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人黑素细胞系PIG1产生氧化应激状态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人黑素细胞系PIG124h,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CCK-8法检测处理后细胞活性,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产生情况。结果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凋亡及坏死逐渐增加;以0mmol/L浓度作为对照,0.50、0.75、1.00、1.25、1.50、2.00mmol/L的H2O2分别处理人黑素细胞系PIG1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11.5%、15.6%、22.7%、38.7%和57.5%;细胞活性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及MDA含量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00mmol/L浓度处理24h后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文摸索出了H2O2引起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最佳实验浓度,并成功建立了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 标签: 黑素细胞 氧化应激 H2O2 细胞凋亡 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银屑病治疗不当导致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总结北京朝阳医院14例因银屑病治疗不当导致汞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4例汞中毒患者均为使用中药偏方引起,其中熏蒸吸入者5例,口服者4例,外用者2例,口服联合外用者3例.汞中毒患者主要出现神经衰弱征候群、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损害和肾脏损害.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化学检测结果均有其特异性.早期诊断和使用特效解毒剂治疗,多数患者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对银屑病进行规范治疗,避免治疗误区,对防止患者汞中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银屑病 中药 汞中毒
  • 简介:秋水仙碱中毒是一种罕见但描述完整的临床疾病。秋水仙碱中毒的多个器官系统组织病理改变已有描述;但皮肤改变只有个别病例描述过。作者报道1例通过皮肤活检诊断为秋水仙碱中毒的患者,该患者有精神状态改变。其皮肤表现为弥漫性、苍白、紫色、麻疹样皮疹,累及躯干和近端肢体。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停滞于分裂中期的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下的基底细胞空泡化。这些特征,结合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已知的秋水仙碱暴露史,促使做出最后诊断。

  • 标签: 秋水仙碱 皮肤活检 碱中毒 诊断 组织病理改变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种以迅速广泛的表皮松解剥脱为主要特征的少见而危重的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目前,该病尚无公认的特异性疗法。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一种颇有前途的新疗法,虽然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尚存争议,但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较开阔的思路和多样化的选择,有望降低该病病死率。本文将就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现状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表皮坏死松解症 中毒性 静脉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重度有机磷并发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40例重度有机磷并发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及阿托品治疗组;采集入院12、48、72h接触性皮炎患者皮损渗出物,用ELISA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皮损渗出物中HMGBl、TNF-α浓度低于阿托品治疗组,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通过抑制接触性皮炎皮损处炎症细胞中HMGBl、TNF-α的表达,减轻有机磷中毒的皮肤炎症反应。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重度 接触性皮炎 盐酸戊乙奎醚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方法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SJS和14例TE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SJS和TEN的可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发热、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是SJS和TEN最常见的并发症。SJS和TEN患者共有65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24例使用环孢素治疗。SCORTEN评分超过3分的有11例。共4例死亡。结论:抗生素是SJS和TEN最常见的致敏药物,肝肾损伤及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早期予以IVIG可能是治疗SJS和TEN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重症多形红斑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临床特征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