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感染作为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其治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噬菌体的出现为感染性疾患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在骨科的部分感染性疾患的动物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噬菌体疗法能成为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就围绕噬菌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骨科领域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噬菌体治疗骨感染的机制深入研究以及噬菌体疗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噬菌体 骨感染 噬菌体疗法 耐药菌
  • 简介:【摘要】骨感染作为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其治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噬菌体的出现为感染性疾患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在骨科的部分感染性疾患的动物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噬菌体疗法能成为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就围绕噬菌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骨科领域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噬菌体治疗骨感染的机制深入研究以及噬菌体疗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噬菌体 骨感染 噬菌体疗法 耐药菌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 要】目的:采用中西药联合作用的方法,对耐药菌体外抑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一种耐药性病菌,本次选择的病菌为鼠伤寒沙门菌,并且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其中药物使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后,选择了 95号、 J9号及 P10号菌株,第一个菌株对先锋 V耐药,后两个菌株对吡哌酸耐药。对 95号菌株进行中西药处理后发现,中药处理后的抑制环为 12mm,而西药处理后的抑制环为 8mm,在使用中西药联合处理以后,抑菌环出现大幅度扩展,具体为 19mm。 J9和 P10号菌株也采取了同样的实验方式,同样出现了抑菌环扩大的现象,分别扩展到 15mm和 14mm。结论:中西药联合使用,对耐药菌体外抑菌效果良好,本次研究选择对先锋 V及吡哌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与中药联合使用后,药品的抑菌效果大幅度增加,可以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实行。

  • 标签: 中西药结合 耐药菌 抑菌效果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酸乳杆菌片治疗慢性腹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采取复方酸乳杆菌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慢性腹泻
  • 简介:【摘 要】在对青霉素 G发酵液中的菌体浓度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这种方法能够对青霉素 G发酵液中菌体的比例进行精准的测定,这种测定方法相较于其他测定方法而言,测定速度非常快,测定数据较为直观,能有效提高产量产率计算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 G发酵液中菌体浓度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升发酵工艺控制的水平。

  • 标签: 发酵液 青霉素 菌体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30岁。主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7天,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1周前因进食涮羊肉3小时后出现腹痛,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鲜红色羊肉,此后出现持续性腹胀伴恶心、食欲不振。于两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腹泻,每天7~8次,呈水样便,无脓血,无坐急后重感,无寒战、发热。即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于两周前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胃肠炎 腹水
  • 简介:NO.1"垃圾DNA"才是掌控者人体基因组中98%是没有编码的基因,以往它们被当作无用的"垃圾"。如今,人们却发现这才是基因掌控者和新陈代谢开关!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一新发现的生物信息宝库,以期找到能控制、甚至治愈某些疾病的基因开关。

  • 标签: 新陈代谢 生物信息 基因 科学家 垃圾 开关
  • 简介:关键词:处方药惠特尼·休斯顿是继迈克尔·杰克逊之后又一位死于药物的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死于强效镇静剂异丙酚,惠特尼·休斯顿的死因跟镇静药阿普唑仑有关。这两种药有好几个共同点:第一,两者都属于镇静类药物;第二,两者都属于处方药。无怪乎席琳·迪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真该想想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 标签: 镇静类药物 阿普唑仑 处方药 关键词 异丙酚 镇静剂
  • 简介:2013·医学突破(背景)按惯例,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评出了2013年十大医疗突破。这十大突破分别是:1.一名感染HIV病毒的孕妇生下的婴儿在经过两年的治疗之后似平摆脱了病毒。这名感染HIV病毒的婴儿获得功能性治愈。

  • 标签: HIV病毒 医学突破 《时代》 功能性 婴儿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所收治酸细胞性的胃肠炎病症临床诊治病患4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4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20例病患。两组病患均接受内镜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分型之后,常规组实施营养支持疗法,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药物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病患的病理诊断分型指标评分数据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病患通过临床诊断检查分型后,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路径。两组病患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病患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酸细胞性的胃肠炎病症临床诊治的病患,采取内镜临床诊断检查方法,检出率可达100%。病患在通过内镜病理检查诊断分型后,在营养支持疗法基础上实施药物疗法,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嗜酸粒 细胞性 胃肠炎 临床诊治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来诊前13天无诱因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体温最高达38.9℃。化验室检查尿常规:WBC满视野、RBC0-2/HP、PRO±、PC3-5/HP。血常规:WBC12.1×10^9/L、NE0.84。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g,每日一次。经治疗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尿路刺激症状减轻。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

  • 标签: 药物热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刺激症状 巩固治疗 化验室检查
  • 简介:我儿子12岁,两周前因受寒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和胸病,到附近医院就诊,当时测体温为39.6℃。做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为14.9×10^9/升,中性粒细胞92%、X线片示左上叶实变,诊断为肺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十天后症状减轻,在进行第11天治疗时,虽然咳嗽咳痰缓解,却叉出现了高热伴寒战,

  • 标签: 药物热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抗感染治疗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患者女,40岁,以“右侧胸痛、胸闷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T38℃,P102次·min-1,R28次·min-1,BP105/75mmHg。神志清,精神差,右侧叩诊呈浊音,语颤,触觉及呼吸音消失,心音有力,各辨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血沉88mm·h-1,结核抗体(+),胸片及B超均示:右侧胸腔积液,入院后按“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以抽胸水,利福平0.45g,qd,po,雷米封0.3g,qd,po,乙胺丁醇0.75g,qd,po,吡嗪酰胺0.5g,tid,po,治疗一周后,体温降到正常,半月后胸

  • 标签: 乙胺丁醇 药物热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