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6岁,农民,因"纳差、乏力10d,双下肢水肿5d"于2018年7月18日入院。患者10d前无诱因出现纳差、乏力,伴恶心、发热(体温不详)、咳嗽、咳痰、无呕吐,当地医院用药不详;5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对称性、凹陷性,当地医院查肌酐371μmol/L,尿蛋白2+,为进一步治疗,遂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8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8/62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减低、右上腹压痛、Murphy's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其余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既往体健,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肝肾功能损害 急性病 副伤寒甲 非典型 双下肢水肿 大学附属医院
  • 简介:目的:将前期发表的已有药品不良反应(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再细化,制定出更加可行的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并将两种评分标准应用于ADRs报表,对每例个案进行评分,比较标准细化后的效果。方法:利用德尔菲法以问卷形式咨询20位医药卫生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ADRs损害程度新的评价标准中每个指标的分值,据此修订新的评分标准。应用新旧两种评分标准对ADRs报告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制定的评分标准包含由轻到重共17项指标,定义分值为9~100。1494例报告中一般的ADRs占85.81%,新的一般的ADRs占12.58%,严重的ADRs占1.07%,新的严重的ADR占0.54%。两种评分标准评分得到的SIADRs值排序有差异。结论:新制定的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比前期发表的已有的评分标准更细化、更精确、更可行。对药品临床应用安全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评价标准 损害程度评分 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