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案。方法7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纱布填塞,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4.8%(28/3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7%(42/43),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896.23±185.47)ml,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的(549.82±132.51)ml(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52±1.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9.23±1.56)h,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全切,切除率为9.1%(3/33),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能减少出血量,及时控制出血,对降低子宫切除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背带式缝合术 术中出血 子宫切除率
  • 简介: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50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且在术中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了造成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形成原因,同时分析解决出血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本次临床研究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50例术中出血产妇中,有21例产妇是宫缩乏力造成的,占总产妇的42.0%,19例产妇是胎盘因素造成的,2例产妇是凝血障碍造成的,8例是切口撕裂造成的,所有剖宫产产妇通过术中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生命体征均正常,无死亡情况.结论不同产妇个体差异性不同,造成产妇术中出血的原因也存在着差异,根据研究发现宫缩乏力、切口撕裂、胎盘因素等是造成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在预防时,医院应该结合产妇身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由于国内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CSP如不能早期诊断、处理不当、延误诊治,则可能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全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此疾病要有足够认识和掌握。目前CSP确切发病原因不明,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基层医院临床处理困难,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部位 异位妊娠 子宫破裂 临床处理 CESAREAN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发生原因,并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寻找合适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1005例,其中325例患者有盆腔粘连(65例盆腔重度粘连),收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剖宫产年龄、手术次数、生殖道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方向、子宫切口位置、是否腹膜缝合、盆腔粘连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年龄、患者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方向对患者是否发生盆腔粘连无影响,而患者剖宫产次数、剖宫产中腹膜的缝合情况、出现盆腔炎情况、子宫切口位置是孕产妇剖宫产后盆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剖宫产导致盆腔重度粘连分析应尽量减少其剖宫产次数,注意术中腹膜的缝合,尽量子宫下段切口,做好术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盆腔粘连 病因
  • 简介:目的:比较剖宫产与引导助产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60例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接受阴道助产分娩,评价两种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胎儿窘迫症改善情况。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0~3分比例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就局部指标而言,剖宫产术能进一步降低重度窒息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抢救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 阴道助产 剖宫产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比较宫腔镜与阴式病灶切除术联合与不联合药物预处理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本科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0例临床案例。按照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与阴式病灶切除进行子宫瘢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每次20mg,bid,连续口服3d)和手术前3d、手术前1d分别给予患者臀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50mg·m-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包块大小、血清β-HCG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2.36±1.32)mL、β-HCG恢复时间(16.85±2.96)d、阴道流血时间(5.96±1.05)d、住院时间(8.96±2.32)d、月经来潮(38.86±4.62)d、随访痊愈时间(40.73±2.84)d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妊娠包块大小(2.15±0.86)cm、β-HCG量(398.62±188.55)mIU·mL^-1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联合宫腔镜与阴式病灶切除术能有效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联合 甲氨蝶呤 宫腔镜 阴式病灶切除术 子宫瘢痕妊娠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阴道彩超与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阴道彩超检查,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2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觉舒适度为92.31%,胎儿成像位置范围清晰度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5.38%、73.08%(P〈0.05);观察组妊娠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57.69%(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进行检测的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舒适度,优于阴道彩超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妊娠 阴道彩超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数据库的记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胎儿娩出后,胎盘存在粘连、植入,胎盘剥离面广泛渗血,出血量大于500mL时,对照组以宫腔填塞碘仿纱条行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方法基础上,在填塞碘仿纱条的过程中在子宫壁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若患者仍有产生出血现象,可在0.5h时后行1次注射,但是总注射剂量应在2mg以下。宫纱放置用时为48h,取纱前的30min对其静脉滴注缩宫素。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的改变情况、子宫切除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跳动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分别为(380.12±12.77)、(461.48±13.33)mL,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952.34±111.65)、1160.7±132.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的切除率为0%,对照组的子宫切除率为9.38%,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脉搏次数、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提升也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能够很好地控制患者产后的出血量,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剖宫产 碘仿纱条 前置胎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头孢唑林钠与头孢替安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用药的价值及其用药费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婴患者96例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剖宫产围手术期内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安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唑林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治疗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治疗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唑林钠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和用药费用均优于头孢替安。

  • 标签: 头孢唑林钠 头孢替安 剖宫产围术期 切口感染 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