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液体管理是ICU危重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保持正常血容量、维持全身重要脏器的灌注和组织氧供,液体平衡失调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因而,对于危重,液体的管理与平衡至关重要。

  • 标签: ICU 危重患者 液体管理 液体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诊内科危重的气管插管时机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获取更科学的插管时机与策略,指导临床气管插管。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出现的心搏骤停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早期气管插管,B组接受及时气管插管,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式对于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的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完成时间显著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急诊内科,心脏骤停,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 在 ICU危重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ICU危重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60例,后者接受咪达唑仑机械通气治疗,前者在其基础上联用舒芬太尼 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与 Rsmsay评分分别为( 3.05±1.25)分、( 3.58±0.53)分,对照组分别为( 2.21±1.06)分、( 3.02±0.42)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前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了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明显,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 镇静效果良好,将其应用于 ICU危重患者中,其治疗结果要优于单一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提高了镇痛镇静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ICU
  • 简介:随着国内小儿危重评分的广泛应用,规范合理救治越来越重要。其中不合理用药仍是临床主要问题之一,对危重儿不合理用药的系统调查分析尚少见报道。为此,现将我院1995年以来收治的535例危重儿救治过程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危重病儿 救治 合理用药
  • 简介:小儿危重例评分法(PCIS)在儿童重症病房(PICU)应用已十五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一些指标需专用设备检测,为方便临床使用,十年前制定了简化小儿危重例评分法,二者均在其最初建地区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验证,可准确地评估危重患儿的病情和预后。首诊时能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准确、规范的判断,

  • 标签: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临床应用 病情严重程度 急诊 重症病房 专用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下潜在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入的危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分诊,观察组采用基于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分诊准确率、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三个月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潜在危重患者采用基于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可早期识别出患者病情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分诊准确率,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检分诊 危重病患者 早期识别
  • 简介:目的对危重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96例危重症患者,将其按照治疗后存活、死亡为依据,分成观察组(存活)和对照组(死亡),各4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10分,随着APACHEⅡ评分增加,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也随之增加;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动脉血乳酸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对ICU危重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ICU危重症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前瞻性护理。对组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总满意率与Braden评分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前瞻性护理之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总满意率与Braden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ICU 危重症 压力性损伤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ICU危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本院162例综合ICU危重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对照组81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8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HAMD抑郁评分、HAMA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危重症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危重病人护理方案展开探讨,剖析 PDCA循环在急诊危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年 6月 -2020年 2月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 122例,将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 61例,分别施以常规急诊护理及 PDCA循环急诊护理,评价对比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 61例患者中对急诊护理工作表示很满意 42例,一般满意 17例;对照组内对护理工作表示很满意 31例,一般满意 18例;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96.7%: 80.3%, 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实施提升了病人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评价,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急诊 危重症病人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标准化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于2022年1月起对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实施标准化管理,分析其管理效果。结果:经标准化管理后,患者转运至目标科室时间短于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标准化管理 ICU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标准化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于2022年1月起对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实施标准化管理,分析其管理效果。结果:经标准化管理后,患者转运至目标科室时间短于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标准化管理 ICU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 通过对同一时期住院患者中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危重患者和未发生失禁性皮炎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相关住院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危重症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为临床护理人员建立风险评估、预测失禁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ICU老年危重症 失禁性皮炎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0例ICU危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胆固醇量、蛋白质摄入量、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对观察组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后其胆固醇量、蛋白摄入、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ICU 危重患者 预后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