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椎动脉左右各一,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上6个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入颅后2茶椎动脉行于延脑的腹侧面,在桥脑下缘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故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从椎基动脉系发出分支,分别供应脑干,小脑及内耳等处血液。椎基动脉系血管本身病变或行走过程中受压等

  • 标签: 缺血性眩晕 内听动脉 椎基动脉 基底动脉 前庭支 耳蜗
  • 简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坏死。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缺血肠坏死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系膜血管 缺血性肠坏死
  • 简介:一旦发生了火灾,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缺血中风与火灾一样,只有早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才能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 标签: 超早期 缺血性中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通窍醒脑法用于老年缺氧缺血脑病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老年缺氧缺血脑病病人(n=8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3人采取中医通窍醒脑法,对照组43人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临床与内镜下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研究并分析42例缺血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及治疗等相关病历资料。结果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腹部剧痛、腹泻和血便,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经治疗,33例痊愈,7例明显好转,2例死亡。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检查可及时确诊缺血结肠炎,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从而抑制mRNA表达。目前发现miRNAs不仅参与生命过程的一些重要进程,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对缺血脑卒中这一病理状态下的动物和病人的脑组织及血液miRNAs的表达及其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可致残或致死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以往人们一直认为脑卒中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和工作压力增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使脑卒中有明显的年轻化倾向,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临床特征 缺血性 中老年 病因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阿司匹林(aspirin)是防治缺血脑卒中的常用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且不可逆。随着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药效特点认识的提高,正确理解阿司匹林双向作用及阿司匹林抵抗,提倡小剂量、长期、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已使更多的缺血脑卒中患者从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中获益。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 标签: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预防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神经影像学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无论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到三维的立体成像,还是从解剖成像到功能成像,神经影像学尤其缺血卒中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CT、MRI、DSA、SPECT、PET、超声等成像技术不断改进或涌现出新的成像方法,以及各种医学成像的联合应用,或者将同种或不同种图像经过图像融合,从比较中获取更多信息。这些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对缺血卒中(IS)病理过程的了解,及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影像学 神经疾病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后循环缺血脑梗死,为脑卒中的一种,该病发生后致死率较高,同时也存在很高的致残率,在缺血卒中中约占20%,该病容易出现较多的变异性,侧枝循环相对较少,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或者病人在头部与面部出现麻木的情况,也有病人呈现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者肢体共济失调,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患者的脑干结构与血管之间的相互支配情况并非与神经关系对应,这就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时有多种临床症状,单一症状出现的病人极少。而如何评判病人是否为后循环缺血脑梗死,则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包括各种体格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方可进行确诊。一般情况下怀疑病人为后循环缺血脑梗死的病人均需要通过影像学进行检查,包括MRI或者头部CT均可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的确诊。后循环缺血脑梗死,根据病人的缺血程度以及缺血持续的时间分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有研究认为TIA是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是病人的血管狭窄导致了血流动力改变。而伴有TIA的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极易引发病人出现脑梗死。后循环缺血的发生很有可能是致命的,病人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医学上对后循环缺血脑梗死的关注度不高,更多的关注的是前循环,经常会出现后循环缺血的病人诊断不准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是众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10年缺血脑卒中研究所涉及的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主要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在脑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以代谢组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角度综述了缺血脑卒中研究的近况。

  • 标签: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卒中 内源性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