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静电高压在室温条件下做了两种细菌和一种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灭菌实验。实验中用了星形线和芒刺极两种电极结构,研究了这三种菌的存活率与电压、电晕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关系。作者等也研究了正、负高压,正、负脉冲高压和交流高压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选取条件,这三种菌完全可被电晕放电场杀死。静电灭菌是一种新方法,到目前为止,特别是对非液体物质的静电灭菌,尚未见报道。尽管这一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但它为寻找新的灭菌途径提供了可能。

  • 标签: 静电高压灭菌 效果 微生物存活率
  • 简介:目的:通过手部深度烧伤的不同时期的修复,探讨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与后期修复效果关系。方法:对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组67例86只手及后期组96例108只手均采用大张中厚皮、全厚皮或皮瓣的修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早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91.09%,后期组优良率78.12%,两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情况下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修复组对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后期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主张早期修复效果最好。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 后期 修复效果 临床研究 手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96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有48例患者,对照组口服替硝唑治疗,研究组应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5.83%,药副反应发生率是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9.17%,药副反应发生率是29.1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能够获得显著疗效,药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替硝唑 局部用药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比较螺纹桩光固化树脂与铸造桩核修复残根临床效果的优劣。方法:随机抽样各选40份,分别用螺纹桩光固化树脂与铸造桩核。然后用金瓷全冠修复前牙残根,追踪观察1-3年。结果:两种桩核全冠修复经统计学卡方验证,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桩核全冠的前牙残根修复临床效果都较好。

  • 标签: 螺纹桩光固化树脂核 铸造桩核 修复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局麻药碧兰麻(Primacaine)与利多卡因(Lidocaine)在牙拔除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碧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6位门诊拔牙患者的237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碧兰麻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并拔除,采用标尺VAS法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碧兰麻的95颗患牙(麻醉完全者为71.58%,良好者为22.11%,有效者为4.21%,失败者仅为2.10%),其麻醉效果明显比使用利多卡因的142颗患牙(完全者占30.28%,良好者占43.66%,有效者占19.72%,失败者占6.34%)要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碧兰麻的麻醉效能较高,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毒性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腔局部麻醉用药。

  • 标签: 碧兰麻 口腔科 拔牙术 利多卡因 麻醉
  • 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根据春季多发外感热病的季节特点,组织有关专家认真研究治疗原则并拟定处方,及时推出了“春季热病预防合剂”,以应对春季多发的外感热病。

  • 标签: 春季 热病预防合剂 热病 中医药
  • 简介:目前临床上用于手臂灭菌的灭菌液很多,我院手术室于1990~1998年间先后使用过75%酒精、天洁灭菌液、诗乐灭菌液,用于医护人员手臂的灭菌。我们对临床工作人员抽样60人,分成三组,Ⅰ组使用诗乐灭菌液,Ⅱ组使用天洁灭菌液,Ⅲ组则应用酒精。对三者的灭菌效果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灭菌液 灭菌效果 比较
  • 简介:新生儿出生后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生,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症状。我科从2001年5月份开始实施婴儿抚触后,因能增快婴儿粪便排泄,明显减轻了黄疸的发生,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婴儿黄疸 婴儿抚触 减轻 生理现象 粪便排泄 临床观察
  • 简介: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以下称灭菌器)的密封性能,对灭菌布巾包灭菌效果的影响较大。灭菌器密封性能不良,柜室内残余空气量增加,使灭菌物品中心温度滞后,灭菌合格率下降。同时,也容易使同柜室不同位置上的灭菌物品产生灭菌差异。笔者对此进行了热电偶温度检测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柜室密封 温度变化 灭菌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以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菌注射用水在第五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旁开2cm,向下2cm各注射成0.5—1.Ocm皮丘,对30例初产妇(观察组)与自然分娩的3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娩方式,产妇和新生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针用于镇痛分娩效果显著,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对胎儿、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标签: 注射用水 分娩镇痛 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 胎儿 新生儿
  • 简介:早在18世纪,产科医生采用木制的听筒听胎心音以了解胎儿宫内情况,但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及缺氧的程度,对先兆早产也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早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较高.

  • 标签: 胎儿电子监护仪 临床应用 新生儿窒息 围生儿 死亡率
  • 简介:针刺麻醉近一年多来在全国城乡已普遍开展起来。随着普遍开展,针麻效果也有所提高,但是针麻的规律性仍未阐明,少数病例在针麻下仍不能完成手术,在手术前不易预计效果。有些兄弟单位为了掌握针麻的规律性,开展了预测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我们学习了兄弟院校的经验,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从今年三月起开展了针麻的预

  • 标签: 初步经验 甲状腺手术 上腹部手术 辨证分型 预测工作 颅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