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成分对红缘拟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优选出的红缘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的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氮源及维生素B1的用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红缘拟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组合。结果:优选出的红缘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g/100mL):大米粉5,酵母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5,维生素B10.04。结论:优选出红缘拟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今后大规模液体发酵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红缘拟层孔菌 液体发酵 正交设计试验 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裂蹄木菌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萃取和水提物浓缩后醇沉提取粗多糖。采用DPPH 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法,分别研究裂蹄木菌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裂蹄木菌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粗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裂蹄木菌对荧光素酶的保护效果与浓度相关。

  • 标签: 裂蹄木层孔菌 不同溶剂 提取物 活性
  • 简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又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而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昏迷的一个特殊类型。以严重失水、高血糖、高渗透压、血纳、较轻或无酮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系表现,低血压,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为特征,多见于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发生率约为糖尿病酮症酸中1/6-1/10,死亡率为50%-80%,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及早抢救,本文重点讲述了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标签: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抢救 诊断 急性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桦褐菌醇自问世以来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评价,介绍了桦褐菌醇的发现过程、结构研究、药理活性、结构修饰和半合成,以及菌丝体的体外培养等,为桦褐菌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化学成分 抗肿瘤药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水化疗法.方法8年来我们对23例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患者采用了水化治疗方法,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或胃管灌注温开水进行消化道补液治疗.结果采用水化治疗12小时后,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即开始下降,24小时后明显下降.除3例死于严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水化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 昏迷 水化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HHN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以严重脱水、意识障碍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22例,重残、植物生存16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对HHNC患者救治的关键是连续性监测血糖、血清渗透压、电解质,及时有效调整胰岛素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血糖 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 简介: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合并于急性心肌梗塞(AMI)者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病人男、65岁,1992年5月8日上午,在劳动中突感胸部闷痛,随后便昏倒在地,并尿失禁,10余分钟后方清醒,但仍感胸部持续性剧痛。12小时后来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检:T36.2℃、Bp12/9kPa、神志清、口唇无紫绀、颈软、胸廓对称,心率96次/分,心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无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心电图:Ⅱ、Ⅲ、avF的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血常规:血红蛋白125克/L,白细胞11×10~9/l;中性0.82,淋巴0.18。诊断为AMI并心源性休克。给吸氧、冠脉扩张剂(复方丹参等)、极化液和升压剂(阿拉明与多巴胺)等治疗。在11小时治疗中,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冠脉扩张剂 心源性休克 单向曲线 阿拉明 升压剂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卫生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社区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高渗入性昏迷的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综合急诊护理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方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加快,住院周期缩短,取得更为优越的护理效果,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可提升血糖恢复正常以及血清渗透压正常的回复速率,缩减恢复时间,加快康复。完善出院后期指导,叮嘱饮食规律科学,坚持服药治疗,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掌握自我身体评估以及血糖监测方法,大大提高了疾病的预后和治愈率,有着很高的护理价值,建议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卫生院 糖尿病 高渗性昏迷患者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很多成熟女性面临不少妇科问题,除了药物治疗,腹腔镜微创术已运用于妇科多年。本期特别邀请专家剖析临床妇科腹腔镜常遇的几个问题,帮助女性了解妇科疾病治疗的更多方式。

  • 标签: 成熟女性 妇科腹腔镜 手术 匙孔 妇科问题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兔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建立多发伤致休克兔模型,通过不同液体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并比较各组别复苏液使用量、凝血功能、血乳酸、剩余碱变化,以及肺、肾脏病理损伤变化。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各组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3.0%组及7.5%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碱剩余动态变化、凝血功能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及羟乙基淀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组、7.0%组在各个时段的补液量均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组及7.5%组之间复苏各时间点血乳酸、碱剩余、凝血功能以及补液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兔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状态,疗效显著,且补液量较低,对于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高渗盐水 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和高渗盐水用于对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70例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格法开展分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和高渗盐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运用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和高渗盐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 高渗盐水 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高深氯化钠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12):对照组( C组)、单纯休克组( NR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 LR组)及 7.2%高渗盐 /6%羟乙基淀粉复苏组 (HSH组 )。采用改良 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分别于休克前( Ts)、处死前( Td)取静脉血检测尿素氮( BUN)及肌酐( Cr)含量。 NR组在休克后即刻、其余组在复苏后 4h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比较肾小管损伤( Paller评分)程度。结果 与 C组比较, NR组、 LR组和 HSH组 Td时间点静脉血中 BUN及 Cr水平均明显升高( P< 0.05);肾组织 MDA及 SOD活性增加,肾小管 Paller评分升高( P< 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 LR组比较, HSH组 SOD活性升高,其余指标降低, Paller评分降低,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与 LR比较, HSH可减少肾脏氧自由基生成,提高 SOD活性,减轻液体复苏后肾损伤。

  • 标签: [ ] 休克 出血性 高深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活性氧
  • 作者: 邓素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邓素梅近年来,产前超声检查在我国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优育率。现在,人们对于产前超声检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早在早孕期就能发现胎儿的发育异常。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是早孕期间超声检查胎儿异常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如果NT增厚,则需要通过介入性检查,进一步证实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早期诊断染色体异常的孕妇,确诊后,可通过无痛人流结束妊娠,中晚期需要通过引产终止妊娠,会对孕妇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1~13+6周是胎儿进行NT检查的最佳时期。超声在临床检查中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获得诊断结果快速的特点。当下我国医学中心已将11~13+6周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作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在临床中被称为NT,NT的测量在产前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臭氧(O3)是氧(O2)的一种异构体,在大气中含量甚微。在离地球表面10~50km的大气平流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3mm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臭氧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它阻挡了阳光中高能量的紫外线辐射,因此有人形象地把臭氧比做地球的“保护伞”。

  • 标签: 臭氧层破坏 原因 臭氧层保护 危害 紫外线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