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我国有超过六百万患者,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银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性、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不规范的治疗常常导致寻常性转化为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研究进展 红皮病型 皮肤性病学
  • 简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是在几十年前被描述,随后陆续有报道称在服用肼苯哒嗪(肼曲嗪,氢氮嗪)、普鲁卡因酰胺和磺胺嘧啶的患者中出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药物诱导的狼疮和药物相关性膜性肾病。文中通过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DIL某些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以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开来。不同的药物引起的DIL有其本身特点,文中还就传统的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DIL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 标签: 红斑狼疮 药物诱导 ANCA相关血管炎
  • 简介:血管靶向光动力是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其作用原理是在有氧和在激发光源照射条件下,使光敏剂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发生强烈的光动力反应,产生大量的单线态氧,选择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靶向治疗血管性疾病的目的。鲜红斑痣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之一,世界范围新生儿的发病率为0.3%~0.5%。血管靶向光动力正在成为治疗鲜红斑痣的较好选择之一。我国最近上市的新型光敏剂海姆泊芬,已被证实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鲜红斑痣。深在性血管畸形的治疗则更加困难。血管靶向光动力已经被成功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其他深在的血管畸形病变。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血管畸形 鲜红斑痣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目前治疗方法多样,其中维A酸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各类银屑病的治疗。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维A酸类药物可分为第一代非芳族维A酸(维A酸、异维A酸和维胺酯)、第二代单芳族维A酸(阿维A酯和阿维A)、第三代多芳族维A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等三类。维A酸类药物作为银屑病的一线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安全有效,但是长期使用也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阿维A和他扎罗汀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 标签: 维A酸 银屑病 阿维A 他扎罗汀
  • 简介:为了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推动、推进、推广皮肤病外用中药制剂古代经典名方的生产、备案制的院制剂、临方调配,2018年马振友等在优麦中西医皮肤病沙龙中授课,2018年下半年在西安(5月)、上海(7月)、北京(9月)、广州(12月)举办每期150-200人的研修班,在西安不定期举办每期20人的临方调配实操班,传授皮肤科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备案配方、实用配方、化妆品配方,示教实操,学会为止,实现每个单位均有外用中药临方调剂室、人人会调配外用中药的局面。

  • 标签: 外用中药制剂 美容化妆品 皮肤病 特色疗法 研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不明,可累及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的疾病。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故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治疗以药物为基础,而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纷繁复杂,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长期的应用会带来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相关文献资料并就主要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预防相关问题做一概述。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药物治疗 副作用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症状控制情况。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CSU患者首次就诊后6个月和9个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不依从原因、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89份,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依从者233例(依从率为39.56%),不依从者356例(不依从率为60.44%)。不依从原因分类包括:不理解医嘱,发病时服药172例;担心药物副作用126例(其中间断服药47例,停药79例);经常忘记,间断服药33例;病情控制不佳停药14例;发生药物副作用停药7例;备孕或怀孕停药3例;经济原因停药1例。233例服药依从者治愈101例,356例不依从者治愈6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5,P<0.01)。文化程度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OR=1.53,95%CI为1.02~5.39),而经济水平与其依从性无关(OR=0.93,95%CI为0.71~1.5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依从性较低,应针对不依从原因加以干预提高依从率。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依从性 第二代抗组胺药