河流域径流和泥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点,基于流量历时曲线分析延河流域突变点前后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均呈减少趋势,输沙量在1971和1996年有2个显著性的突变点,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河川径流量和输沙量。随着突变点后期水土保持措施力度的加大,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的作用逐渐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使径流高流量部分减少,常流量和低流量部分增加,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可削减汛期流量,增补枯季流量。突变点后期输沙量较之变化前期整体呈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径流 泥沙 演变趋势 延河流域
  • 简介:为了解决干旱牧区柠条地雨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柠条地深松形成线状沟截流和在旱季剪枝减少柠条腾发量措施来增加雨水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深松后的柠条地土壤密度降低,平均下降0.21g/cm^3,柠条的株高和冠幅增长量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54%和30.71%,水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剪枝后的柠条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增长速度快,株高和冠幅的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31.15%和32.32%;剪枝柠条和对照组柠条的株高与冠幅在试验结束时二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柠条 深松 剪枝 水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