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确诊肺癌3个月、胸闷半月,于2001年9月7日入院.查体:T37.4℃,R20次·min-1,BP145/100mmHg,神志清晰,精神尚佳,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胸廓饱满,左肩胛下线第5肋以下呈实变征,左上肺、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79g·L-1,WBC5.3×109·L-1,L0.70,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无异常,Na+130mmol·L-1,Cl-90mmol·L-1,ECG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症.诊断:1左下肺癌并胸膜、肺内转移,阻塞性肺炎,小细胞未分化癌.2高血压病Ⅱ期.3前列腺增生症.入院后给予舒他西林(舒氨新)3.0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bid,依那普利5mgbidpo.入院第3天午后,患者出现精神恍惚,表情呆滞,回答不切题,自言自语,行为异常.

  • 标签: 依那普利 药物性脑病 药物不良反应 肺癌 合并症 高血压病
  • 简介:<正>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受药代动力学、遗传因素、肝细胞酶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些药物因肝功能减退、肝药酶活性较低,在肝内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缓慢。半衰期明显延长,引起肝毒性作用。由于药物损伤肝细胞或增加肝脏负担而出现的主要症状有:药物性肝炎,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脂肪变性甚至肝硬变,肝萎缩。可导致肝功能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肝损害 肝功能异常 药代动力学 两性霉素B 肝细胞
  • 简介: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也可能因机体对有关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导致肝损害[1].近年来,随着新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以及患者就医率的提高,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本文总结了解放军88医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及药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预防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损害 肝病 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各科药物性肝损害的报表11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8例,女5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46.96±16.67)岁.涉及药物77种,抗菌药居首位占16.22%(18/11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占第二位,为15.32%(17/11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和抗肿瘤药居第三位,均占10.81%(12/11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40例(36.04%),淤胆型肝损伤43例(38.74%),混合型肝损伤28例(25.22%).结论:致肝损害的药物品种较多,虽然发现、治疗及时可痊愈或好转,但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病例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反复便血,便时肛门异物脱出7年,再发半月,于2005年3月21日以"环状混合痔"入院.入院前一月无用药史.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化验检查:血常规WBC3.97×109/L,PLT250×109/L,HGB115g/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HAV-IgM阴性;抗-HCV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于3月23日行痔核环切术,术中无不良反应,患者青霉素过敏,手术后予氟罗沙星0.4,1次/d静滴,氨甲苯酸0.2,1次/d静滴,用药后第4天患者诉尿液呈浓茶色,恶心呕吐,乏力,不欲进食.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氟罗沙星 抗-HCV阴性 HAV-IGM 环状混合痔 肾功能正常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DILD)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均为q.d,用药3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对SB、ALT、GGT、ALP的降低及ALB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AST和LDH的降低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ILD的理想药物.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苦参素葡萄糖 硫普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