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桥固定修复得到广大缺牙患者的普遍青睐,在临床修复病例中所占比例也明显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冠桥的制作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精度问题,影响冠桥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模型的灌注、代型的制作、蜡型的制作、包埋技术、铸造技术及打磨技术等。本文仅就蜡型制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 标签: 蜡型制作 冠桥 精度 固定修复 临床修复 包埋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弓三维数字化(3D)模型的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的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与方法:用常规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的精确模型.用一种改良的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的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的咬合记录的不准确性。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的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个健康的志愿者,采用以上的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的形式和接触点的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的耠接触精确性。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的模型尺寸精度与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的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的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与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的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的准确性。结论:本试验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咬合接触 精确模型 尺寸精度 牙弓宽度 数字化 牙尖交错位
  • 简介:目的探讨配准标记点外形差异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4种不同外形的配准标记点,配准试样锥形束CT(CBCT)三维图像与其原始设计三维图像,而后通过测量配准后试样的2种三维图像间的距离差,来分析不同外形配准标记点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结果配准偏差分别为立方形(0.0938±0.0062)mm、球形(0.0854±0.0056)mm、圆柱形(0.1032±0.0061)mm、圆台形(0.0972±0.0062)mm,仅球形配准标记点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选的几种配准标记点均可较好地实现三维图像配准,相比较而言,球形配准标记点具有更高的配准精度

  • 标签: 配准 标记点 三维图像 口腔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托咪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麻苏醒期 气管拔管 镇静 应激 困难气道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测量猪下颌骨的方法,即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BCT)进行的线性测量及体外直接测量。材料和方法:通过充填有古塔胶的孔洞来标记出7个下颌骨中的6个骨横截面。使用CT设备扫描下颌骨,随后使用带锯沿着古塔胶标记点进行截面。接下来.使用手持数字卡尺对每一个骨界面进行4次直接测量(DIR),古塔胶标记点作为参考点。随后.使用专门软件来测量相对应的横截面的放射影像(RAD)。一共测量168个位点。分别计算每对RAD和DIR测量值之间的差别[△(RAD-DIR)]。结果:△(RAD-DIR)平均值为-017±053mm(范围为-142~10gmm)。在36%的位点中.CBCT值要高于直接测量值;8%的位点(95%可信区间,38%~122%)表现出+O,5mm及+1mm的误差.18%的位点(95%可信区间.-02%~3.9%)表现出超过+1mm的误差。结论:CBCT和直接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然而,有相当大比例位点的误差至少高出05mm.这表明当使用CBCT来设计手术方案,例如E:I腔种植治疗时,必须预留出安全余量。

  • 标签: 精确度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尺寸测量 体外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三维重建精度,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超硬石膏灌制一副标准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咬合蜡固定ICO空间位置关系,在模型上确定45个特征点并顺序编号.分别选取上下颌模型上特征点进行配对,测量特征点对间距离Z.用机械接触式柔性测量机械臂R直接获取特征点空间坐标后软件测量获取参考值(ZR);运用A(3ShapeD700,3ShapeA/S,丹麦),B(ZENO@Scan,Weiland,德国)、C(Activity102,SmartOptics,德国)3种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骀后,人机交互选取模型对应特征点、软件测量获取测量值(Zn:ZA、ZB、Zc).定义测量误差△Zn=Zn-ZR.采用配对£检验比较Zn与ZR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Zn进行分析,比较3种牙颌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B扫描仪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模型牙尖交错(牙合)重建精度分别为:0.00±0.43mm,0.26±0.36mm,0.08±0.34mm.A、B扫描仪模型ICO三维重建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ICO三维重建正确度:A>C>B,精密度:C>B>A.

  • 标签: 牙颌模型 咬合模型测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20例)、右美托咪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h),R组和D组分别用30min输注右美托咪0.5μg/kg,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min至1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气管切开 镇静 镇痛
  • 简介:目的以高精度三维整合牙颌模型为基础设计与制作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以期提高微种植体植入精度,避免牙根损伤,降低植入失败率。方法选择12例错患者,获得三维整合牙颌模型,设计并制作个体化手术导板。在患者的上颌后牙区分别使用手术导板引导(实验组,n=12)或者参照根尖X线片(对照组,n=12例)进行植入。评价虚拟植入和实际植入微种植体的位置偏差及植入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完成微种植体手术导板的设计与制作。实际植入与虚拟植入的角度偏差为(4.97±1.79)°,钉冠距离偏差为(0.98±0.30)mm,钉尖距离偏差为(1.03±0.22)mm。实验组,83.3%的微种植体位于两牙根中间,12颗微种植体均未出现脱落。对照组,只有33.3%的微种植体位于牙根中间,2颗微种植体脱落。结论手术导板辅助微种体植入比参照根尖X线片直接植入更精确,为提高植入后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功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 标签: 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 三维整合牙颌模型 CBCT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CAD/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