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自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今年年底前,门诊全面停止静脉输液。对此,本刊联合江苏当地媒体走访了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医院。采访过程中,不仅能看到国家对临床医疗'限三扶一'大方针实施下的初见成效,也有对二级医院能否走出尴尬境地的隐忧与期盼。

  • 标签: 静脉输注 静脉输液 临床医疗 抗菌药物 病区管理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和利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9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出血和阴道排液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优于利刀,且出血量少、阴道排液时间短。

  • 标签: 聚焦超声 利普刀 重度宫颈糜烂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阿替酶对于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3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给予50mg阿替酶静脉滴注2h,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肌缺损标志物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D-二聚体、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AP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TD)、肺动脉压(PAP)和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水平等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高危患者应用阿替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肺栓塞 高危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76岁。因“胸闷、憋气7天”于2015年11月12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10年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入院治疗,好转出院后逐渐出现胸闷、憋气等不适,活动后症状加重,近7天症状明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3级,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时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呋塞米、螺内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T)36.8℃,脉搏(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75/95mmHg,神志清,精神可,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左心衰,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为Ⅲ级。给予赖诺利片(起始剂量5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0.1g,qd)、氢氯噻嗪片(50mg,qd)治疗。2015年11月12日晚患者第1次服用赖诺利片30min后,出现眼睑、下唇肿胀,继而发展至喉部水肿,表现为喉咙紧缩感、呼吸不畅、憋闷。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并给予地塞米松5mg、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注射,10min后患者呼吸顺畅。患者入院前长期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未出现不良反应。入院后饮食无异常改变,病房内无特殊过敏原,第1次服用赖诺利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因此,首先考虑为药物赖诺利所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该药,余治疗无变化,于次日上午患者肿胀明显缓解,2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 标签: 血管神经性水肿 赖诺普利 阿司匹林肠溶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药物过敏史 长期服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起发病不同时间段使用阿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起发病在4.5~48小时(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阿曲班组,并将阿曲班组患者根据起发病时间段分为A组(4.5~24小时,n=35)和B组(24~48小时,n=15)。对照组实行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用药,阿曲班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用阿曲班抗凝,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均有较好效果,MESSS评分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均低于治疗前(P<0.01);阿曲班组治疗第7天及第14天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44,0.000);对照组mRS评分的减低程度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阿曲班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86%vs48%,P<0.01)。3.在阿曲班组中,A、B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重大出血等重大不良事件。结论阿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部分起发病在4.5~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MESSS评分 mRS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萘洛尔,对照组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及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ALB、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进而降低门静脉、脾静脉压力及TBiL、ALB及ALT水平。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系统 血流动力学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针刀手法整复法进行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08月~2015年08月以来,在成人康复科进行治疗的75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分别给予其单纯针刀法和针刀手法整复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较之对照组患者(76.67%)显著偏高,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刀手法整复进行诊治,其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针刀 手法整复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达比群酯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最长147s(正常上限2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达比群酯减至55mg,qd,TT延长缩短至62.2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达比群酯150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13.3s略延长,APTT延长47.3s,TT〉60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达比群酯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达比群酯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达比群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时间 老年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刀电切宫颈和微波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对比。方法对唐山工人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微波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利刀电切宫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率达到95%,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78±1.26)分钟、阴道排液时间为(9.97±2.45)天、创面愈合时间为(21.35±3.46)、术中出血量(6.17±1.89)ml,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利刀电切宫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利普刀电切宫颈 微波疗法 慢性宫颈炎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外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带管患者193例,作为研究组。将实施风险管理前在我院外泌尿外科的142例带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阻塞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积极的风险防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通畅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管道堵塞率、导管相关感染率等管道护理问题,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 护理 风险管理 带管患者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灵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观察组FBG、2hPG、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甘精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环素对细菌性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近年来不同剂量替环素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以及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和革兰阳性菌对替环素的耐药性资料。结果: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两组不同剂量替环素临床好转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后,200mg组和150mg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CPIS评分值和主要抗生素治疗失败分层分析好转率分别为85.7%:71.4%,100%:33.3%和80%:54.5%;非随机对照研究说明替环素与其他敏感的抗生素联用治疗危重病,可能会提高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VAP的临床治愈率;表明替环素的耐药性在逐渐增加。结论:对高剂量替环素治疗方案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其可用的数据有限,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

  • 标签: 替加环素 临床疗效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贝那利与缬沙坦在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那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改善程度与LVEF分数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贝那利与缬沙坦治疗,均具有通畅血管、调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能显著降低,但贝那利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贝那普利 缬沙坦 心肌梗死 老年人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观察并记录110例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61例,子宫内膜癌49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控制良好,没有出现大的事故;宫颈癌共复发10例,复发率为16.39%;子宫内膜癌共复发8例,发生率为16.33%。结论在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很强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恶性肿瘤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测定犬血浆中瑞巴林浓度的高效、灵敏、快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并应用于Beagle犬单次口服给予瑞巴林胶囊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犬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使用AgilentZORBAX-C18(2.1mm×150mm,3.5μm)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水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测定,瑞巴林及非那西汀的离子对分别为[M+H]+m/z160.4→83.3和[M+H]+m/z180.3→110.2。6只Beagle犬口服给予150mg瑞巴林胶囊后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样,用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结果:瑞巴林在30~100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提取回收率为101.2%~102.9%,批内与批间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Beagle犬口服给予150mg瑞巴林胶囊后,Cmax为(25637.5±2571.8)ng/mL,Tmax为(1.0±0.5)h,t1/2为(4.4±0.6)h,MRT为(6.7±0.7)h。结论:此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单次口服给予Beagle犬150mg瑞巴林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普瑞巴林 LC-MS/MS 药物代谢动力学 BEAGLE犬
  • 简介:目的为注射用硝钠与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组高血压危象患者,分别静脉滴注配制4h内(A组,n=28)、12~14h内(B组,n=29)、24~26h内(C组,n=33)注射用硝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检测各组患者血液中氰酸盐含量,并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硝钠的用量;对配伍后26h硝钠配伍液的降解度和氰化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按常规配制,使用注射用硝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26h内是安全有效的。结论临床上延长注射用硝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使用时间至26h是可行的。

  • 标签: 硝普钠 稳定性 氰化物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优势与劣势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38例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组,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血浆管引流总量、首次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内大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膈下脓肿,胰瘘),术后1日及3日后炎症反应因子(TNF,IL-6,CRP)浓度。结果:A组完成腹腔镜手术16例,术中出血过大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的长,术中的出血量大,首次下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率低,炎症反应因子浓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血浆总引流量及术后首次肠通气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相比,腹腔镜具有对病人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炎症反应轻,术后恢复快,但由于腹腔镜操作难度大,术中出血多,中转开腹率高(约为20%),对手术医生及医院手术器械要求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血吸虫性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传统开腹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