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18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使用全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15月,15眼眼压控制正常,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成功率达83%。2眼术后眼压在31-34mmHg,给予贝特舒眼药水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术后眼压大于35mmHg,一月后给予第2次冷冻治疗,术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仅是一种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控制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解除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全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冻 眼压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方法对134例134眼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术后元晶状体眼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70眼;第二组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组共66眼.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或超过,矫正视力0.5以上超过60%,两组病例视力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无晶状体眼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内障冷冻摘除术 无晶状体眼 矫正方法 并发症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 简介: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及同视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戴全矫眼镜用同视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术后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进行同视融合功能训练30d,B组不进行同视融合功能训练,分别对其术后1wk;1mo行同视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融合范围均较术前减小。术后1wk时融合范围两组分别为18.58±8.91和13.45±8.8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融合范围分别为20.55±7.23和18.12±6.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时A组视疲劳评分3.92±1.65,B组评分5.16±2.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评分分别是1.28±0.96和1.45±0.99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双眼的融合功能下降是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后早期进行同视融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视疲劳症状。

  • 标签: 近视 LASIK 视疲劳 融合范围 融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