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过程介导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临床炎症是组织结构对损害性应激或者异常功能做出的介于炎症和正常之间的状态,其生理功能是保存正常功能和稳态。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炎症为中心,探讨AMD各种致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易感性为基础上,危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氧自由基累积影响基因,导致视网膜神经层-色素表皮细胞-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neuroretina-pigmentepithelium-Bruch'smembrane-choriocapillaris,NR-RPE-MB-CC)长期处于一种临床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或者脉络膜血管增生。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亚临床炎症 补体系统 基因 氧自由基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双眼及双侧面部肿胀1年多入院。患者自诉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及双侧面部肿胀,局部无发红、压痛,全身无发热、畏寒,无口干、眼干、关节肿痛、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病程期间患者未行任何治疗。

  • 标签: IGG4 相关性 面部肿胀 关节肿痛 口腔溃疡 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初学者学习0.7毫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白内障患者50人,由初学者在老师指导下应用0.7毫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施行手术。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灌注液应用量,术中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随着学习的进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开始10例平均时间61分22秒下降到第5个10例的18分54秒。特别是30例后下降明显。共7例9次并发症发生。第4例出现后囊破裂,未行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内。前10例中共有2例,第2和4个10例中各1例术中角膜上皮水肿。另外还有1例发生后弹力层撕裂,两例切口撕裂,1例结膜水肿。结论经过短期的0.7毫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训练,初学者可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安全转换至0.7毫微创白内障手术。

  • 标签: 微创白内障手术 双手超声乳化 同轴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透明质酸酶和甲蓝染色对麻醉效果和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100眼)白色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甲蓝前囊膜染色组53例,对照组(球周麻醉中不加入透明质酸酶和前囊不染色)47例。球周麻醉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晶状体植入术。比较环形撕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结果2组术中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体囊袋内植入率均有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甲监染色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副作用,且廉价易得,适合在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质酸酶 亚甲蓝 囊膜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氟龙滴眼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g/L氟龙滴眼液。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眼压、治疗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氟龙滴眼液对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氟米龙滴眼液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