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在GIS及XMLWebService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对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与共享的理论体系及实现过程。以福建省林业部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成与共享的体系结构、数据标准化、数据发布与服务、数据调用等关键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集成与共享的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数据,满足了全省林业部门的需要。

  • 标签: 多源 异构 数据 林业 共享
  • 简介:本文在总结广东省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其水土流失的特点,阐述了广东省风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等内容,可为广东省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借鉴。

  • 标签: 风电 水土保持 方案 广东省
  • 简介:崩积体是崩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的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的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 标签: 崩岗 崩积体 模拟降雨 细沟侵蚀 多场次降雨
  • 简介:建瓯市简称芝城,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全市土地总面积4233.13km^2,人口53.8927,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省辖县级市。根据2011年末遥感调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97.4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39%。2012年我市被列为省Ⅱ类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其上级挂钩帮扶和协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批示和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 陆地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电视电话会议
  • 简介: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九龙溪上游,是中央苏区县之一。全县辖13个乡(镇),111个行政村,人口1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1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808.5km^2。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 品质 责任 强化 农业人口
  • 简介:生态修复作为水保工作新理念对我省来说既是老做法,又是新课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到理念要新,起点要高,模式要优,成效要好.本文从深化认识、探索实践、履职尽责、形成合力、科学评价这五个方面就我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索,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思路.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福建 人居环境 水土资源 生态建设
  • 简介:本文认真总结龙岩市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进一步推广“长汀经验”,深入分析加快推进龙岩市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从优化规划、创新机制、科学治理、精确管理、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下一步治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新一轮 水土流失 思考与建议 龙岩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开发建设和生产建设活动的加剧,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预防和治理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且非常紧迫的任务。泉州市积极探索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入手,推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路子,已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其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经济转型提升 成功经验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的尺度效应,分析其尺度的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TOPMODEL(TopographyMODEL)为一半分布水文模式,是由英国兹里大学的Beven及Kirkby于1979年所发展,可以数学方式表示水文循环过程的模式,其概念简单、参数少、操作方便,近年来模式不断修正改进,更可与数值高程模型与地理资讯系统相配合,因此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而广泛使用。TOPMODEL的应用范围甚广,由文献中得知其应用领域包括:模式评估、气候水文、原理探讨、网格分析与灾害预测等。本文介绍了TOPMODEL模式的原理与应用,并收集相关的文献(2001—2010年),就研究现况予以统计分析,为日后应用此模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TOPMODEL 地形指数 水文模式
  • 简介:在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基础上,对新疆与黄土高原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进行差异性分析,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黄土高原治理经验和模式,系统分析新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并在具有代表性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统一规划和分类防治治理的模式

  • 标签: 干旱内陆区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模式
  • 简介:为探索中国南方红壤侵蚀严重区水土流失快速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在江西省的修水、宁都、石城等县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对16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生长状况、蓄水保土效益、改土增肥效益、经济效益4方面进行观测,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不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水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马尾松+木荷+泡桐+胡枝子,宁都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石城试验区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湿地松+胡枝子+硬骨草和湿地松+胡枝子+百喜草配置模式各种效益表现优良,可以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 植物配置模式 江西省
  • 简介: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 标签: 开发建设 人为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 简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环保,而风能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本文以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就风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说明,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章节提出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通过工程、植物与临时措施的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也为下阶段主体工程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力求把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 标签: 风电场 水土保持方案深度 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 简介: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出福建生态型耕地开发整理模式,期望此项工作能取得更大成效.

  • 标签: 耕地开发整理 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态体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上杭县实施生态修复必要性的分析,探索适合该县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模式,以供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探讨 上杭县
  • 简介: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的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 标签: 桉树 复合经营模式 径流量 侵蚀量
  • 简介:长汀县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从第一、二重山转向远山陡坡地治理的推进,在陡坡治理上应用了小穴播草的模式,即:挖一个穴、撒一把草籽。经治理后的侵蚀陡坡地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陡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的进程。

  • 标签: 小穴播草 模式 侵蚀陡坡地 应用
  • 简介: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新疆小流域治理的特殊性。在新疆低山丘陵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伊犁新源县阿拉玛勒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小流域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治理模式。该小流域沟采用了沟头防护、沟道治理、水土保持林等措施,使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提出阿拉玛勒小流域以谷坊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的治理模式,为探讨新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植物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