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电极在耳蜗不同部位的神经反应成像(neuraIresponseimaging,NRI)特点,以及开机后第一年NRI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9例5岁以下单侧植入HiResoIutionBioniCEar系列人工耳蜗的儿童。应用SoundWave软件记录每位植入者第3、7、11、15号的NRI阈值(NRIthreshoId,tNRI)以及NRI幅值增长线性拟合的斜率。根据耳蜗位x线平片确认植入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比较不同位置电极的tNRI及NRI幅值增长斜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在开机时及开机后3、6、12个月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耳蜗底转电极相比,耳蜗中转电极的tNRl较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较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f检验分析,开机1年内不同测试时间各电极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耳蜗不同位置电极的NRI存在差异:越靠近耳蜗中转,tNRI越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越高,这与刺激电极对应的蜗内神经组织分布有关,越靠近耳蜗中转神经纤维密度越高,存活的神经组织越多。开机第一年,耳蜗各区域的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无明显变化,提示该期间电刺激对耳蜗神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小儿 人工耳蜗 神经反应成像
  • 简介:全世界每年新增头颈肿瘤患者约有50万[1,2],台湾男性癌症死亡率中头颈部肿瘤高居第4位。因此,口腔疾病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忽视的焦点。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头颈恶性肿瘤发展模式是由正常黏膜上皮细胞逐渐变化成轻度异生(dysplasia).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白斑 口腔 病理学 早期诊断 窄带成像
  • 简介: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疾病,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从磁共振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两个方面予以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断路径选择提供帮助。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NBI是生物内镜中最新的一项技术。传统白光内镜是单纯观察病变黏膜的特点,而窄带光内镜不同,它可观察到病变深处。虽然目前对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组织病理学,但生物内镜技术正尝试减少不必要的活检,而且可加强对上呼吸消化道黏膜发生病变的监测及白光内镜观察不到的早期病变的探查。

  • 标签: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Neoplasms) 早期诊断(Early Diagnosi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筋膜增厚在上腹部脏器如胰腺、肾脏及胆道感染性病变与周筋膜增厚的相关发生机制,并对引起周筋膜增厚的疾病进行分析,方法取120例急诊CT提示周筋膜增厚,并经临床证实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CT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并周感染58例(48%),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6%),胰腺炎51例(42.5%),其他如阑尾炎、腹膜炎3例(2.5%)结论证实CT诊断周筋膜增厚对临床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早期诊断有着明显指征性参考意义。

  • 标签: 肾周筋膜 X线计算机扫描,腹部脏器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脑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脑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以高血压为主的眩晕和急慢性肾病(水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相同病机与治法的的归类对照,采取同治互促法,旨在通过风、痰、瘀、火、郁、湿和虚七个方面的探讨,总结高血压损害的中医防治方法,为遏制高血压与损害的相互转化探求良策。

  • 标签: 高血压性肾损害 方法研究 中医药防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一年间我院口腔科埋伏牙患者26例行多排螺旋检查,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显示埋伏牙本身形态、走向、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检验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重建技术,26例患者共显示埋伏牙28枚,三维重建技术清楚的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2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我科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所示情况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治突发性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21例、21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检查无异常、经系统综合治疗1周后无好转,再行MRI检查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中,5例经MRI检查发现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对于经系统治疗1周左右、效果欠佳的突发性聋患者,建议加做MRI。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突发性聋 诊治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MRI检查 系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评价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入组脑梗塞组,并选取于我院正常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分型以及表面规则程度。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斑块很少见;脑梗塞组斑块以软斑居多(54.0%),其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次为扁平斑(24.9%)、混合斑(14.0%),而正常对照组则以扁平斑居多(58.1%);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6.2%表面光滑,且斑块表明不存在龛影的现象,而脑梗塞组斑块表面光滑的仅占44.3%,而42.9%为表面粗糙不平,12.8%斑块表明有龛影,即脑梗死组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其中软斑块和斑块表面规则程度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精亏虚型耳鸣的疗效。方法10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两组均以15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高于对照组(7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精亏虚型耳鸣疗效好。

  • 标签: 六味地黄汤 肾精亏虚型耳鸣 临床研究
  • 简介:“言语香蕉目前在听力学界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应用于听力诊断和筛查.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人工耳蜗术前术后效果评估和聋儿康复等领域。早在1949年.Fant等人对“言语香蕉的来源和应用做了相关研究。他认为言语感知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言语信号需要有足够的部分在听阈之上。

  • 标签: 言语香蕉图 国内外 效果评估 助听器验配 听力诊断 聋儿康复
  • 简介:目的分析听神经病患者耳蜗电图中-SP、AP的幅度,探讨该病患者-SP/AP比值增高的原因.方法用银球电极放置在鼓膜后下方,记录听神经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耳蜗电,分别测量两组中-SP、AP的幅度.结果听神经病患者-SP幅度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AP幅度两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听神经病患者-SP/AP比值增高的原因是由于AP幅度的明显降低而造成.

  • 标签: 听神经病 耳蜗电图 SP幅度 AP幅度 听力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妊高症合并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妊高症合并急性损伤患者进行连续血液滤过治疗的肾功能情况,对其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损伤2-3期患者在入科10.2±6.5h内开始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在4.7±2.8d恢复。结论早期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对妊高症合并2-3期急性损伤患者有利。

  • 标签: 连续血液滤过 妊高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目的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拮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马钱子碱增强神经核团的兴奋效应不仅发生在CN和VN核团的中心区域,同时也出现于核团的边缘区域.结论从神经核团的水平上证实甘氨酸是新生鼠CN与VN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不仅对CN和VN核团神经元兴奋起"侧抑制"作用,而且对神经元的兴奋强度也起抑制作用.

  • 标签: 光学记录 电压敏感染料 蜗核 前庭核 甘氨酸
  • 简介:目的探析床旁超声心动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急诊自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150例,均给予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并将两者的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证实诊断结果对比,统计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通过与临床证实诊断结果对比,床旁超声心动诊断准确率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5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193,P=0.0000)。结论针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床旁超声心动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加上并不增加诊断用时,对临床快速诊断及指导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重症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