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淋巴瘤患者三氧化二砷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逆转表达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机制。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目的检测22例患者,比较hTERT的相对值NhTERT(NhTERT=100×hTERT拷贝数/GAPDH拷贝数)的差异,并与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三氧化二砷治疗前后淋巴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外周血hTERT基因表达有一定的下降。结论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基因表达对于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诱发hTERT基因表达下降,降低端粒活性可能是As203治疗淋巴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淋巴瘤 三氧化二砷 端粒酶逆转录酶 单个核细胞
  • 简介: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医学检验中聚合链反应的应用和进展做出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聚合链技术具有精准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医学检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主要从医学检验的不同的领域研究聚合链反应的具体应用,并且提出聚合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具体要求,以此来进一步对医学检验中聚合链反应的应用进行优化,推动本次研究发展的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学检验 聚合酶反应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方法用来诊断泌尿生殖道中淋病奈瑟氏球菌(N.gonorrrhoeae,简称NC)。方法用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链反应(PCR)联合检测检泌尿生殖道中淋病奈瑟氏球菌。结果对186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微孔渗漏法阳性为67.2%(125例),聚合链反应阳性为81.2%(151例),培养法阳性为66.1%(123例),且微孔渗漏法不需要特殊仪器,测定时间短,工作量小,灵敏度高。它与培养法二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PCR与培养法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因此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链反应联合检测NG具有简便、快速、检出率高的优点。

  • 标签: 淋病奈瑟氏菌 聚合酶链反应(PCR) 细菌培养
  • 简介: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目前造成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寻找合适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中药中筛选高效低毒的药耐药逆转剂。总结了肿瘤药耐药产生的经典机制及近年来中药逆转肿瘤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多药耐药 中药 逆转剂
  • 简介:现在,我们工作忙了,应酬常了;朋友多了,聚会密了;生活好了,饭桌丰富了。这样一来,难免萼消化不良。,这时候,片就派上用场了。

  • 标签: 多酶片 肠胃 消化不良
  • 简介:片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其崩解时限的检查,既不能按肠溶衣片项下的规定检查,也不能按糖衣片项下的规定检查,本文探讨了片崩解时限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酶片 双层包衣片 崩解时限 药品质量控制
  • 简介:HIV-1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与一系列受体和协同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和协同受体都由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识别,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是重要环节之一。逆转拮抗剂是最早针对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靶点之一,对其的改进对于寻找新型拮抗剂十分关键。许多天然植物如新疆一支蒿被报道具有抗病毒的生物活性。这些天然植物也许就是潜在的靶向针对包膜蛋白gp120上V3环或者逆转的艾滋病毒抑制剂。V3环结构中的相对保守的肽段R15K可以被用来研究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毛细管亲和色谱方法研究了R15K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逆转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新疆一支蒿的氯仿层提取物与R15k和逆转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天然植物中抗艾滋病毒的活性成分的方法。

  • 标签: HIV V3环 R15K 逆转录酶 亲和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区带电泳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药物代谢包括参与I相代谢的细胞色素氧化CYP450超家族(CYPlAl/2、181、2A6、286、2C8、2C9、2(:19、2D6、2El、3A4/5/7)、乙醛脱氢(ALDH)、乙醇脱氢(ADH)和参与Ⅱ相代谢的N一乙酰基转移(NATl/2)、尿苷三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UGT)等。其中细胞色素氧化P450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参与大多数内源性物质(如脂肪酸、维生素、胆酸)的代谢,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的解毒,前致癌物质(如芳香类物质)的激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代谢不仅影响外源性物质代谢而与药理毒理学相关,并且影响内源性的脂代谢而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

  • 标签: 药物代谢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转录因子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内源性物质 外源性物质
  • 简介:肿瘤的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草药以其多成分,多作用机制的优势在我国肿瘤临床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是常用的一类药物,目前已经发现该类中药对肿瘤细胞的药耐药具有逆转作用。现就MDR的发生机制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逆转MDR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多药耐药 逆转剂 活血化瘀类中药
  • 简介:选择100种常用于治疗癌症的中药,用MTT法体外筛选逆转肿瘤细胞KBV200药耐药活性。其中葫芦、甘草、茯苓、穿心莲、山豆根、功劳木、艾叶、莪术、蛇床子等9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逆转活性,另有5种中药的提取物具有细胞毒作用。

  • 标签: 中药 筛选 肿瘤 多药耐药 体外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白血病药耐药细胞系HL-60/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效果分析。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姜黄素2.00μmol/L~16.001μmol/L,阿霉素0.801μmol/L~6.401μmol/L同时给药对HL-60/ADR细胞可产生单纯相加至增强的协同杀伤效果,对HL-60/ADR细胞周期的影响也有协同作用,HL-60/ADR细胞内ADR积聚增加是其原因之一。序贯给药法中先给姜黄素后给阿霉素结果为协同作用,先给阿霉素后给姜黄素为拮抗作用。结论姜黄素与阿霉素同时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有效逆转药耐药。序贯联合用药仅产生单向协同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白血病 多药耐药性 细胞株 HL-60/ADR 阿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醇泡沫硬化剂在内痔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8月内痔患者7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线内痔套扎术,观察组采用卡醇泡沫硬化剂内痔注射治疗,两组术后7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出血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7d后疼痛、出血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观察组VAS、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 内痔 弹力线内痔套扎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孕烷X受体(PXR,NR1I2)是生物体内药物代谢和转运体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近来研究发现,PXR介导的药物代谢和转运体的过表达,与化疗药物药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鉴于PXR在药物代谢和转运体调控中的重要性和PXR转录调控的多样性,有必要对其导致的药耐药形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PXR介导的代谢和转运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引起化疗药物药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逆转化疗药物的药耐药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孕烷X受体 转运体 代谢酶 转录调控 化疗药物 多药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β肽及其聚乙二醇(PEG)修饰物对肝癌细胞株侵袭黏附能力和对裸鼠移植人肝癌早期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量β肽和其PEG修饰物对肝癌细胞与纤连蛋白(FN)黏附的影响。以细胞侵袭实验观察β肽及其PEG修饰物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LCI-D20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为材料,观察β肽及其PEG修饰物对早期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β2、β2-PEG、β3和β3-PEG对SMMC-7721细胞与FN黏附抑制率分别为31.3%、39.2%、45.7%和57.1%,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3.6%、35.9%、38.3%和41.2%;对HCCLM6细胞与FN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8.7%、60.9%、63.4%和79.3%,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6.8%、46.6%、45.6%和50.8%。β肽及其PEG修饰物组切缘复发肿瘤重量和肺转移灶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肽及其PEG修饰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亦能防治裸鼠移植人肝癌早期切除术后的转移和复发。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多聚β肽
  • 简介:由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专家单兆伟、刘沈林等完成的益气清热活血逆转胃癌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这是近年来江苏省中医医疗单位中唯一获此奖项的单位。

  • 标签: 中药 胃癌 癌前病变 益气清热活血
  • 简介:目的探讨西他赛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院西他赛致不良反应报告71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21例(29.58%),联合用药36例(50.70%);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症状最常见,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10min内;新的和严重ADR共发生31例(43.66%)。结论临床应加强多西他赛致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 标签: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胰岛素皮下注射建立PCOS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对PCOS大鼠体质量、卵巢重量和病理、血清TNF-α、IL-6、胰岛素水平及卵巢TNF-α、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可剂量依赖性降低PCOS大鼠体质量和卵巢重量,减轻卵巢病理改变,血清TNF-α、IL-6、胰岛素含量和卵巢TNF-α、IL-6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阿司匹林可通过其抗炎作用对PCOS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