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上颌第一磨牙最常见的管解剖形态是四管。然而.其他的管数目也有报道。本文旨在报道两例存在5个管的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髓再治疗病例。材料和方法:明确诊断后制定并实施管再治疗计划。运用牙科手术显微镜能更好地了解髓腔的解剖形态,特别是沿着发育线和沟寻找可能遗漏的管。结果:本文报道的两个病例都曾经历失败的管治疗。这两颗牙齿都存在5个管的解剖结构.先前治疗时均未发现MB2和DB2.近中和远中都表现为VertucciII型管结构。影像学复查提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结论:虽然MB2和DB2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无法明确牙齿正确的解剖结构并定位管可导致管治疗的失败。本文病例中遗漏管的发现是管再治疗成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解剖 磨牙 髓腔 根管预备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管预备系统在弯曲管预备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03例有弯曲管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患者患牙120颗,随机分为3组:手用不锈钢K锉组、PROTAPER组、Mtwo组,评价管预备和填充的效果。结果:手动不锈钢K锉组、PROTAPER组、Mtwo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31%、98.44%、98.50%。手动不锈钢K锉组操作时间为16.25±3.26min,PROTAPER组与Mtwo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7.22±2.11min、7.08±3.38min,显著短于手动不锈钢K锉组(P〈0.05)。手动不锈钢K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4%;PROTAPER组与Mtw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7%、3.01%,显著低于手动不锈钢K锉组(P〈0.05)。结论:Mtwo和PROTAPER机用NiTi旋转系统对于弯曲管的预备效果良好,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根管预备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低于手动不锈钢K锉。

  • 标签: 根管治疗 机用旋转系统 弯曲根管
  • 简介:根管治疗是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会导致牙髓治疗失败,管再治疗是治疗失败病例首选而又有效的方法。但管再治疗难度加大。需要使用相关器械及设备有效去除根管内原充填物和感染物质。本文就用于管再治疗的器械、设备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根管再治疗 器械 设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iRootSP和AHplus糊剂用于管治疗的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6个医学数据库,时间范围为自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对无异质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493颗患牙)。Meta分析结果显示:iRootSP糊剂组即刻充填质量较AHPlus糊剂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0,95%CI:(0.10~0.85)];术后疼痛发生率iRootSP糊剂组低于AHPlus糊剂组[OR=0.23,95%CI:(0.06—0.89)];在根尖渗透长度方面,iRootSP糊剂组短于AHPlus糊剂组[WMD=-0.13,95%CI:(-0.22--0.05)]。结论iRootSP糊剂用于管治疗中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远期疗效好,生物相容性较好,是理想的管充填材料。由于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文献较少且均为国内文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

  • 标签: AHPlus iRootSP 根管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四种连续冲洗(气)条件下机用镍钛锉预备管数情况,探讨何种方法可以增加预备管数量。方法:建立透明树脂管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机用ProTaperUniversal(PTU)F1型锉进行管预备,记录干钻、干气、水气与水流组四组不同冲洗(气)预备条件下预备管的数量。结果:四组预备的管数分别为:干钻组3.80±2.24;干气组3.77±1.73;水气组5.73±3.00;水流组7.71±2.07。结论:水流法最有助于增加预备管的数量,其次是水气法,最后是干钻法和干气法。

  • 标签: 根管预备 机用镍钛锉 冲洗法 模拟根管 器械分离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管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管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B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管预备+冷侧压充填;C组:采用不锈钢K锉管预备+热牙胶充填;D组:采用不锈钢K锉管预备+冷侧压充填。各组牙齿充填完成后将根尖5mill内牙根垂直牙长轴每隔1mm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a=0.05。结果C组在管峡区充填效果最差,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充填效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K锉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组合不适合管峡区的充填。

  • 标签: 根管峡区 根管预备 热牙胶 冷侧压
  • 简介:牙缺失是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口腔种植义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牙缺失的主要修复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伴随着口腔种植的广泛开展,出现了一些神经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甚至出现在曾被认为较安全的区域—下颌骨前部。因此,种植术前获取精确的解剖信息是必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的进步,锥形束CT可以实现口腔精细结构的三维重建。本文就锥形束CT在种植术前对下牙槽神经前袢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种植 下牙槽神经前袢 锥形束CT
  • 简介:在本回顾性分析中,称为“冰淇淋锥形”技术的拔牙窝或牙槽嵴保存方法被用于11个2型拔牙窝拔牙位点。2型拔牙窝的定义为唇/颊侧软组织存在伴有颊侧骨板部分或完全缺失。所有牙齿在拔除时为防止损伤未使用翻瓣。将一个可吸收胶原膜做成冰淇淋锥形的置于拔牙窝.并植入人冻干同种异体移植骨。用精确度为001mm的电子卡尺测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模型,并用丙烯酸模板、三维数字扫描仪以及CBCT扫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以计算颊舌径变化。拔牙窝保存术后6个月安放种植体,均达到初始稳定性,其最小转矩为35Ncm,平均颊舌径减少1.32mm。拔牙前后牙槽嵴相对愈合的骨移植点.其颊舌径变化的范围为减少0.46~2.25mm.平均1.28mm(CBCT):0.31~2.71mm,平均1.36mm(电子卡尺):0.21~2.80mm,平均1.32mm(三维数字扫描仪)。所有11个种植体稳定且达到了临床骨结合。这种“冰淇淋锥形”技术可以重建缺失的颊侧骨板,使其能够安放种植体;然而.与拔牙前牙槽窝的宽度相比,拔牙后牙槽嵴尺寸减少达1.32mm。

  • 标签: 拔牙窝 颊舌径 冰淇淋 翻瓣术 锥形 移植术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估上颔前牙冠延长术后骨组织的各项指标及稳定情况。研究纳入36名患者.涉及行唇(颊)面冠延长的上颔前牙及前磨牙277颗。在术前、中以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记录牙齿唇(颊)面正中、近中和远中线角处的各项临床指标。研究表明.上颌前牙冠延长中预期龈缘与牙槽嵴顶问的距离常不能满足生物学宽度的要求。此外.术后可能会发生明显的组织反弹,组织反弹在术后6个月内逐渐稳定。组织反弹与缝合时组织瓣与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有关。以上发现表明:临床医生应合理运用骨切除建立合适的前牙临床牙冠长度。

  • 标签: 前瞻性临床研究 牙冠延长术 前牙区 延长术后 牙槽嵴顶 生物学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