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在积极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微创有效,配合专业护理,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角(cutaneoushorns)为一局限性、角质增厚的角样增生物。以40岁以上年龄多见,男多于女,好发于头皮、面颈、前臂和手臂等曝光处,偶见于眼睑、躯干、阴茎等处[1]尤其是受日晒的老年人中多见。我科1998年诊治一例,介绍如下。

  • 标签: 皮角 耳后 老年人
  • 简介:女,32岁。半年前挖耳时自觉左外耳道内新生物,偶有刺痛感,无其他不适。半年来自觉肿物缓慢生长,伴听力下降。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人口1cm处被一直径约0.9cm球形新生物占据,其基底位于外耳道后壁,与外耳道长轴平行,色暗红,

  • 标签: 外耳道后壁 皮内痣 听力下降 入院查体 新生物 刺痛感
  • 简介:自从1984年Song等报道游离股前外侧瓣的解剖以来,游离股前外侧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997年Kimata等埘首先报道了其在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大量应用该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股前外侧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最大可达20cm×25cm),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可修成5mm薄),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很多头颈部的修复中有取代前臂瓣的趋势。我科自2002年开展游离股前外侧瓣修复头颈部缺损,迄今已经有20余例,现对瓣制作中的教学体会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教学研究 制作 头颈部缺损 修复重建 皮瓣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下丘不同亚区神经元相位锁定反应及其潜伏期,探讨下丘不同亚区时间信息的神经传入差异。方法采用单极玻璃镀膜钨丝电极记录14只豚鼠下丘单神经元单位的动作电位。双耳给予持续时间200ms的纯音,频率范围为50~3000Hz,用Level—CrossingDetector(Tueker-DariesTechnologies)记录神经元单位的特征性频率,频率反应面积(Frequencyresponsearea)及围刺激时间柱形图(Perisfimulustimehistogram)。在记录结束时,用5μA电流通电10s作一电损伤标记,退出电极,在相距大约1mm处作另一电损伤标记。用计算机软件重建周期柱形图(Penodhistogram),并计算向量强度(Vectorstrength)。利用组织学切片,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法染色,重建记录神经元的部位。结果165个神经元单位的记录部位能通过组织学方法确定,其中11个位于背皮层的外侧部,18个位于外核,134个位于中央核。73%的背皮层神经元单位显示对纯音的相位锁定反应,33%的外核神经元单位发生相位锁定反应,75%的中央核神经元单位显示对纯音的相位锁定反应。在下丘锁相反应神经元中,74%的神经元单位(63/85)的相位随刺激频率变化图为线性,26%的神经元单位呈现为非线性。不同亚区的潜伏期范围为:中央核,4.6~15.4ms[(8.2±2.8)ms];背皮层,12.8~21.3ms[(16.5±3.4)ms];外核,12.1~14ms[(13.4±0.9)ms]。结论下丘三个亚区的相位锁定反应及潜伏期各不相同,其相位锁定的神经传入不同。下丘神经元不仅接受来自下级听觉中枢核团的传入,可能还接受来自上级听觉中枢核团和听觉皮层的相位锁定神经传入。

  • 标签: 下丘 相位锁定反应 纯音 潜伏期
  • 简介:鼻相关淋巴组织是上呼吸道的重要淋巴组织,在鼻的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鼻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鼻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意义做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 鼻黏膜(NasalMucos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乳突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病例,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减压部位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乳突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有效率为77.3%,恢复至H-BⅠ、Ⅱ级的占总数的54.5%。其中发病3个月内接受减压的病人术后恢复至Ⅰ级、Ⅱ级所占比例62.5%(10/16),2个月内接受减压手术的10例病人中7例恢复至H-BⅠ、Ⅱ级,占总数70%。恢复至H-BⅢ级的3例,占总数30%,无Ⅳ级或更差病例。结论对面神经变性超过90%的发病3个月内的贝尔氏面瘫患者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预后至Ⅲ级或更差的几率。

  • 标签: 面神经减压 贝尔氏面瘫 经乳突径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前臂桡动脉游离瓣切取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治24例口腔内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切取长窄形前臂桡动脉游离瓣。所有瓣供区除1例行植皮外均行一期缝合。结果所有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结论对于中小面积的组织缺损,长窄形前臂桡动脉游离瓣,由于降低了对供区功能和外观的影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前臂 桡动脉 游离皮瓣
  • 简介: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性耳聋及角病有明确的相关性.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角病,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性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性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17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17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多态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分析及探讨耳廓前后美康褥疮贴缝合方式治疗巨大耳廓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采用美康褥疮贴与放置引流条结合的方式治疗1例巨大耳廓假性囊肿患者。结果患者患耳耳廓形态基本正常,按压无疼痛,无复发迹象。结论美康褥疮贴与放置引流条结合的方式,产生了独特的持续性压迫和促进引流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耳廓假性囊肿 美皮康褥疮贴 缝合
  • 简介:目的观察未经体外诱导的胚胎十细胞(embyonicstemcells,ESC)导入听力正常大鼠内耳的可行性以及导入后的存活和分布情况,为ESC内耳移植治疗由毛细胞缺失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5—6周龄Wistar大鼠,10只,右耳为实验耳:鼓阶打孔法植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ESCs;左耳为对照组,不实施手术。术前1周与术后即刻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取双侧耳蜗做冰冻切片,观察ESCs植入内耳后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存活8只,麻醉效果好无干扰完整测完ABR动物5只。鼓阶打孔途径导入耳蜗的ESCs大部分于鼓阶聚集悬浮,少数可在鼓阶基底膜嵴和鼓阶外侧壁处贴壁;未在柯替器等中阶部位巾发现有ESCs的分布。ABR检测结果显示鼓阶打孔途径导入方法对大鼠听力影响较小。结论胚胎干细胞可耳蜗底转鼓阶打孔途径导入耳蜗。干细胞在内耳成功存活,并且对内耳损伤小,因此。它可以作为内耳细胞移植的重要方式。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内耳植入 毛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对23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结果:23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ml,术后平均住院日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蝶垂体腺瘤手术相比,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蝶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切除彻底。具有良好的鼻内镜操作和显微手术技能,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标签: 垂体腺瘤切除术 蝶窦径路 经鼻内镜 鼻中隔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替尔式片在广基型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耳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31例(40耳)外耳道肿物病人,病理。结果外耳道乳头状瘤22耳、外生性骨疣5耳、耵聍腺瘤2耳、外耳道胆脂瘤11耳。将术中显微镜下切除后出现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下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耳。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上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1、B1两组,每组各10耳。A、A1组选择行耳后替尔式片修复,B、B1组患者未行耳后替尔式片修复,让创面自行修复。结果各组外耳道完全上皮化时间(天)A组(17.00±1.56),治愈率100%;B组(27.60±1.71),治愈率7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1组(18.30±4.32),治愈率100%。B1组(34.60±3.34),治愈率6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A1组临床观察随访6—29月未有外耳道新生物复发和外耳道狭窄出现。结论耳后替尔式片在修复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耳周缺损效果可靠,大大缩短了术后愈合时间。可用于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外耳道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外耳道乳头状瘤 替尔式皮片 外耳道肿物
  • 简介:目的探讨咽鼓管鼓室内短期留置导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引导下咽鼓管向鼓室内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10天,期间每隔1天注入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共治疗276耳,治愈115耳(41.7%),显效94耳(34%),有效46(16.7%),无效21(7.6%)。有效率达92.4%。结论鼻内窥镜下咽鼓管鼓室内置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明显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鼻内窥镜 咽鼓管 突发性耳聋 导管留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胸部各种创伤、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造成的气管狭窄是后天性气管狭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应用机械呼吸疗法,这种原因所引起的气管狭窄也日渐增多。气管狭窄为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加重的病变,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狭窄组织,恢复气管管腔通气。因为病程是进行性加重,也有骤然发生气管完全梗阻的危险,所以手术宜尽早进行。

  • 标签: 气管狭窄 气管切开 治疗方法 T形管 外科手术切除 进行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行调强放疗的40例出现3度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美康联合维生素B12外用,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予以自然愈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的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满意结论美康联合维生素B12对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美皮康 维生素B12 放射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