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纯种Wistar大鼠9只,鼠龄2~3个月,体质量180~200g,由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无噪声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廓反射正常,实验前清洁外耳道,显微镜下检查均无中耳炎。以听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为指标,观察大白鼠在稳态噪声持续暴露之前30d至暴露后7d,灌维生素E及生理盐水,对大白鼠听觉脑干电位分析和耳蜗外毛细(OHC)丢失率分析及NF-κB在耳蜗毛细中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后大白鼠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单纯噪声组,OHC丢失率也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干预组的耳蜗细胞表达NF-κB的强度低于单纯噪声组(P〈0.05)。结论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耳蜗毛细中NF-κB的表达。

  • 标签: 噪声 耳蜗 毛细胞 维生素E NF-ΚB
  • 简介: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其生物学活性与自然EPO完全相似。1986年以来临床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摆脱了长期依赖输血的困境,避免了输血带来的风险,但随着rHuEPO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也观察到rHuEPO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等^[1],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本文对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康力龙,治疗期间观察血象、HCT、骨髓红系百分比、血清铁及血压的变化,设对照组为同期16例慢性再障患者,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rHuEPO组4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有效率81.25%。对照组2例缓解,5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有效率43.75%。rHuEPO组优于对照组(P<0.05)。rHuEPO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总输血量为180ml,对照组为650ml,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铁治疗前30.09±3.18umol/L治疗后22.86±3.54umol/L(P<0.01);血压治疗前15.75±0.89/10.33±1.32kPa,治疗后16.61±1.04/10.95±1.36kPa(P<0.05),未出现缺铁症、高血压、血栓形成及过敏等副作用。

  • 标签: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目的:评价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CD3^+、CD4^+、CD25^+)、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CD25^+)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AA患儿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儿童35例对照。病例组分为免疫正常组和免疫异常组,均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再障患儿外周血CD8^+、CD25^+T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CD4^+T细胞(P〈0.05)、CD3^-、CD16^+、CD56^+细胞(P〈0.01)、CD4^+/CD8^+比值(P〈0.05)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型患儿的免疫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大多数AA患儿存在CD4^+/CD8^+比值失调,CD25^+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了发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发病机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T细胞亚群 CD4^+ CD8^+ CD25^+ CD56^+
  • 简介:患者,女,77岁。因“腹膜透析1年,间断发热4个月,活动后心慌、气喘半月”于2014年10月28日入院。既往:高血压20余年,糖尿病5年。13年余前行左肾囊肿切除术。5年前发现血肌酐升高,现在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1年前因多囊肾血肌酐升高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规律腹膜透析。6月前发生腹膜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具体不详),3月前出现高热,体温最高39.2℃,查腹透液常规示:核细胞数增多(最高480mm-3),以单核为主,占60%-90%。TB-spot阳性。考虑结核可能性大,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7月24日给予异烟肼片(上海信谊药厂,批号:不详)(200mg,每日1次)、利福喷丁胶囊(无锡山禾集团福祈制药,批号:不详)(600mg,每周1次),7月30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透液正常(有核细胞数92mm-3,单个核细胞43mm-3)。出院后继续原用法用量抗结核治疗,76天前至今多次复查示白细胞、血红蛋白逐渐下降,患者持续规律用药,直至1周前自行停用异烟肼及利福喷丁。现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76天前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5.1x109·L-1,血红蛋白(HGB)115g·L-1;36天前WBC2.2x109·L-1,HGB113g·L-1;2周前WBC2.94x109·L-1,HGB102g·L-1;1周前WBC2.7x109·L-1,HGB91g·L-1)。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饮食欠佳。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WBC3.40x109·L-1;红细胞(RBC)2.42x1012·L-1;HGB80g·L-1。给予悬浮红细胞2u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u,ih,每日3次)、速力菲(0.2g,每日3次)、叶酸(5mg,每日3次)、维生素B12(用量不详,每日3次)。11月2日复查:WBC2.60x109·L-1,RBC2.28x1012·L-1,HGB75g·L-1。给予肾内一体化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占67.5%,中幼粒细胞比例高,其他各阶段粒细胞比例,�

  • 标签: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利福喷丁胶囊 异烟肼片 腹膜透析置管术 促红细胞生成素 抗结核治疗
  • 简介:2007年底,由于和儿女间发生了一些不快,导致出现抑郁症状,我的头发脱落得很厉害——不但梳头发时,梳子上、衣服和地上会有很多落发;而且平时睡觉的枕头和垫褥上也“攀爬”着很多落发;发展到后来,哪怕是用手指在头部搔痒也会带下一缕发丝;如果洗头,那就落得更多。因为并未采取对策,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成了秃子。好在时当冬季,我在室内室外都戴帽,别人看不见。

  • 标签: 再生 脱发 头发脱落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内耳眩晕症的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患有内耳眩晕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内耳眩晕症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 治疗效果
  • 作者: 谢中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6期
  • 机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可发生于全年龄段患者,常存在明确诱因。儿童病例多继发于严重感染或创伤、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等重症病例。随着更多的病例被报道,一些非严重病例也可发生CLS,当引起全儿科医师的重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亦可由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该病发病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MRI内耳水成像检查对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2月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01例耳聋幼儿行术前MRI内耳水成像检查,观察内耳形态和蜗神经发育情况.结果74例双侧内耳结构正常,27例内耳结构异常.蜗神经发育异常3例.结论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磁共振成像 耳蜗神经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HRCT影像学表现,同时在CT工作站对内耳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进一步分析内耳畸形。探讨HRCT及MPR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临床无明确原因的、表现为重度至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患者行颞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根据Sennaroglu等提出的新的内耳畸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利用CT工作站对表现清晰的结构如耳蜗高度、前庭、内听道、前庭导水管等进行测量。结果83例患者中HRCT表现为内耳畸形49例(98耳),其余34例HRCT未见异常。畸形主要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24例(48耳),其中单侧扩大27例(50耳),合并其他内耳畸形4例(8耳);Michel畸形4例(6耳);共同腔畸形2例(4耳);耳蜗发育不全1例(2耳);IP-I型l例(2耳);IP-11型(Mondini型)3例(6耳);前庭半规管畸形6例(12耳);内耳道狭窄8例(16耳)。结论HRCT及MPR后处理可获得内耳畸形的可靠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的评判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HRCT 感音神经性耳聋 内耳畸形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耳眩晕证患者中,使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就诊的 80例内耳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 40例,研究组的患者采取的是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法,参考组采取的是对症西药治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7.50%,显著优于参考组的 90.00%( 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 95.00%,显著优于参考组的 85.00%( P<0.0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内耳眩晕症患者中,使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法的效果比较显著,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在内耳眩晕症患者中实施。

  • 标签: 苓桂术甘汤加减 内耳眩晕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内耳眩晕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的临床价值,重点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听阈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方法: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从本院诊治的内耳眩晕患者当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随机编号,1-72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35例,采用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听阈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听阈水平改善明显,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内耳眩晕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 临床效果 听阈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Th1/Th2细胞的数量,进一步探讨其在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抗凝血CD4+T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分别反映Th1、Th2细胞的数量。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样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Th2样因子IL—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水平明显增高,Th2水平基本正常,提示可能是因为Th1/Th2比例失衡导致再障造血衰竭。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Th1/Th2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合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环孢素免疫抑制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ATG治疗,观察组加用环孢素免疫抑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43%,对照组82.14% ,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7.14%,对照组为10.71%,P>0.05。结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合用ATG与环孢素免疫抑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该联合用药方案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孢素免疫抑制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自体修复技术与再生医学美学中应用再生美纳米复配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再生美纳米复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溃疡复发情况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自体修复技术与再生医学美学中再生美纳米复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及溃疡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自体修复技术 再生医学美学 湿润烧伤膏 再生美纳米复配液 瘢痕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的新生儿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对干预效果予以评价分析。方法:将选择的80例足底毛细血管采血新生儿,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区分,每组40例,分析两组干预效果、两组新生儿的心率、SPO2及呼吸变化的情况。结果:研究组NIPS评分、采血操作时间、采血成功率以及新生儿的心率、SPO2及呼吸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时产生的疼痛反应,促进穿刺采血的成功有积极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新生儿心率、SPO2及呼吸的异常波动。

  • 标签: 新生儿 足底毛细血管采血 护理干预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病原的有效药物。方法将6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a-2b干扰素小剂量肌注和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始疗组在病情好转时间和疾病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肌注和呼吸道局部用药相结合治疗毛支,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情好转.痊愈时间明显缩短,a-2b干扰素是治疗毛支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痊愈 A-2B干扰素 肌注 病情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的58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偏小在2岁以下,其中1~6月患儿42例,占72%。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初期即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程1周内病毒抗体阳性39例(6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8例(48%)。临床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10天左右恢复,预后好。其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阻塞性肺气肿43例(74%),肺间质浸润性病41例(71%),小叶浸润性病变20例(34%),节段浸润性病变3例(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婴幼儿哮喘相混淆。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