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眼底病患者及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133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病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全身疾病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联的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干眼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而荧光屏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病的发生。

  • 标签: 干眼病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染色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后服药前及服药2mo后患眼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electroretinogram,ERG)变化,探讨递法明片对DR暗适应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医院就诊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者55例5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光凝后口服递法明片,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2次/d,10mg/次。PRP后服药前及服药2mo后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其暗视视杆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mo后,暗视视杆反应bT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值服药2mo后与服药前相比振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振幅升高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递法明片可减轻PRP治疗对视网膜的损害,改善患者的暗适应功能。

  • 标签: 递法明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