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于2000年~2002年对脑瘫实施了传统医学康复的临床治疗对照研究.方法:对6个月~7岁的150例脑瘫患儿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PT)与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配伍针灸、按摩、水疗、中医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和为教材,对患儿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指导.结果:传统医学康复组100例近期(3个月)效果显著,大运动发育商(DQ)、精细动作DQ、运动发育指数(MQ)、小儿脑瘫运动量表(GMFM)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远期效果(9个月)稳定,传统医学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康复训练组,t=6.926,P<0.01.传统医学康复组头颅CT脑萎缩、软化、白质发育不良者,治疗后有25.92%好转或正常,西医康复训练组有2.56%好转或正常,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106,P<0.01.结论:传统医学康复配合西医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既改善了脑病损伤区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了异常运动模式与异常姿势反射,又实施了持久的家庭传统医学康复,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物理治疗 传统医学 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方法将74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改善神经性药物及多种维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如捏脊疗法、Vojta诱导法、Botath疗法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后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发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的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瘫 小儿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针刺
  • 简介:介绍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以及脑瘫康复的推拿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在脑、头部、上下肢、背腰部运用点、按、揉、牵拉、拿、攘等推拿手法治疗各型脑瘫患儿,并配合做“分髋”、“屈髋屈膝”、“压足弓”等被动运动,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脑瘫 推拿疗法 康复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综合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0例。2组患儿均以西药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GM-I)、卵磷脂等治疗,同时采用传统及现代康复训练结合的综合康复技术进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治疗。1月为1个疗程,记录整个临床治疗过程,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治疗组3-12月、13-24月、25-36月3个年龄段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2%,对照组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电针结合综合康复疗法针对3岁以内脑瘫患儿的疗效优于传统及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3个年龄段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2.22%,72.73%,3-12月的患儿治疗效果与其他2组比较最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3岁以内脑瘫患儿的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患儿年龄越小临床疗效越显著。

  • 标签: 电针 综合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训练对4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针剂注射,4U/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肘、膝关节伸展度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各级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关节伸张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关节伸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足背屈曲角角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足背屈曲角角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肘、膝关节的伸张度和踝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瘫患儿 痉挛型 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对100例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参加湖南省政府救助项目,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后,各项功能恢复状况的总结,探讨政府救助项目对改善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未来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参加政府救助项目治疗的贫困家庭0~6岁脑瘫儿童,运用杨杰主任的治疗方法(1个理念、2个结合、4种形式)连续参加3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GMFM-88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分析治疗后的改善情况。结果100例患儿治疗前后GMFM-88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定结果显示,92%的患儿进步明显。结论政府连续性救助项目对改善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生存状况效果明显,有显著的社会意义。

  • 标签: 贫困家庭 脑瘫儿童 政府救助项目 24h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改善脑代谢、换血、输注蛋白、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运动疗法、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伴随摄食障碍4例(13.33%),语言障碍2例(6.67%),听力障碍1例(3.33%),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不随意运动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瘫患儿 手足徐动型 运动康复训练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法、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姿势异常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并比较步长、步速、步宽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步长、步速及步宽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各项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瘫 小儿 痉挛型 针刺 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 步态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综合护理管理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我院早产儿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家长掌握日常护理、生长发育知识、正确喂养技能分别为94.0%,92.0%和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70.0%和62.0%;干预组开奶时间为(1.90±0.41)d,短于对照组的(3.43±0.60)d(P〈0.05);干预组7d后吃奶量为(219.52±20.14)mL,高于对照组的(175.82±16.31)mL(P〈0.05);干预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1.29±2.43)d,低于对照组的(14.52±2.71)d(P〈0.05);干预组发生感染和营养不良分别为5例和13例,低于对照组的11例和19例(P〈0.05);干预组体质量和身长增长分别为(21.42±2.01)g/d和(0.91±0.15)mm/d,均高于对照组的(18.13±1.80)g/d和(0.85±0.27)mm/d(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家属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综合干预
  • 作者: 丁婷,刘海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品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江苏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21年7月开始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前(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病区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高,P<0.05。结论: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提高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保证药品管理规范性,值得借鉴。

  • 标签: PDCA循环法;病区药品管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寻不同治疗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6例住院和门诊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部分进行了对照研究,分别为哮喘急性发作的激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研究,中度哮喘发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研究,哮喘家庭管理组与哮喘非管理组对照研究,验证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激素治疗组中患儿急性发作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哮喘缓解天数也少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Ⅰ和Ⅱ,西药治疗组Ⅰ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Ⅱ;家庭管理组哮喘儿童年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非管理组,发作程度明显轻于非管理组。结论不同治疗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不同。

  • 标签: 儿童哮喘 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结合 家庭管理 孟鲁司特
  • 作者: 陈文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品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用药;安全性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月12月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期间随机选择使用高危药品治疗患者50例,分析总结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状况、患者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120次检查中发现药品摆放零乱不集中1例(2%),标识不清1例(2%),未出现存储不当、药品近效期状况。患者用药中未出现用药错误、用药不合理状况,出现用药不良反应2例(4%)。结论: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良好,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可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