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发病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668例血压疑诊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同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实验组(438例),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患病和Gensini积分情况。结果H型高血压实验组患者冠心病发生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补肾接骨汤方对四肢骨折后患者疗效及其对骨折愈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患者84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接骨汤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疼痛、肿胀)复常时间及其骨折愈合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为80.95%(P〈0.05),疼痛、肿胀复常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接骨汤用于治疗四肢骨折后患者疗效较为确切,加速了患者症状复常与骨折愈合。

  • 标签: 补肾接骨汤 四肢骨折 疼痛肿胀 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骨折患儿住院期间全程药学服务,探讨开展儿科临床药学服务方法。方法:临床药师监护患儿住院期间主要药学治疗,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方案,为患儿提供用药教育,为护理人员提供药学服务。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儿用药,达到治疗个体化。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为医护人员以及患儿提供药学服务,优化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用药教育,使患儿获得更加优良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骨折 抗菌药物 药学服务
  • 简介: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患者手术时股骨近端扩髓与否对失血量影响。方法选取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6例,插入髓内钉主钉前股骨髓腔不用扩髓器进行扩髓;B组患者18例,股骨髓腔周径窄,插入髓内钉主钉困难者需用扩髓器进行扩髓;C组患者61例,髓内钉主钉插入前主动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比较各组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A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103±27)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4±32)mL,(145±32)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40±26)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4±32)mL,(701±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543±32)mL;B、C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分别为(610±32)mL,(656±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中,股骨近端扩髓增加隐性和总失血量;股骨近端扩髓是Gamma-3内固定手术失血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3 扩髓 失血量 隐性失血
  • 简介:下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颈部遭受一定程度外力时,可造成下颈椎排列异常,颈椎周围结构损伤,可合并骨折脱位,常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四肢不全瘫甚或全瘫危及生命^([1])。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类型和特点,选择合理治疗方式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基础^([2])。因此,针对不同骨折脱位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治疗方式 式选择 四肢不全瘫 脊髓神经功能 排列异常
  • 简介:目的对中医正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接受中医正骨术治疗,常规组接受西医手法复位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骨折部位恢复效果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优良为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术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正骨术 桡骨远端骨折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锁定板治疗肋骨骨折。方法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隔下逐瘀汤联合隧道锁定板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隧道锁定板治疗。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疼痛缓解程度、骨折愈合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下逐瘀汤联合隧道锁定板联合治疗肋骨骨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膈下逐瘀汤 内固定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搬运过程中牵引搬运法对疼痛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患者86例按照术后搬运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运用牵引搬运法43例患者作为牵引组,采用常规搬运法43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结果与牵引组患者相比常规组患者搬运后疼痛加重例数明显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牵引搬运法 下肢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无痛护理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9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无痛护理组予无痛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治疗配合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康复锻炼积极性、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护理前后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果无痛护理组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无痛护理组治疗配合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康复锻炼积极性、使用镇痛药物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无痛护理组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无痛护理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者实施无痛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

  • 标签: 老年骨折患者 无痛护理 应用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对螺旋CT容积扫描诊断胸廓骨骨折临床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70例疑似胸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与CT轴位扫描,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CT轴位扫描图像为金标准,X线诊断灵敏度为与特异度均不如3DVR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使用延续护理时联合微信教育效果。方法收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共14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延续护理和微信教育,将两组症状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延续护理过程中,联合微信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认知程度,使其生活质量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微信教育 延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接骨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护理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接骨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3、7、14天,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坚持完成了整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制剂接骨膏,外敷于骨折处,能起到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接骨膏 单纯性肋骨骨折 外敷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结果观察组优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创伤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临床价值近年,微观医疗设备在临床治疗中逐渐推行,解决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治疗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手段发现,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及骨折类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5±8.3)岁,致伤原因12例为交通致伤,14例为坠落伤,4例为其他原因致伤;13例为后侧内部骨折,17例为后侧外部骨折;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8.1)岁,致伤原因11例为交通致伤,13例为坠落伤,6例为其他原因致伤;15例为后侧内部骨折,15例为后侧外部骨折;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于患者髁后外侧骨处作倒L形切口,切口从腘窝横纹中线内侧沿皮肤横纹至外侧;从腓肠肌外侧处向腓骨平衡进行延伸,选定合适桡骨远端对接骨板预弯进行锁定,并将其置于外侧髁后侧处,再钻孔依次拧入螺钉锁定;采取C型臂X线机确认手术无误后,采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并在切口内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并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外膜麻醉,在手术部位置入关节镜对患者关节、半月板、韧带进行分析,如患者半月板已经出现撕裂情况,应及时进行摘除;如患者交叉韧带出现损伤,可采取离子刀热疗紧缩处理方式对其功能进行恢复处理;患者麻醉生效后,根据Schazker分型1选择合适复位固定方式,I型患者可实施推挤骨块复位方式,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并通过关节镜查看复位情况,确认无误后采用空心螺钉进行重新固定;II、III、IV型患者应先根据患者骨折位置确定出钢板位置,再在侧面作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并在其下方1.8cm左右处作骨窗,其长度为1.4cm,宽度为1.2cm,通过顶棒撬进行拔冲顶,如患者复位关节处于塌陷时,可通过自体髂骨对缺损区域进行填补,并采取钢板骨块固定复位。术后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并将患者下肢抬高,采取包扎、加压等方式使患者膝关节伸直,50小时候可将绷带拆除,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CPM功能锻炼,每天3次;针对韧带、半月板存在损伤患者,术后4个月需借助长腿支具行走,并定期进行X线复查。1.3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主要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2,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稳定性、疼痛感及膝伸直缺失度五项,每项为5分,总分共计25分,18分以上为优,10~17分为良,10分以下为差,优良=(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30例)10例为优,11例为良,9例为差,优良为21例(70.00%);观察组(30例)16例为优,12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为28例(93.33%);观察组优良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属于膝关节创伤,临床较为少见,该类型骨折位置偏后较为隐蔽,因此,切开入路复位操作难度较大。在骨科手术中关节镜已得到推广普及,其主要通过端午透镜内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内窥,再通过监视器对患者关节内部骨折情况进行动态、实时反映,在肘关节及膝关节诊断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诊断治疗中关节镜也有着明显优势,手术过程中可使医生视野更加开阔,通过小切口即可对患者损伤组织和移位情况进行反应,在骨折移位固定处理和损伤处理时,可避免游离体产生,以免对患者关节造成更大损伤3。同时,采取小切口处理可避免传统手术过程中关节囊和关节腔暴露,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及感染情况发生。就患者而言,选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恢复期,使患者尽早参与功能康复训练中,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另外,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患者因内外翻应力,容易损伤韧带和半月板,而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关节稳定期较长,术后疼痛剧烈,且容易产生后遗症,而关节镜下手术可通过内透镜对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有针对性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对我院收治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措施发现,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患者优良(93.33%)明显高于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优良(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治疗中,临床医生可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更准确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判断并治疗,以提高临床优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参考文献1张帆,罗晓东,叶茂等.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09(24)33-34,37.2陈红卫,赵钢生,张根福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1(3)224-228.3张洪亮,黎佩珍,李忠辉等.胫骨后侧平台骨折采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539-25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按摩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76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行术后常规功能锻炼对照组(n=38)和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按摩实验组(n=38),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AOF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6周及6个月VAS评分较对照组低,AOFA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按摩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疗效可靠,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病情康复。

  • 标签: 中药熏洗 手法按摩 踝关节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8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下肢骨折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方案为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患者手术方案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手术方案之下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手术方案之下其临床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促进患者尽早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大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 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157例已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5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8.24±2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3.72)ml。治疗优患者96例,良患者42例,可患者10例,差患者9例;优良为87.90%。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较高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 作者: 郝亚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  探究创伤性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创伤性颈椎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77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信息等数据进行统计后,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探究手术治疗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得到改善,多数患者恢复较好,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状况,其总体发生率为3(3.90%),其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创伤性颈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来对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分析,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还应注意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以获得患者最优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