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K3(VitK3)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As2O3的联合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分别以VitK3、As2O3以及两者联合孵育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V/Pl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数,倒置显微镜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后的形态。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表明,VitK3能抑制SACC-83细胞生长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凋亡为主。VitK3与As2O3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VitK3能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并且与As2O3联合时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维生素K3 AS2O3 凋亡
  • 简介:目的:用体外研究方法评价采用化学或物理催化激活的高浓度漂白的漂白效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评价不同光固化设备激活时35%过氧化氢(WhitenessHPMaxx)对牙齿漂白的效力。光固化设备包括:卤素灯(普通和漂白模式)(Optilux501C.Demetron/Kerr),第一代LED.LED/二极管激光(UltrablueⅣ.DMC),第二代LED(Bluephase16i,IvoclarVivadent)和无光源照射组(对照组)。第二部分.分析化学和物理催化方式对高浓度漂白的影响.漂白包括:35%过氧化氢(WhitenessHPMaxx)+20%氢氧化钠;35%过氧化氢+7%碳酸氢钠:38%过氧化氢(OpalescenceXtraBoost);35%过氧化氢+卤素灯;35%过氧化氢+20%氢氧化钠+卤素灯:35%过氧化氢+7%碳酸氢钠+卤素灯:38%过氧化氢+卤素灯:以及35%过氧化氢。用人离体磨牙制备的块状试件根据不同漂白处理随机分组(n=5)。漂白效果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漂白过程分为3次。测量结果用ANOVA和Tukeytest进行检验(α=0.05)。结果:两部分实验结果都表明.经催化激活与未经激活的漂白处理.其效果在测试的所有阶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激活系统不会改善高浓度漂白的漂白效力。

  • 标签: 激活方式 物理催化 分析化学 漂白剂 浓度 过氧化氢
  • 简介:Ti3SiC2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可加工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特性,导电、导热性能良好,可加工,耐氧化、耐化学腐蚀,具有抗热震性、高温稳定性和高温塑性以及良好的自润滑性等。本文综合评述了Ti3SiC2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

  • 标签: TI3SIC2 层状陶瓷 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3M自酸蚀封闭3M光固化黏结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在唾液污染条件下黏结颊面管的性能。方法收集2009年7—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下颌第一恒磨牙40颗,随机分为3M组和GC组,每组20颗。分别用3M自酸蚀封闭3M光固化黏结和GC光固化正畸黏结黏结颊面管,测试其抗剪切强度、抗拉伸强度及黏结残留指数。结果两种黏结的抗剪切强度及抗拉伸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光固化正畸黏结黏结强度大于3M自酸蚀黏结;在剪切力和拉伸力作用下,GC光固化正畸黏结的黏结残留指数(ARI)小于3M自酸蚀黏结,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光固化正畸黏结性能较佳,对釉质损伤小,适合用于隔湿效果差的磨牙黏结颊面管。

  • 标签: 颊面管 自酸蚀黏结剂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 黏结强度 黏结剂残留指数
  •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揭示BMP2指节肽(BKP)结合后的Ta2O5纳米管是否具有促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能力。方法:以多巴胺为中间介质,将BKP结合于Ta2O5纳米管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BKP和Ta2O5纳米管的成功结合。将种植体植入新西兰白兔的胫骨内,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术后1、23、4周种植体表面成骨相关基因ALP和Col-I的表达,制作骨-种植体不脱钙磨片,观察术后2、4、8周种植体周围骨的组织学表现。结果:BKP成功结合至Ta2O5纳米管表面。相对于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表面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在骨-种植体接触面积和新骨形成方面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Ta2O5纳米管表面附着BKP可明显促进种植体骨整合,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改善钽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 标签: BMP2指节肽(BKP) Ta2O5纳米管 多巴胺 基因表达 骨整合
  • 简介:目前,文献对激光用于牙根面治疗的合理性不予支持,相反却有一些研究显示,激光作用于根面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价CO2激光照射根面后对软组织附着的影响。实验选两只狗,采用四个象限设计,一个象限为未治疗对照组,其它三个象限分别为:(1)刮治和根面平整;(2)激光处理;(3)激光处理后再辅助刮治及根面平整。分组前,每个象限各有三颗牙齿用翻瓣术和骨切除术而暴露牙根面。各组根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龈瓣复位,自然愈合28天。术前及术后第28天均进行临床附着水平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只经激光处理的样本附着丧失大于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而且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激光处理后带有残余炭化层的牙根表面没有软组织附着的证据。

  • 标签: CO2激光处理 牙根面 软组织附着 组织学评价 实验研究 激光疗法
  • 简介:目的鉴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异源二聚体较BMP同源二聚体有更高效的诱导成骨作用,比较研究纯化的重组人BMP2/7(rhBMP2/7)异源二聚体与rhBMP2和/或rhBMP7同源二聚体在诱导细胞成骨分化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的3种rhBMPs作用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比较研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Ⅰα1,Coll)以及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corebindingfactorαl,Cbfαl)的表达变化.结果RhBMP2/7异源二聚体上调细胞ALP活性的浓度效应呈钟形曲线;其诱导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呈类似的钟形曲线;而相应的同源二聚体则呈现浓度依赖效应递增曲线.此外,rhBMP2/7异源二聚体与rhBMPs同源二聚体相比,诱导的Runx2的基因表达变化不同于ALP、OCN或Coll基因表达,提示后3种基因的表达并不完全依赖于Runx2基因的表达转录.结论RhBMP2/7异源二聚体在诱导细胞成骨分化基因表达上仅在早期以及较低浓度范围内与相应rhBMPs同源二聚体有显著性差异;基因表达转录后,成骨相关蛋白的合成、修饰及活化程度不同更可能是造成rhBMP2/7异源二聚体与相应同源二聚体生物学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同源二聚体 成骨分化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Dlx2(distal-lesshomeobox2)基因过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Dlx2过表达的反转录病毒载体,测序验证。体外病毒转染MC3T3-E1后,以嘌呤霉素行抗性筛选稳定细胞株,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中Dlx2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Dlx2过表达对部分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Msx2)表达的影响。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Dlx2过表达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Dlx2过表达的反转录病毒载体,测序正确。体外转染后筛选出Dlx2稳定高表达细胞株MC3T3-E1-Dlx2,其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成骨诱导过程中,MC3T3-E1-Dlx2细胞ALP值在第4、7、14d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茜素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染色深。Dlx2过表达在成骨诱导早期能显著促进ALP和Msx2的表达(P〈0.05),晚期则上调OCN表达(P〈0.05),而Runx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lx2过表达上调ALP、OCN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 标签: Dlx2基因 成骨分化 MC3T3-E1细胞系 同源盒基因
  • 简介:目的本文目的是评估一种含氟的窝沟封闭在随机挑选的132个儿童的乳牙和恒牙上应用时的保留率。材料和方法应用Helioseal-F对36位平均4.5岁的儿童的195个乳牙和96位平均10.5岁的儿童的391个恒牙进行窝沟封闭。每一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3年后复查封闭的保留率。结果乳牙完全保留率是95.04%,部分保留率是3.12%,完全脱落是1.84%。恒磨牙分别是95.81%,2.83%,1.36%。结论此窝沟封闭3年保留率很好。乳牙组和恒磨牙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氟窝沟封闭剂 乳牙 恒牙 保留率
  • 简介:由于种植体表面及邻近组织的污染使得种植体周垂直型骨缺损的再生治疗很困难。本文通过15位患者.展示CO2激光对受累种植体的净化能力,同时采用骨移植物及屏障膜。应用自体骨移植材料(10个病例)或异种骨移植材料(BioOss)(9个病例)增加骨量.再在骨移植材料表面覆盖胶原膜。术后评估临床结果并进行X线片检查。经过27个月(±17.83)的观察期,种植体周骨缺损几乎完全获得填充。临床及X线片结果初步显示,将CO2激光净化种植体表面和骨增量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 标签: CO2激光净化 种植体表面 种植体周垂直型骨缺损 再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的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与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的关系.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点牙周膜组织切片.结果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周膜压力侧和张力侧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呈短时上调规律,两侧相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压力侧与张力侧呈一过性上调规律,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实验性牙移动 疼痛 P2X3受体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制备辛伐他汀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初步探索辛伐他汀促进牙髓修复的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壳聚糖温敏性缓释凝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缓释效果并绘制释放曲线。大鼠磨牙行活髓切断术,分别以载有辛伐他汀的壳聚糖缓释凝胶(简称辛伐他汀缓释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凝胶(简称空白凝胶)、氢氧化钙盖髓,并设对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3、7、14、28d处死,拍摄X线片,HE染色观察牙髓情况。结果:37℃下,空白凝胶15min内凝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8min内凝固。48h辛伐他汀快速释放,60d后达到溶质梯度平衡,凝胶内的辛伐他汀持续平稳释放,累计释放率为61.5%。活髓切断术后,氢氧化钙组28d受试牙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组术后7、14、28d的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空白凝胶组未见高密度影像。HE染色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术后7d盖髓断面牙髓结构正常,成牙本质样细胞向断面聚集并形成早期钙化团块,28d形成早期钙化桥;氢氧化钙组术后7d表现为盖髓下方断面和髓腔内牙髓组织凝固性坏死现象,失去正常结构,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结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缓释性能良好。作为盖髓,其组织相容性好,有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潜能。

  • 标签: 辛伐他汀 壳聚糖温敏性凝胶 活髓切断术 盖髓剂 修复性牙本质
  • 简介:1牙髓病病因牙髓病病因包括细菌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免疫因素等。1.1细菌因素细菌感染是导致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因素。1.1.1致病菌(1)炎症牙髓:细菌无明显特异性,细菌种类与牙髓的感染途径和髓腔开放与否有关。(2)感染根管: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

  • 标签: 牙髓病 牙髓感染 牙髓活力 急性牙髓炎 根尖周病 感染根管
  • 简介:目的研制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支架粘结用的复合偶联。方法在大量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了5种配方,最后配置成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和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两种偶联,通过拉伸剪切实验,筛选最终配方。结果使用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偶联可以大大提高硅橡胶和丙烯酸树脂的粘结,其增粘效果明显优于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偶联,最高粘结强度为1.98MPa。结论研制出偶联ZA-1,其主要成分为γ—MPS和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标签: ZY-1加成型硅橡胶 丙烯酸树脂 偶联剂
  •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在体内使用2种不同的浓度过氧化尿素后牙齿颜色改变的程度、反跳情况和牙齿敏感程度。材料和方法对25名受试者使用10%和15%漂白,口内个别托盘给药,共14天,上颌牙弓两侧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漂白。患者治疗后分别于3天、1周、2周、3周和6周复诊,评价颜色改变和反跳情况。用比色板、照相术和比色计评价结果。受试者自述牙龈和牙齿敏感分级为1度(不敏感)至5度(非常敏感)。结果10%漂白组和15%漂白组的比色结果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二组间牙龈敏感均数和牙齿敏感均数经统计学分析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评价方法显示,使用漂白2周时,10%漂白组和15%漂白组对牙齿漂白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在6周时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牙龈敏感或牙齿敏感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浓度 漂白剂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多巴胺与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对成骨细胞MC3T3-E1初期粘附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多巴胺改性、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改性的玻片和空白玻片上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MC3T3-E1细胞早期粘附形态。结果:MC3T3-E1细胞在三组玻片上培养1、3、7d的增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空白玻片组,MC3T3-E1细胞在多巴胺以及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组上铺展、粘附形态更好。结论:多巴胺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多巴胺复合Ⅰ型胶原同样是理想的促粘附手段。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是良好的表面改性手段。

  • 标签: 多巴胺 Ⅰ型胶原 成骨细胞 粘附 增殖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检测川陈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川陈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川陈皮素能促进MC3T3-E1的细胞增殖,刺激细胞ALP活性升高,上调BMP-2、COL-I、OCN、Runx2的基因表达,BMP-2信号阻断(Noggin)能抑制成骨分化基因表达。结论:川陈皮素可促进MC3T3-E1成骨分化及成骨基因表达,BMP-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 标签: 川陈皮素 成骨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通过口腔鳞癌组织和细胞学的研究,初步探讨O-糖基化和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方法:对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位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lcNActransferase,OGT)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lcNAcase,OG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检测在糖基化增强(transglycosylation,TG)和糖基化抑制剂(deoxynorleucine,DON)作用下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结果:O-GlcNAc和OGT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呈现表达升高的趋势。OGA的表达和O-GlcNAc、OGT均不同,从正常到鳞癌中表达呈增高趋势,但在不同分化鳞癌组内表达差异不明显。TG可促进TCA8113的增殖和O-GlcNAc、OGT的表达,DON可抑制TCA8113的增殖和O-GlcNAc、OGT的表达。结论:O-糖基化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在舌鳞癌细胞系中活化,抑制剂DON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标签: O位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基化增强剂 糖基化抑制剂
  • 简介:书籍名称:《牙颌创伤治疗学》(精装)作者:彭国光陈志维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月定价:99.00元

  • 标签: 图书出版 口腔医学 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