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冲洗残余药量抗菌活性,为选择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根管冲洗药物提供实参考依据。方法:制备牙本质片样本60个随机分成6组,分别浸泡于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5%、5.25%次氯酸钠溶液、17%乙二胺四乙酸(EDTA)、10%柠檬酸溶液和2%氯己定溶液中,随后将样本置于400μl粪肠球菌细菌悬液厌氧培养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Bioimage-L软件统计活菌体积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计算每组冲洗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比率。结果:2%氯己定溶液组活菌数最少能抑制99.9%细菌生物膜形成,次氯酸钠溶液组活菌数多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差分别抑制13.3%、18.8%细菌生物膜形成,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与10%柠檬酸溶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次于2%氯已定溶液组分别能抑制43.8%与45.3%细菌生物膜形成。结论:五种根管冲洗中2%氯己定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

  • 标签: 粪肠球菌 生物膜 牙本质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超声冲洗技术治疗有症状型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有症状型根尖周炎患牙62例,随机分为超声冲洗实验组和氢氧化钙封药对照组,分别比较术后1周的有效率和术后12个月的治愈率。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冲洗技术在有症状型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超声冲洗 根尖周炎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冲洗方式对两种根管内常用消毒药物的清除效果。方法:将90颗单根管前磨牙去除冠部,形成13mm标准根长,在根尖部建立标准人工沟,分别放置三联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封药2周。使用常规针筒冲洗、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配合10mL1%NaOCl溶液进行根管冲洗。经体视显微镜放大后对人工沟内药物残余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各组的冲洗效果。结果:三种冲洗方式均未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对三联抗生素糊剂的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但均显著优于针筒冲洗(P<0.01);超声冲洗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明显优于针筒冲洗(P<0.01),声波冲洗器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与其他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P>0.05);同种冲洗方式对两种不同药物的冲洗效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有冲洗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使用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可提高清除根管消毒药物的效果。

  • 标签: 根管冲洗 药物残余 氢氧化钙 三联抗生素糊剂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根管冲洗剂MTAD与传统冲洗剂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在离体牙上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内感染模型,实验组用新型冲洗剂MTAD及3种常用的冲洗剂(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照组用0.9%NaCl溶液冲洗根管。冲洗前、后用吸潮纸尖进行细菌取样培养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各组根管内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冲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冲洗MTAD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根管内细菌数量最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AD冲洗剂较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根管内的粪肠球菌有更优异的抗菌效果。

  • 标签: 根管内粪肠球菌 MTAD根管冲洗剂 浓替硝唑含漱液 NACLO 双氧水
  • 简介:目的:比较四种连续冲洗(气)条件下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数情况,探讨何种方法可以增加预备根管数量。方法:建立透明树脂根管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机用ProTaperUniversal(PTU)F1型锉进行根管预备,记录干钻、干气、水气与水流组四组不同冲洗(气)预备条件下预备根管的数量。结果:四组预备的根管数分别为:干钻组3.80±2.24;干气组3.77±1.73;水气组5.73±3.00;水流组7.71±2.07。结论:水流法最有助于增加预备根管的数量,其次是水气法,最后是干钻法和干气法。

  • 标签: 根管预备 机用镍钛锉 冲洗法 模拟根管 器械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