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已成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伤害流行模型,重点研究了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机制相关的四类因素及其相互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类类型。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伤害 流行病学 风险管理 分类
  • 简介:目的通过加强对狂犬的认识,一旦咬伤,伤口正规处理,可阻断狂犬的感染。方法对于狗猫动物咬伤的病人,未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可规范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只要出血,就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联合应用抗狂犬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及疫苗,在伤口周围进行等倍量浸润注射,抗狂犬的免疫血清按40IU/kg,免疫球蛋白按20IU/kg。结果3000余例受伤病人,有12例发病,发病率为0.4%,全部死亡,符合流行规律。结论狂犬是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疾病,只要加强预防和认识,发病率是可以降低的。

  • 标签: 狂犬病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水痘疫苗控制水痘流行的价值探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社区内的200例适龄儿童,150例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作为观察组,50例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作为对照组,考察两组儿童的水痘发生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水痘IgG抗体含量。结果:观察组一年内的水痘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观察组150例儿童共出现4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均为无免疫史儿童,水痘疫苗保护率为98.00%,接种水痘疫苗后出现3例发热,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儿童的水痘IgG抗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痘疫苗控制水痘流行的预防效果良好,宜于应用推广。

  • 标签: 水痘流行病水痘疫苗儿童 心理
  • 简介:2000年7月至2001年10月,从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的6所医院共收集到595株MRSA的临床分离株,这些株是从血(279株)、脓(173株)、痰(94株)、体液(21株)、导管尖(20株)和尿(8株)中分离到的。用smal消化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印记这些菌株。鉴定到含97种亚型的31种基因型,在7种基因型中可以检测到亚型。尽管各医院有6-15种基因型,但是有433株(73%)显示属于一种主要的基因型(A型含29种亚型)。这种基因型不仅是所有6所医院的优势型,而且也是各医院的优势菌,占各医院所有分离株的46—89%。基因型C(16个亚型)是第二个占优势的基因型,占所有分离株的9%,分布于5所医院。基因型D(11个亚型)、E(5个亚型)和B(6个亚型)分别分布于5、4和3所医院。其余26型(30型-亚型)是较次要的。他们认为,绝大多数MRSA的临床分离株具有一种共同的PFGE模式,表明一种流行性MRSA菌遍及台湾主要医院。

  • 标签: 台湾省 中国 MRSA临床分离株 分子流行病学 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2015~2019年益阳市手足口流行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益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包括疫情数据,重症病例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数据,用excel软件和spss(18.0)分析流行学特征。结果 2015~2019年,益阳市手足口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5.00/10万、289.62/10万、247.54/10万、181.40/10万和133.63/10万,呈现下降趋势(P<0.05);病例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散居儿童居多;男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4~7月为发病高峰期;赫山区、桃江县年均报告发病率较高;标本阳性率为67.74%,主要病原体为EV-A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其他肠道病毒占比最多;共报告重症病例10例,死亡2例,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结果以EV-A71 为主;共报告手足口聚集性疫情25起。有22起采样并开展了病原学检测,检出阳性22起。结论 2015~2019年益阳市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防控依然不能放松:高发月份和高发地区须强化防控措施;应做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EV-A71 聚集性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手足口流行学特征与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县人民医院进行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流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流行学规律,并针对流行学规律开展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和探讨。结果: 手足口发病多在3~6月及9~11月之间,1月发较少,在3~6月份的时候发病较集中,7~8月减少,9~11月又上升,12月发又减少。结论: 各相关部门需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手足口的预防措施,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才能提高对手足口的预防及控制能力。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方法对2007年来本院健康体检的年龄≥30岁人群调查,采集空腹血化验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血压、量身高、称体重。结果共调查1313人,其中男性775人,女性538人。代谢综合征患者(MS)患病率分别是16.15%、19.1%、11.9%。30~60岁男性、女性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1%、4.2%;〉60岁男性、女性MS的患病率分别是27.03%、27.07%;在体重指数〈24,男性、女性人群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分别是4.63%、2.58%、21.35%、16.6%;在体重指数2428,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组MS的患病率分别是48.3%(女30~60岁无肥胖者)、40.4%、52.38%。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总的是男性大于女性,特别是中青年组。但在老年肥胖组却是女性组大于男性组。

  • 标签: 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 肥胖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的口腔情况。方法对187例老年痴呆患者WHO仍有关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调查。结果172人口腔卫生不良,175人有牙龈炎,85人存在深浅不等的牙周袋及牙槽骨的吸收,人均缺失牙数目为6.2个。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差,牙周炎的患病率较正常老年人群增高。

  • 标签: 老年痴呆 口腔卫生 流行病学调查 牙龈炎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13-2015年收治的15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学、临床表现及诊治,为登革热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我科收治登革热患者的流行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面。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均予抗病毒、护肝、升白细胞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有流行学史,有发热、皮疹、血白细胞下降等患者均应排查登革热,一般轻型患者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腹腔感染流行学特点,为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确诊后12h内,采集其腹腔引流液中段标本,进行菌种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致病菌对主要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16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5株。革兰阳性菌77株(31.4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168株(68.57%),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敏感(≥9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敏感(≥9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敏感(≥90%)。结论:通过对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及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 标签: 腹腔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据江苏《扬子晚报》报道.国际肿瘤流行学专家田岛和雄先生称,亚洲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60%以上.各国没有明显差别。近年来.食道癌、胃癌比例有所下降.但肠癌比例明显上升,这与亚洲人谷类食品越吃越少有关。他认为防癌的重要方面是减少环境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餐桌上食品品种应尽量多一些。

  • 标签: 流行病学专家 肿瘤 抗癌 亚洲人 胃癌 食道癌
  • 简介:当医务人员工作的某个环节出错而导致伤害时,这种出于善意的医疗干预导致的伤害是一更大的悲剧。药物治疗错误长期被认为是治疗中的偶然现象,然而近10年来药物治疗错误的发生率和其严重后果被重新评

  • 标签: 药物治疗错误 流行病学 医疗干预 医务人 发生率 伤害
  • 简介:目的了解弥渡县阶段性犬伤人暴露后预防接种狂犬疫苗和狂犬流行学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自2004年——2006年收集被犬及其它动物咬伤后到疾控中心地科就诊接种狂犬疫苗101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间,对1019例致伤者调查发现有三种动物伤人,通过科学处理和接种狂犬疫苗未发现狂犬。结论掌握我县狂犬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建议加强领导,设立规范狂犬病防治专科门诊,保证24小时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开展宣传教育、落实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诊治及处理能力的技术培训,做好重点人群预防接种,防止狂犬在我县暴发流行

  • 标签: 人体 狂犬病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缺血性糖尿足的流行学调查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因糖尿足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7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配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0例糖尿足患者经彩超检查有15例确诊为缺血性糖尿足,占比21.43%;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13例患者经治疗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治疗后创面尚未愈合,仍需进一步治疗。结论:在治疗缺血性糖尿足患者时应掌握其流行学特点并施以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缺血性糖尿病足 流行病学特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了解30年来该院收治的经细菌学确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与流行学特点,为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1983—2012年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1983—2002年,共80例,B组:2003—2012年,共74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近30年来流脑发病呈低水平散发状态,无大规模流行。A组以0~5岁人群为主,占48.75%,B组以16~20岁人群为主,占41.89%。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其中以3~5月份最多见,占68.18%。B组患者平均年龄(15.78岁)高于A组(9.87岁),暴发型流脑发生率(18.91%)比A组(7.50%)为高,出现瘀点瘀斑比例(63.51%))低于A组(88.75%),出现意识障碍比例(43.24%)高于A组(26.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平均值(85.62%)高于A组(78.64%),且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44%,对磺胺药由2003年之前的30.67%耐药到2003年之后100%耐药。结论流脑发病总体呈低水平散发状态,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B组患者临床症状较A组为重,发病年龄高峰上移。治疗上以青霉素、头孢曲松为首选。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