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58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身体乏力,到我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自服羟基脲1.5g,日2次化疗。近两年患者慢性进行性出现面部、双手皮炎、四肢皮肤色素沉着,干燥脱屑,口腔溃疡,食欲减退,近3个月口腔溃疡逐渐加重,

  • 标签: 羟基脲 烟酸缺乏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皮肤色素沉着 口腔溃疡 面色苍白
  • 简介:药物给人们防病治病带来了福音,但药物的副作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维生素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许多药物会妨碍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或增加其排泄量,从而导致人体维生素缺乏。对此,必须引起临床医师、药师和患者(尤其是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的足够重视,以采取种种补救措施,减少药源性维生素缺乏的发生率。

  • 标签: 药源性维生素缺乏症 新霉素 异烟肼 维生素K2
  • 简介:目的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学检测验证。结果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丹参 酪氨酸酶 美白祛斑 活性成分筛选
  • 简介:摘要:铁这一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般来说,普通人群只需要保证膳食均衡,从食物中摄取铁元素就不会出现铁缺乏的症状,但是孕妇和婴儿作为特殊人群,孕妇由于妊娠期和哺乳期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婴儿由于抵抗力低,因此这类人群是铁缺乏产生的高危人群,针对母婴铁缺乏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因此,本文对母婴铁代谢与母婴铁缺乏之间的关系简要分析,对母婴铁代谢与母婴贴缺乏的防治展开研究。

  • 标签: 母婴铁代谢 母婴铁缺乏症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粒缺)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因服用ATD致粒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缺不管服药剂量大小、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初治或复治都能发生,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HCSS)疗效肯定,联合应用G-GSF效果更明显。结论对服用ATD患者必须常规监测白细胞,若发现粒缺尽早应用HCSS和G-GSF,如合并感染选用抗生素,配合支持治疗。

  • 标签: 抗甲状腺药物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粒缺)属临床内科急症之一,其发生率低,但病死率极高。本文按照粒细胞缺乏的诊断标准,将2001-2005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例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粒细胞缺乏症 甲巯咪唑 内科急症 发生率 病死率 血液科
  • 简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多发生于1—3个月婴儿,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我院2002—2007年收治此类患儿45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维生素K缺乏症 晚发性 临床分析
  • 简介:鼻出血为小儿常见疾病,有多方面的病因.1996年10月~1999年11月我院共收治41例以鼻出血首诊的维生素K缺乏患儿,其中资料完整者32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鼻出血 维生素K 缺乏症 婴儿
  • 简介:1例78岁男性患者因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给予头孢唑肟钠(2.25g静脉滴注,1次/d)、卡马西平(0.2g口服,2次/d)、尼美舒利(100mg口服,2次/d)、二羟丙茶碱(0.5g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0.5mg口服,3次/d)、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1次)、盐酸哌替啶(25mg,肌内注射1次)和盐酸布桂嗪(100mg,肌内注射3次)等药物治疗。第7天,停用头孢唑肟钠,改为磷霉素钠(8g静脉滴注,1次/d)。第11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6×10^9/L,中性粒细胞0.0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9×10^9/L。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第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0.9×10^9/L,中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7×10^9/L。行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第17天患者出现右肺气胸、肺不张。第20天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合并重症感染,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粒细胞缺乏 白细胞减少 卡马西平
  • 简介:选取3种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类化合物,测定其对酪氨酸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5-二羟基萘在120~600μmol·L-1范围内对酪氨酸的激活活性〉450%,最高为537%;2,2′-联苯酚的激活活性最大为284%;2,2′-联吡啶-3,3′二醇无激活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1,5-二羟基萘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2,2′-联苯酚为混合性激活作用,在促反应体系中,既影响底物与的结合,又改变的空间构型,综合提高反应速度。

  • 标签: 酪氨酸酶 激活剂 1 5-二羟基萘 2 2′-联苯酚 动力学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的诊疗过程的,探讨药师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完成药学监护。方法药师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预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粒细胞缺乏的治疗终点、合理选择和调整抗菌药物的品种、根据肾功能状况确定给药剂量,以及对患者进行的用药教育。结果患者共住院28d,粒细胞缺乏得到纠正,感染得到控制,顺利地完成了131I放射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加入临床治疗团队,提供药学服务可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甲巯咪唑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替尼类)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它通过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表达位置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起到抗肿瘤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平均分子量、氢键、极性表面积和可旋转键数等变量进行类药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研发中。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替尼类 抗肿瘤药物 类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专业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估。结果及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其进展迅速,上市和临床应用广泛,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可使肿瘤细胞分裂阻滞。成为研发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的重要方向。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进展 评价
  • 简介:1例25岁女性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给予泼尼松、来氟米特、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因有生育要求,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柳氮磺吡啶1.0g、2次/d及羟氯喹0.2g、2次/d。约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考虑为柳氮磺吡啶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停用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1次/d,连续6d,同时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次给予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口服。随访6个月,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稳定。

  • 标签: 柳氮磺胺吡啶 粒细胞缺乏 关节炎 类风湿 扁桃体炎
  • 简介:利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丹顶草提取物中筛选出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1B(PTP1B)活性的四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比较分别鉴定为aceriphyllicacidC(1),aceriphyllicacidD(2),aceriphyllicacidE(3)和aceriphyllicacidF(4)。所得化合物1-4有效抑制PTP1B活性的IC50值范围在(2.1±1.5)μmol/L到(11.2±2.5)μmol/L之内。化合物1和2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混合形式抑制PTP1B活性。

  • 标签: 丹顶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三萜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导向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