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在胸腹壁复发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术后胸腹壁复发肿瘤8例应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软件进行动脉期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腹壁肿瘤主要供血血管及肿物的显示融合,分析胸腹壁复发肿瘤血供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论:胸腹壁复发肿瘤供血动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可作为胸腹壁复发肿瘤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壁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抑制素对慢性阻塞性疾病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支气管炎组、COPD组、COPD并低氧组、要求从第3周开始给予所有大鼠药物干预,剂量每次为1.25mg/kg,每日1次,并同时对各组的平均肺动脉压力、气道阻力等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最后对内皮抑制素对慢性阻塞性疾病血管的重塑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OPD组和COPD并低氧组的气道阻力增加,经药物干预后,与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另外,免疫组检验结果显示:经过药物干预后.与正常组相比,COPD组、COPD并低氧组中的VEGF浓度均有所下降,同时,慢性支气管炎组、COPD组、COPD并低氧组VEGFmRNA表达减弱。可见。内皮抑制素与慢性阻塞性疾病血管重塑有密切关联,并且呈正相关。结论在慢性阻塞性疾病中,内皮抑制素的应用会减小气道阻力.使得VEGF表达下调.进而减慢患者病程。

  • 标签: 内皮抑制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血管重塑
  • 简介:间质性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以弥散性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呈弥散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的总称。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疾病诊治 限制性通气障碍 间质纤维化 LUNG 肺泡炎症
  • 简介:前不久,一位年轻的恶性骨肉瘤患者的病情复发令我倍感沉重。在经历了两次化疗肿瘤缩小之后,她的右腿出现了如篮球般大小的包块,肿瘤转移到了全身多处。作为肿瘤科医生,我们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改变化疗途径和方案继续化疗?抑或采取其他手段控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最合适该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肿瘤转移 姑息治疗 生命 化疗途径 恶性骨肉瘤 病情复发
  • 简介:目的:对清消炎丸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清消炎丸的应用现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已经证实清消炎丸在清化痰、止咳平喘方面作用显著。

  • 标签: 清肺消炎丸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HIF-1)最早由Semenza等[1]于1992年在对经缺氧处理的Hep3B和HepG2细胞株的核提取物进行电泳位移分析时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它是哺乳动物及人体细胞中存在的一类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维持氧稳态的关键性物质,

  • 标签: HIF-1 肿瘤 靶标 抗肿瘤药
  • 简介:目的本院对甲状腺良性的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通常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本院选取了60例患有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有30例患者,患者在通过手术后的医护人员通常要给予特殊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的心理、体位以及在术后引流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30例患者为对照组,医护人员要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即本院通过对两组患者痊愈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比较,从而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得到显著的疗效,对此要对甲状腺良性肿瘤进行切除手术后,在护理要点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仔细的分析。结果本院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进行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5d,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在术后会给予特殊的护理,如加强对患者心理、引流、呕吐等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在痊愈的时间上,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降低也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良性肿瘤 术后 护理分析
  • 简介:药物诱发间质纤维化是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用药是否会诱发或加重间质纤维化是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献报道很多细胞毒类药物和非细胞毒类药物均可引起损伤,前者主要包括烷化剂(白消安、卡莫司汀、环磷酰胺)、抗肿瘤抗菌药物(博来霉素、丝裂霉素)、抗代谢类药物(甲氨蝶呤)等;后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及抗菌药物(呋喃妥因)等。此外,吉非替尼、利妥西单抗等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肺纤维化亦较为明确。本文对这些药物导致的损伤从作用机制、发生率、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药源性 肺间质纤维化 防治 不良反应
  • 简介: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系统性疾病,肿瘤有关基因的异常是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凋亡、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行为的根本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因此各大药品生产企业纷纷聚焦于这两类靶点。1997年,第一个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 标签: 肿瘤细胞增殖 分子靶向药物 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简介:目的探讨ABO基因异常表达与恶性血液疾病ABO抗原减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ABO基因表达异常情况。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白血病患者ABO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与ABO基因异常表达率显著增加。经相关性分析可知,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少与ABO基因异常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BO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少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患者ABO基因异常表达率显著上升。

  • 标签: ABO抗原 ABO基因表达 白血病
  • 简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随其在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足月产后产生.葡萄胎是继发于妊娠,其绒毛变性成水泡状及滋养层的成分增生,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对子宫肌层的局部浸润,绒癌是广泛转移的肿瘤,由恶性滋养层细胞组成,而没有水泡状绒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很少见。现将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彩色多普勒显像 诊断价值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侵蚀性葡萄胎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简介:蛋白合成是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增殖的关键步骤。翻译过程的调控多发生在蛋白合成起始过程,多种翻译起始因子(eIFs)参与此过程。在细胞恶性表型转化过程中,常伴随这些因子的磷酸化、过表达及降解过程异常。如帽结合蛋白eIF4E高表达,甲硫氨酸一tRNA结合蛋白eIF2过度活跃,eIF3的活性增高等现象。eIFs在蛋白合成及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其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eIFs及肿瘤翻译调控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翻译起始因子 翻译调控 肿瘤发生 性表型
  • 简介: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成为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1-2]。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高盐、高温、高压等特殊性,为新药开发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

  • 标签: 海绵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临床研究
  • 简介: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及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共同主办的2013抗肿瘤药物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北京论坛于2013年4月26至27日在北京举行。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药源性疾病 安全用药 北京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论坛纪要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肠缺血再灌注的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h-灌注2h的方式复制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损伤的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丹参酮ⅡA(5,10,20mg/kg)组,各组于缺血前20min舌下静脉给药,测定再灌注后大鼠血清及组织中SOD活力、MDA和NO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前者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MDA和NO水平升高,经镜检发现大鼠肺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组织形态学的损伤;丹参酮ⅡA组与模型组相比,前者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大鼠SOD活力,降低MDA及NO水平,减轻大鼠组织中形态学的损伤。结论:丹参酮ⅡA对肠IR所致组织损伤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地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自由基清除作用、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抑制大量NO释放有关。

  • 标签: 丹参酮ⅡA 肠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 简介:环氧合酶-2(COX-2)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凋亡抑制及促进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肿瘤防治的新靶点;越来越多的COX-2抑制剂及其衍生物进入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发挥着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以COX-2抑制剂,特别是以塞来昔布和尼美舒利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从而寻找新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COX-2抑制剂 抗肿瘤 塞来昔布 尼美舒利 先导物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1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39例、大肠腺瘤35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的血清胰蛋白酶原-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胰蛋白酶原-2水平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出胰蛋白酶原-2含量ROC曲线,以1.25μg/L为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54.00%和83.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2。结论血清胰蛋白酶原-2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大肠肿瘤性病变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可作为大肠肿瘤性病变早期筛查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肠肿瘤 胰蛋白酶原-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以来,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可使患者正常的功能发生衰退,进而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病程较长且患者营养状况多较差,故常伴低蛋白血症.我们通过对6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低蛋白血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低蛋白血症 老年人 预后 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