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台湾西南部地区因气候、地形、环境特殊,使降雨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易发生干旱,本研究利用标准化降雨指标衡量降雨丰缺情况,评估西南部地区干旱时空变动特性。以132个气象站为分析对象,以水文数据为主,干旱历史事件为辅进行整理,确认干旱起始、延时状况及范围,并建立各项水文参数干旱等级界限值,进而探讨该指标干旱监测能力。本文以2002年及2003年干旱惫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降雨指标可有效且准确地显示一场干旱起始,具显著干旱累积效应。利用累积4个月标准化降雨作为评估指标,所预测出干旱空间分布与历史干旱事件形态较为一致,因此以累积4个月标准化降雨对西南部地区干旱事件进行描述是适当且合理

  • 标签: 时间尺度 标准化降雨指标 干旱时序
  • 简介:采用黄土、石英砂尾矿、硅藻土等无机粉体对生活污泥进行固化,制备可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探究各无机试剂最佳添加量和工艺条件为:污泥50%、黄土30%、石英砂尾矿10%、高岭土5%、硅藻土2%、Al2(SO4)33%、烧成温度930℃、和焙烧时间50min。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黄土添加量从0~100%变化,轻质颗粒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到7.35MPa后开始下降。石英砂尾矿用来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当含量为30%~40%时制得轻质颗粒抗压强度、吸水性等达到最佳性能。硅藻土多孔结构以及污泥中有机质挥发,使产品具有高孔隙度和吸附性,吸水率为50%。通过对轻质颗粒X衍射与S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污泥为主原料制备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性能优越,符合GB/T17431—1998。

  • 标签: 污泥 黄土 石英砂尾矿 轻质颗粒 烧制
  • 简介:通过对马尾松梢与无梢造林成活率、胸径生长、高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梢造林平均成活率比无梢高出28%,梢造林与无梢造林对马尾松胸径、树高生长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坡位对马尾松胸径、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差异。

  • 标签: 马尾松 摘梢造林 效果分析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在茶、果园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地方种植薏苡,利用薏苡茎秆作为以草代木栽培花菇和种仁供食用、药用前景.扩大薏苡作为经济作物又是水保植物推广和应用深度,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治理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目的.

  • 标签: 薏苡 利用技术 效益分析 探讨
  • 简介: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特征 转移矩阵 TM影像
  • 简介:从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出发,本文对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及其集成技术在包括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调度和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以及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领域中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 标签: 信息技术 水利领域 应用 分析与展望
  • 简介:基于GIS技术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GIS技术建立准确区域基础、专题数据库,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二是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而进行评价因子选择,以及各因子权重和隶属度的确定。本文主要针对前者,就GIS技术在新罗区耕地地力评价中所发挥作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GIS 耕地 地力评价
  • 简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隧洞施工中产生石碴第二次开发使用,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方便施工、减少建设费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目的。

  • 标签: 水土保持 洞碴 再利用
  • 简介: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上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述评悬线式、针头式、管网式、喷头式4种降雨模拟器特性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悬线式和针头式降雨模拟器具有降雨强度下限低、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在模拟降雨时,控制面积小,雨滴粒径偏大而且单一,所以应用渐少。管网式与喷头式降雨模拟器所产生雨滴粒径与能量分布与天然降雨更为接近,广泛应用土壤侵蚀试验研究。目前,智能化、自动化、大型化降雨模拟大厅不断涌现,同时根据雨滴发生基本原理搭建手控、简易降雨模拟器仍有其强大生命力。

  • 标签: 降雨模拟器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 简介:运用荷兰开发PEARL(PesticideEmissionAssessmentofRegionalandLocalArea)模型,模拟农药在作物-土壤运动情况,评价在不同浓度标准要求下,哪些农药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哪些地下水是安全.针对我国农药施用现状,提出了关于农药污染地下水研究,在农药登记中加入农药在地下水中限量指标等建议.

  • 标签: 农药登记 作物 农药施用 利用 土壤 地下水
  • 简介:在黄土高原树木生长经常遭受水分不足制约,导致形成大面积"小老树"。选取"小老树"形成面积最大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技术研究不同树龄(31~34年生和49~54年生)小叶杨生长季内树干液流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关系,揭示不同树龄小叶杨水分利用策略差异,为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机制阐明及其改造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31~34年生小叶杨一日液流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而49~54年生小叶杨维持液流峰值时间较长。2)旱季31~34年生小叶杨液流密度低于49~54年生小叶杨,且超过最大值后液流密度出现下降现象,随着雨季土壤含水量增加液流密度显著增加;49~54年生小叶杨雨季液流密度低于31~34年生小叶杨,其液流密度随环境条件达到饱和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其液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反应不敏感。3)2个树龄小叶杨整株耗水量差异不大,但31~34年生小叶杨单位面积耗水量显著大于49~54年生小叶杨。表明低龄小叶杨液流对环境变化敏感性较大,而高龄小叶杨水分利用趋于保守化,对干旱表现出更强适应性。

  • 标签: 小叶杨 树龄 树干液流 水分利用策略
  • 简介:为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4种土地类型在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及pH值。结果表明:1)4类土地在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量和全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依次为农地>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土壤全量氮磷钾最大值分别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值分别为采矿用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2)在垂直剖面上,采矿用地和天然牧草地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农地和灌木林地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20~30cm深度土层,4类土地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均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趋势,全钾量随土层深度变化不明显。4类土地土壤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整体而言较为理想,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欠缺。农地全磷质量分数基本能满足主要作物生长需求,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不能满足主要作物生长需求。本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工矿开采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环境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伊金霍洛旗
  • 简介:测钎法具有布设简单、实施灵活、选材方便、成本低廉优点,在土壤侵蚀监测,特别是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工作应用广泛,但在实际使用具有局限性。根据测纤法可测量精度及其测定原理,从理论上推算适用测钎法土壤侵蚀模数最低阈值,对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精度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使用测纤法进行土壤侵蚀监测,月度、季度和年度监测值可适用土壤侵蚀模数最低阈值分别为1452、484和121t/(km~2·a),低于该阈值,监测数据精度不能保证。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土壤侵蚀监测,土壤侵蚀强度低于此阈值地区或时段,宜采用其他监测方法,以确保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精确性。

  • 标签: 测钎法 土壤侵蚀监测 精度 最低阈值
  • 简介:为提高水土保持遥感调查分类精度,基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软件平台,构建伊洛河流域虚拟现实环境,以SPOT5卫星2.5m空间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在卫星影像三维可视化观察基础上,选择训练样地并定义分类模板。通过与传统二维环境下分类模板定义技术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分类模板定义褴体精度可以达到95.48%,而后者最高达88.19%;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强解译人员对遥感影像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表明其在遥感影像分类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 标签: 虚拟现实 遥感 水土保持 分类模板
  • 简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学基础。将景观生态学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东江水源区(东江上中游)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主要问题在于原生植被过度砍伐,果业开发和速生商品林建设及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水保措施不落实,工业污染和城乡"三废"未有效处理,水资源受益区与保护区行政区划分隔,上下游水土资源保护得、失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从落实各地政府水土资源保护责任、建立流域生态协商机制、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机制 东江
  • 简介:利用2000年哈尔滨市1/25万TM遥感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各类景观参数,从斑块和景观水平上分析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基质景观为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斑块边缘密度大,边缘复杂,连接性好;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斑块边缘密度小,边缘简单,连结性差,受人类干扰弱;从总体上看,斑块总数下降,多样性也下降,土地利用向平原区水田景观要素集中。

  • 标签: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哈尔滨
  • 简介:采用盆栽法安排试验,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用不同叶面肥对刺槐进行处理,使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仪、美制LI-1600稳态气孔计分别测定刺槐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水分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刺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而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刺槐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最大,14:00点达到一天最低水平。②方差分析表明:3号叶面肥处理过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清水对照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小。

  • 标签: 叶面肥 刺槐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