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富血小板血浆复合(nHAC/PLA/PR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兔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缺损.按不添加材料A组、单纯材料(nHAC/PLA)B组、活性材料(nHAC/PLA/PRP)C组加入相应材料.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影像学观察B、C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A组。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3个组边界区主要由纤维组织包绕.B组边界区可见少量新生骨散在分布.C组纤维组织更致密,可见少量新骨片状分布;组织学观察可见B、C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A组.C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较B组多。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新骨均有增多.残留的材料减少.有大量骨样组织长人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以方差分析对组间新骨面积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2、4周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周时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nHAC/PLA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 标签: nHAC/PLA 富血小板血浆 复合物 颌骨缺损 骨修复
  • 简介:氟化的防龋作用较为明显,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氟化剂型多有其缺点,严重影响了氟化的临床应用。氟化涂膜作为一种局部应用氟化缓释剂型,由于其独特的剂型特点,在防龋、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和预防正畸过程中牙釉质白斑的发生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因此在许多国家氟化涂膜已取代了氟化凝胶的应用。本文就氟化涂膜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功能特点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氟化物涂膜 龋齿 牙本质过敏症 牙釉质白斑
  • 简介:目的:研究HSP70多肽(HSP70peptidecomplexes,HSP70-PC)对人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舌癌Tca8113细胞在43℃条件下加热30min,恢复12h后,用亲和层析方法提纯HSP70多肽,并用Westem印迹鉴定;将提纯的HSP70多肽体外刺激人脾淋巴细胞扩增、活化,然后用M1Tr法测定其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电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培养上清舌癌rrca8113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g湿重的肿瘤细胞可提取纯化HSfr70蛋白85μg,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证实为HSP70抗原肽复合;提取舌癌Tca8113细胞的HSP70-PC与体外免疫扩增的人脾淋巴细胞形成致敏CTL,当致敏CTL与Tca8113细胞效靶比为100:1和50:1时,致敏CTL的杀伤率分别为(77.4±2.9场和f78.9±1.9)%,2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HSP70诱导的CTL对Tca8113的杀伤率与非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攻击的舌癌Tca8113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Tca8113细胞来源的HSfy70多肽具有较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人脾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并能介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CTL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氟化对过氧化脲类漂白剂渗透性及漂白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的12例患者的36颗离体牙,用标准茶溶液染色后,其中12颗样本经NaF处理后用过氧化脲进行漂白(A、B组),12颗样本使用过氧化脲漂白(C、D组),12颗样本放入去离子水中作为空白对照(E、F组)。用VITA比色板对受试牙漂白前后进行比色,然后分别从近远中向(A、C、E组)和唇舌向(B、D、F组)剖开,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剩余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所有标本染色后色度均增加,着色范围为3.66~8.33个色阶。漂白治疗后A、B、C、D组的色阶改变为5~5.53个色阶。而空白对照(E、F组)无色阶改变。(1)近远中向剖开:A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8.6%~39.4%,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8%~72%;C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9.3%~37.2%,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7.6%~70.1%;E组两剖面显示全部牙本质均匀染色,面积百分比约96.97%~100%;A、C组间各剖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唇舌向剖开:B组唇侧和舌侧剖面剩余染色面积基本相等,为61.7%~68.7%;D组两剖面剩余染色面积为60.8%~66.3%,反映出相同的颜色改变的深度;F组两剖面染色面积为96.4~99.8%;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色牙漂白前局部氟化处理对漂白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氟化物 漂白 色阶 剩余染色面积
  • 简介:目的:评估以含有酚羟基基团的明胶衍生物(gelatin-Ph)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负载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用于促进骨再生的性能。材料和方法:通过分析gefatin-Ph凝胶或胶原蛋白中生长因子释放曲线.来评估gelatin-Ph作为载体的性能。选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BMCs)进行体外实验,研究gelatin-Ph的生物相容性(即细胞在明胶中的生存率、形态以及增殖情况)。为了研究gelatin-Ph凝胶和rhPDGF-BB复合对骨形成的影响.以该复合修复鼠胫骨缺损后.制作不脱钙标本切片.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在前30d内.几乎检测不到从gelatin-Ph凝胶释放出的rhPDGF-BB,但是在试验第31天添加蛋白酶诱导后,能够检测到释放出的rhPDGF-BB。RBMCs在凝胶中的生存率及其在胶板上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在实验第2周和第4周时,这种复合对骨形成和矿化均有促进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gelatin-Ph凝胶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以gelatin-Ph负载rhPDGF-BB进行局部给药能够促进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药物释放系统 生长因子 水凝胶 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 简介:目的评价当把硝酸钾和氟化加到10%过氧化尿素漂白凝胶中后,对牙齿敏感性所起的作用。方法和材料17个上颌牙列和4个下颌牙列采用家用漂白技术进行漂白。漂白治疗包括在中线的一侧采用10%过氧化尿素凝胶,内含3%(重量/体积)硝酸钾和0.11%(重量/体积)氟离子;同时另一侧只采用10%过氧化尿素(对照),共14天。每一侧牙列由患者用一个可视性模拟标尺评价牙齿敏感性和牙齿变白程度。治疗前后均拍摄照片。结果加入硝酸钾和氟化的一侧牙列牙齿敏感性明显降低;而且加入硝酸钾和氟化没有明显改变过氧化尿素漂白剂的漂白效果。结论含有硝酸钾和氟化的10%过氧化尿素漂白凝胶与只使用漂白凝胶的对照组相比,家用2周治疗后牙齿敏感性降低。

  • 标签: 硝酸钾 氟化物 过氧化尿素漂白剂 牙齿敏感性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氟化钠抗碳酸饮料对乳牙釉质酸蚀的效果。方法:用人下颌乳切牙制备72个釉质块,将其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釉质块不作涂氟处理,实验组两组釉质块分别涂0.6%和1.23%浓度氟化钠;各组再按浸泡在碳酸饮料中的时间不同分成30min和50min两个亚组。将各组釉质块分别浸泡于碳酸饮料中30min或5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将实验组重新涂氟,然后再将釉质块浸泡在碳酸饮料中,如此循环直至12h。用扫描电镜观察乳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表面硬度值(surfacemicro-hardness,SMH)变化,评估氟化钠保护乳牙釉质抗碳酸饮料酸蚀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两种浓度氟化钠处理过的乳牙釉质能不同程度地抵抗碳酸饮料的酸蚀作用,SMH值较高(P〈0.05);随着碳酸饮料浸泡时间的延长,氟化钠保护乳牙釉质抗酸蚀的能力下降;较高浓度的氟化钠的保护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化钠能够增强乳牙釉质抗碳酸饮料酸蚀能力。

  • 标签: 氟化钠 碳酸饮料 釉质酸蚀 乳牙
  • 简介:目的:比较氩气、30%H2O2和50%H2O2等离子体对树脂表面浮游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成9mm×9mm×2mm的试件56块,在浓度为1.0×10^8CFU/ml白色念珠菌菌悬液中培养2h后取出,PBS轻漂两次,分为14组(n=4)。对照组不做处理,氩气等离子体分别处理20s、40s、60s、80s、100s,30%H2O2和50%H2O2等离子体分别处理5s、10s、15s、20s。处理后洗脱、系列稀释、涂板。48h后计数菌落形成单位,计算杀灭对数值。参考欧洲标准EN1275-2005,处理后真菌减少〉4log(10)CFU视为有效。结果:氩气等离子体处理100s、30%H2O2和50%H2O2等离子体处理15s后,白色念珠菌数量降低均〉4log(10)CFU,均能达到有效杀灭。结论:氩气、30%H2O2和50%H2O2等离子体均能有效杀灭树脂表面浮游白色念珠菌。30%H2O2和50%H2O2等离子体杀菌效能优于氩气等离子体。

  • 标签: 等离子体 丙烯酸树脂 白色念珠菌 消毒
  • 简介:当今牙科学科发展及临床进展迅猛,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性修复的领域有了极大暴涨性成长。经典的树脂美容修复是众多牙科医生修复牙体缺损微创方式中的首选。然而随着树脂材料本身的发展.对于材料的选用、修复牙位的范围、修复方式及具体技巧的变化,许多医生无法具悉其详。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术 牙科医生 牙体缺损 美容修复 树脂材料 修复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变形链球菌(S.mutans)密度感应系统信号蛋白的体外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口腔S.mutans密度感应感受刺激因子(CSP)信号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合成蛋白.质谱分析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对比观察CSP信号蛋白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分析CSP信号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化学合成纯化S.mutansCSP蛋白分子.加入CSP信号肽后.S.mutans生物膜呈团状密集分布.细菌之间存在厚实的黏性胞外分泌.细菌黏连呈链团状。结论成功合成口腔S.mutansCSP信号蛋白.该蛋白肽具备促进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密度感应 信号肽 化学合成
  • 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压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压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 标签: 复合树脂 抗菌性能 填压 细菌生长情况 COMPACT 96孔板
  • 简介: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对皮肤的致敏性能。方法:豚鼠皮内注射试验试液,经诱发和加强及过敏激发后,观察局部组织的过敏现象。结果:20只豚鼠均未见有明显红斑或水肿发生,评定配色颜料一硅橡胶复合体的小鼠皮肤过敏率为0%。结论: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口腔环境将不致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颜料 硅橡胶 致敏 赝复体 颔面部缺损
  • 简介:光敏复合树脂可解决四环素牙、氟斑牙、变色牙、牙齿缺损患者的牙体修复.笔者从1998年6月至2001年2月对36例患者进行3年观察,发现4例光敏复合树脂修复材料有脱落、折断现象,现就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光敏复合树脂 患者 修复材料 牙齿缺损 变色牙 氟斑牙
  • 简介:目的研究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Col/TCP)修复髁突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实验动物的右侧髁突前斜面形成3mm×4mm的全层缺损后,植入复合材料;左侧仅造成同样的缺损。分别于术后4、6、8、12和24周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对缺损区的新生软骨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4周后复合材料即可诱导关节软骨的修复;12周时缺损区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且与关节下骨结合紧密;24周后再生软骨未见明显褪变;对照组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充填,未见软骨形成。实验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为阴性;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见典型软骨细胞出现,对照组为纤维组织。结论Col/TCP可以修复髁突软骨缺损,形成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

  • 标签: 胶原 磷酸三钙 下颌骨髁状突 软骨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5种复合树脂与全酸蚀、自酸蚀粘接剂分别进行组合应用,探讨复合树脂及粘接剂种类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新近拔除的50颗离体牙,在颊舌面分别备洞,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2,B组使用自酸蚀粘接剂i.bond。每组再分别应用Z350、Solitaire2、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5种复合树脂充填固化。所有牙齿进行冷热循环500次,浸泡于0.5%品红溶液24小时后,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树脂充填边缘的染料渗透情况,计分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各组树脂微渗漏评分及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Dentex。使用i.bond自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BrilliantNewLine、Dentex两种树脂使用i.bond粘接剂的微渗漏要低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其余3种树脂使用两种不同粘接剂对微渗漏无显著影响。结论:Z350、GradiaDirect纳米级填料复合树脂的微渗漏低于Solitaire2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

  • 标签: 微渗漏 复合树脂 粘接剂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应用复合树脂对临床不同类型牙体美容缺陷进行美学修复的临床设计方案、洞斜面设计、牙体美学分层修复颜色设计理念与方法,并结合临床病例对修复过程中重要环节如口腔微笑分析、牙体比色、牙体预备、酸蚀、粘接、牙体修复、抛光修整等操作步骤及临床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复合树脂进行牙体修复,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帮助,以期共同努力提高复合树脂牙体美学修复水平。

  • 标签: 复合树脂 美学牙科 牙体修复 粘接技术 临床治疗 微笑美学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玻璃-瓷内置体和不同复合树脂应用技术对边缘渗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30个离体人磨牙分为3组,每组10个,分别于其颊面制备标准圆形五类洞。第一组复合树脂整层一次充填,第二组复合树脂分两层充填,第三组复合树脂并入β-石英瓷内置体充填。牙齿经热循环处理,然后放入0.5%碱性品红中24小时,切片并检查微渗漏。结果在充填体的近He边缘,用分层充填技术和用β-石英内置体的修复体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用整体固化技术的修复体与其它技术相比,微渗漏显著增加。在龈边缘,用β-石英内置体的修复体微渗漏显著减少。用整体技术的修复体表现出显著增加的染料渗透性。结论应用玻璃-瓷内置体可以减少五类洞复合树脂修复体的边缘微渗漏。

  • 标签: 玻璃-瓷内置体复合树脂 修复 微渗漏
  • 简介:目的评价3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树脂和一种有机化陶瓷复合树脂(ormocer)材料充填V类洞后的微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在20颗近期拔除的离体磨牙颊侧和舌侧面制备40个V类洞。窝洞的牙台向边缘位于釉质上,龈向边缘位于牙本质上。牙齿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5颗,充填如下:组Ⅰ,用流动树脂(TetricFlow);组Ⅱ,用混合型复合树脂(Z100);组Ⅲ,用可填压型复合树脂(Solitaire2);组Ⅳ,有机化的陶瓷复合树脂(Admira)。所有实验组,都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树脂材料一次完成充填。牙齿温度循环(200个循环;在4℃~60℃)后,浸入0.5%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放24小时。所有的牙齿纵向剖开,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染料渗入的深度并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釉质和牙本质的微渗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所有修复材料在减小微渗漏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微渗漏 同类型 充填V类洞 混合型复合树脂 树脂材料
  • 简介: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 颌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眶周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