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法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湿疹脾虚湿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湿疹脾虚湿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除湿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L-2、IFN-γ均显著升高(P<0.05),IL-4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瘙痒程度、皮疹形态及皮疹面积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4^+/CD8^+显著升高(P<0.05),CD8^+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除湿法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湿疹脾虚湿疗效显著,不仅可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 标签: 湿疹 小儿 脾虚湿蕴型 健脾除湿法 枸地氯雷他定片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开胃饮治疗脾虚泄泻(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东莞市中医院儿科及脾胃病科门诊、住院收集的60例符合小儿脾虚泄泻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开胃饮半支,1日3次,疗程为10d;对照组予口服思连康1粒,1日3次,疗程为10d。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健脾开胃饮治疗脾虚泄泻(迁延性腹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脾虚型泄泻 迁延性腹泻 健脾开胃饮 对照治疗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肝郁脾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就诊的TD肝郁脾虚患儿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1剂/d,早晚分服。2组均1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为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41%,治疗组为1.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治疗儿童TD肝郁脾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抽动障碍 肝郁脾虚型 柴胡疏肝散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四逆散加味,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食欲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1周及2周食欲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旺脾虚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 标签: 小儿厌食症 肝旺脾虚型 四逆散加味 疗效观察
  • 简介: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入手,结合湿温病理特点,论述小儿湿温如何正确应用苦寒药物。认为小儿湿温初起慎用苦寒;中期苦寒药物当用不可过用;后期宜苦寒甘寒舍化,或苦寒酸甘合用,以护津液。

  • 标签: 小儿湿温 治疗 苦寒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三仁汤治疗风热夹湿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夹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治疗组口服桑菊三仁汤,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桑菊三仁汤治疗风热夹湿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 风热夹湿型 桑菊三仁汤 疗效观察
  • 简介:小儿肾病在中医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水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本病的发生,是造成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缠绵难愈的基本病理变化,与其病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小儿肾病 水湿 湿热 瘀血
  • 简介: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特点是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湿疮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亚急性湿疮 中草药疗法 案例报道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辅助治疗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内蕴的临床疗效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内蕴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如口服激素及抗凝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紫癜、腹痛、便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二聚体、抗凝血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内蕴患儿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改善凝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小儿 湿毒内蕴型 清热凉血解毒方 凝血机制 临床观察
  • 简介: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证候表现和病因的分析,认为湿邪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的治疗中应当重视健脾化湿,顾护脾胃。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湿邪 病因
  • 简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机为湿、毒(热)、瘀、虚。其中,本虚为发病之本,湿、毒(热)、瘀为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瘀”贯穿于该病发生之始终,故治疗上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再结合分期辨证论治,临床每获良效。此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以防止疾病迁延、反复。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湿 毒(热) 经验
  • 简介:贾六金主任医师以六妙散为基础方加减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以病从湿患、正从湿辨、治从湿立3方面进行相关阐述。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 湿邪 临床经验 贾六金
  • 简介:参阅相关文献井结合临床体会,将小儿多动症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阴亏虚、热扰心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湿热内蕴、痰火扰心,肝气郁结、肝失疏泄5,分别介绍其临床表现、理法方药。强调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积极配合心理疗法。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肌张力低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肌张力低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治疗期间患儿均脱失2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1次/d,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1次/d,每周6次;2组均治疗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股四头肌肌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股四头肌肌力、GMFM评分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明显提高肌张力低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的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瘫 肌张力低下型 脾肾虚弱型 健脾补肾调督法 临床观察
  • 简介:分析了近年来现代医家关于多种因素(如地域、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感染病原体等)对小儿肺炎中医证分布特点的影响,指出今后对小儿肺炎采取中医辨证时需做到因时、因地、因人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从而不仅可以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也能实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学思想。

  • 标签: 小儿肺炎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综述
  • 简介: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明确其诊断.指出痉挛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属于肝强脾弱证,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开辟治疗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有利于规范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常规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加快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儿 脑性瘫痪 痉挛型 中医 肝强脾弱证
  • 简介: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训练对45例痉挛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痉挛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A肉毒素针剂注射,4U/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肘、膝关节伸展度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各级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关节伸张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关节伸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足背屈曲角角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足背屈曲角角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肘、膝关节的伸张度和踝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瘫患儿 痉挛型 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头针联合Bobath法治疗小儿痉挛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痉挛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Bobath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量表评分和综合功能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肌张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综合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64.29%,治疗组为9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痉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针联合Bobath法治疗小儿痉挛脑瘫,可明显提高患儿的GMFM量表评分和综合功能评分,改善Ashworth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小儿 头针 BOBATH法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导致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经治的21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结果21例患者中,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10例,结核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风湿热3例。结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极易误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早期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儿童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城市与农村小儿肺炎中医证及病原体的特点。方法对300例小儿肺炎患儿住院当日进行中医辨证分,并进行病原体检测,观察城市与农村小儿肺炎中医证及病原体的临床特点。结果小儿肺炎中医证之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多见于城市患儿;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心阳虚衰证多见于农村患儿;小儿细菌性肺炎多见于农村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城市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农村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城市患儿。结论探讨小儿肺炎在城市与农村发病时的中医证特点及病原体感染特点,对提高广大基层医师辨证施治及病因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城市 农村 小儿肺炎 中医证型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