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动粪便检验仪器检测粪便隐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 2月——2022年5月接诊的粪便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粪便通过仪器检测及化学法检测,将结肠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自动粪便检验仪检出阳性32例、阴性48例,化学检查法阳性检出26例、阴性54例,自动粪便检验仪检出阳性率比化学法高,p

  • 标签: 自动粪便检验仪 粪便隐血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动粪便检验仪器检测粪便隐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 2月——2022年5月接诊的粪便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粪便通过仪器检测及化学法检测,将结肠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自动粪便检验仪检出阳性32例、阴性48例,化学检查法阳性检出26例、阴性54例,自动粪便检验仪检出阳性率比化学法高,p

  • 标签: 自动粪便检验仪 粪便隐血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粪便检验中质量控制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加强粪便检验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粪便检验的过程分析,寻找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结果提出了提高粪便检验质量的对策和建议。结论只要认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认真执行实验室ISO管理规范,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服务。

  • 标签: 粪便 检验 规范 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粪便检测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方法 收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共计92例,结合疾病分类并参考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8组,后经粪便检测分析其炎性标志物含量。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IBD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处于重度活动期的患者标志物含量达到了高峰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粪便检测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IBD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粪便检测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检验粪便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价值 。 方法: 选择 2017 年 4 月到 2018 年 7 月在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 66 例 患者 为观察组,以及手术后 2 年的结直肠癌 66 例患者为对照组, 采取回顾性分析 。对两组粪便、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 CEA 、 CA199 、 CA724 和隐血试验结果。 结果: 两组对粪便、血清进行检测,观察组粪便以及血清检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中结直肠癌患者运用粪便及肿瘤标志物进行检验,有助于改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中心收到的腹泻粪便标本进行研究,根据腹泻粪便标本的来源者进行筛选,筛选后获得标本679例,将这679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RT-PCR法对所有腹泻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观察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验结果、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679例标本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达到7.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阳性患者中的未成年人多、肠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与阴性患者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腹泻粪便中存在一定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尤其是在未成年患者中,并且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有较高的几率导致肠外并发症。

  • 标签: []腹泻 粪便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将单一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对比,找出粪便隐血加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的实验区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将100例疑似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皆接受粪便隐血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如TPA、CA242、CA724、CA199、CEA都远远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度皆高于单一检测,且误诊率和漏诊率都低于单一检测。结论:联合检测的疗效显著高于单一检测。联合检测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建议以后在临床中采用粪便隐血加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 标签: 粪便隐血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