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因其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临床口腔创伤及缺损的修复中逐渐被重视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PRP与PRF的制作较简便,且不易出现疾病传染及免疫排斥的不良反应,两者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牙周炎是目前造成牙周骨缺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们为了探寻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将PRP与PRF用于牙周治疗中,本文即将近年来有关PRP与PR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血浆(PRP)支架在体内诱导牙髓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将小型猪乳牙牙根段进行化学预备,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根据注入根管中的成分不同将研究分为4组:(1)阴性对照组,即全血组;(2)100%PRP组;(3)50%PRP组;(4)空白组,即空的牙根段;每组5个样本,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术后5周处死动物,取出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5周后,100%PRP组根管内充满了炎性细胞,50%PRP组根管内有少量牙髓样的组织生成。结论合适浓度的PRP作为生物支架在体内再生牙髓样的组织是可行的。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干细胞归巢 牙髓再生
  • 简介:血小板纤维(platelet-richfibrin,PRF)是第二代血小板浓聚物,富含血小板、白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能促进骨组织再生和软组织愈合。本文就PRF的制备、成分和结构、体外研究、动物研究、与PRP的比较以及在口腔医学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骨再生 软组织愈合
  • 简介:本临床病例用于说明多学科联合的方法在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一种精确的方法对医疗团队明确其治疗目的至关重要。本次治疗目的在于.对一位22岁前牙严重磨耗的青年女性行修复治疗,以达到牙颌面协调一致的修复效果。前牙磨耗的直接后果是老态的笑容。这类多学科联合的治疗方法起初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一旦明确诊断和治疗的计划后可大大简化,这也因此衔接起临床诊治的各个阶段。

  • 标签: 复杂病例 美学修复 修复治疗 中成 前牙磨耗 临床病例
  • 简介: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浙江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腔用含自体血小板血浆的数字纱布充填为试验组,术后骨腔只用数字纱布充填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0d创口愈合情况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0d创口软组织愈合和术后6个月骨缺损骨密度的变化,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能促进软硬组织的生长。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颌骨囊肿 骨缺损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重建牙槽嵴技术。腭部取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取骨术后反应轻的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腭穹窿部取核状骨重建美学区域的牙槽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缺损的类型和位置、取骨的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取骨的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腭侧带蒂的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取骨不适。16名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牙的种植修复。讨论骨重建的最佳材料是自体骨,而且应该在取骨简单、术后反应小的部位取骨。使用上腭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以上的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重建牙槽嵴的技术。“上腭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取骨简单、有效、取骨术后反应轻的优点。可以对牙槽嵴的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40岁女性患者.右上中切牙拟行种植修复。二期暴露种植体时,发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外形不佳,相邻侧切牙大量牙周附着丧失,行结缔组织移植后也未能重建丧失的牙周附着。本文将详细讨论该病例最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种植体植入的位置不准确,没有事先分析可能导致牙周附着丧失的因素,并介绍下一步治疗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展示后续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结果。

  • 标签: 后续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失败 牙周附着丧失 种植体植入 右上中切牙
  • 简介: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制品,最早由法国科学家Choukroun等[1]于2001年报道。PRF制备简单,不需添加任何人工制剂,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及伦理道德的争议。此外,其具有良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骨缺损
  • 简介:笔者曾对口腔医学审美的复杂性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其中对口腔医学审美复杂性的表现及其所带来的困扰,以及造成口腔医学审美复杂性的原因,提出了个人的浅见。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口腔医学审美复杂性局面的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 标签: 医学审美 复杂性 口腔
  • 简介:复杂牙由于位置异常、紧邻重要的解剖结构等,使得拔除难度较高,易并发不良反应,其拔除术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现代外科技术的良好运用是操作顺利与否、不良反应多寡的关键。本文就复杂牙的定位技术、镇静镇痛技术、微创技术、纤维内窥镜技术、牵引技术以及超声骨刀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复杂牙 外科技术 牙拔除术
  • 简介: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鉴定其分化能力并观察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将其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于实验。分别以油红O、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膜。将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含PRF膜;实验组含PRF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具有成骨的潜能,且PRF可以促进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增殖和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来源的BMSCs,二次离心法提取大鼠血小板血浆,采用含体积浓度为10%PRP的培养液培养BMSCs作为实验组,不含PRP者为对照组,检测大鼠BMSCs的增殖和矿化情况。结果PRP组在MTT法检测中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吸光度(OD)值,但是其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值和矿化结节形成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小板血浆可促进大鼠BMSCs增殖,而早期可抑制其矿化。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成骨作用
  • 简介:上颌后牙种植时,由于牙槽骨的吸收以及上颌窦的存在,常面临垂直骨量不足的问题。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该区域骨量不足的重要方法。术前检查和了解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对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与种植有关的上颌窦形态、分隔、黏膜、血供及神经支配等解剖学结构特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解剖学方面的参考。

  •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形态 分隔 黏膜 血供 神经支配
  • 简介:放线菌病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菌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的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的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菌病。为防止放线菌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的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微创技术相结合的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的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中部骨折 复杂性骨折 穿颊器 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对全脱位延迟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进行同颌左右对照实验。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将自制的PRF膜置于一侧拔牙窝内,干燥保存的牙齿原位再植,作为PRF膜组,对侧拔牙窝内不添加PRF膜,脱位牙原位再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再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再植牙无脱落。再植术后1d,牙周炎症细胞浸润,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d,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仍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7d,两组中牙周膜愈合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14d,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8d,两组中各类牙周愈合表现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全脱位牙延迟再植术中,应用PRF膜不影响再植牙就位、愈合,早期能够控制再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但远期效果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 牙再植 牙周愈合 牙根吸收
  • 简介:血小板纤维蛋白基质(PRFM)是一种通过离心血液获得的自体生物材料。本研究对21例应用PRFM植入拔牙创治疗后牙槽嵴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对拔牙后,植入PRFM后及术后4个月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采用标准化测量。嵴顶根方3mm、5mm处牙槽嵴宽度平均骨吸收分别为032mm(4.71%)和0.57mm(738%).高度平均骨吸收0.67mm(713%)。植入PRFM的位点临床愈合较快.极少有组织瓣开裂,骨密度较高。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相比.单纯应用PRFM缩短了手术时间.无须膜的操作,克服了膜应用潜在的问题.并降低了骨吸收。

  • 标签: 纤维蛋白 富血小板 拔牙创 定量评估 基质 愈合后
  • 简介:背景: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中的生物调节因子以一种细胞特有的方式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继而增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已知PRP中浓缩的生长因子可上调细胞活动,进而促进体内牙周组织的再生。本研究旨在评价和比较激活的PRP加入结缔组织移植术(connectivetissuegraft,CTG)中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基本手术方法是CTG和冠向复位瓣术所采用的方法。对15例MilletⅠ度或Ⅱ度牙龈退缩病损用CTG和PRP进行联合治疗(CTG+PRP组).在翻开龈瓣后,用激活的PRP凝胶涂抹牙槽骨及根面.将采集到的结缔组织亦先用PRP凝胶冲洗.再移植放置于裸露的根面上.缝合固定移植的结缔组织后.将龈瓣冠向复位,覆盖结缔组织。对相同患者的另外15例牙龈退缩病损.单纯采用CTG和冠向复位瓣术治疗(CTG组)。在膜龈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退缩垂直高度(VRD)、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以及角化组织宽度(KTW):并在术后第1、2、3周分别记录愈合指数(HI).以评价临床愈合状况。结果:在CTG+PRP组,VRD平均值由(361±0.70)mm显著降低至(0.30±0.45)mm(P〈0.01)(平均根面覆盖达91.68%);在CTG组,VRD平均值由(345±0.84)mm显著降低至(0.38±0.48)mm(P〈0.01)(平均根面覆盖88.96%).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TW测量结果显示.在CTG+PRP组.KTW由术前(1.32±0.66)mm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3.20±0.54)mm(P〈0.01).CTG组由(1.41±0.58)mm增至(255±0.45)mm(P〈001).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间PD及CAL降低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术后第1、2周记录的HI值.CTG+PRP纠(311±0.32)mm、(4.20±0.27)mm]显著高于对照纠(225±0.54)mm、(3.05±0.38)mm]。结

  • 标签: 牙龈退缩 生长因子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 再生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上颌前牙因外伤、残根、或牙周炎致过松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骨缺损部位行植骨手术,共植入种植体62枚,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本组共62枚种植体,61枚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枚于术后4周失败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1-6年,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行即刻种植术有利于软硬组织保存,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即刻种植 引导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前牙人工即刻种植的应用原则,初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Replaceselect、Ankylos、ITI、GS、Bicon五种种植系统植入前牙缺失.共32枚,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32枚即刻种植前牙种植体,2枚种植体失败,1枚弃用。结论人工即刻种植的临床方法可行,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修复美学效果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牙区 人工即刻种植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